• 字體:

莊文浩:原則大于官位
( 2011-03-11 )



莊文浩全家合影。

“永不放棄自己的信念和原則。”是莊文浩(Michael David Chong)的座右銘。加拿大華裔國會議員莊文浩, 曾是總理哈珀內閣最年輕部長的他,被認為是政壇的明日之星,但加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全權部長,為了秉持自己的理念掛冠求去,他的風骨贏得華社的支持與讚許。

      35歲的華裔內閣部長      
      莊文浩1971年出生在溫莎,在費爾古斯長大。父親1952年從香港移民加拿大,在安大略省行醫30年。母親是荷蘭移民,做護士。莊文浩有一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上世紀70年代,莊文浩曾隨父親回香港看望過祖母,那是他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到香港。
      莊文浩從高中時期開始對政治產生興趣。過去10多年間,他在加拿大政壇一直非常活躍,曾在多次省級和聯邦選舉中助選;此外,他還熱心社區和公益事業,成為多個機構董事會成員。在2004年6月舉行的聯邦大選中,莊文浩首次當選聯邦國會議員,並擔任該屆國會的工業、自然資源及科技常務委員會成員。
      莊文浩在2000年初次參加聯邦大選失利後並沒有心灰意冷,反而更積極從事社區服務,打好基礎,2004年捲土重來,成功為保守黨奪得安省威靈頓——荷頓山(Wellington-Halton Hills)選區的議席。這個區長期以來是自由黨的票倉。他的當選不僅打破了保守黨一直無法跨越緬省東進的斷言,更被視為是打入自由黨壁壘的一根釘。執政保守黨的少數黨政府無可避免信任危機的政治挑戰。莊文浩在2006年及2008年的兩次大選中以超過50%的得票率獲得連任。值得一提的是,安省雖然有超過50萬華裔人口聚居,但莊文浩所代表的選區甚少亞裔,華裔居民更是鳳毛麟角。
      他在2006年1月初次連任之後的翌月,就被總理哈珀延攬入閣,擔任內閣樞密院主席、政府關係事務兼體育部長,成為最年輕的內閣要員,也是加國歷史上第一位全權部長。自由黨的陳卓愉雖然在克里田執政期間進入內閣,但只是被任命為協助部長工作的事務部長(Minister of State)。

      政壇新星掛冠求去
      以34歲的年齡入閣,被政界譽為是政壇明日之星的莊文浩,卻在同年的11月27日,因不滿總理哈珀所提出的動議,承認講法語的魁北克省是邦國(Nation)的動議,並要求所有內閣部長及部長的議會助理必須投票支持這項動議。他認為,這個要求違反他的價值觀和政治理念,因此在經過五天的慎重考慮之後,毅然向總理提出辭呈,成為本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華裔內閣部長。
      他認為,如果他承認魁北克是邦國,就意味魁省是加拿大聯邦的一個“國中國”。他早在2004年就撰文:“我們總是熱衷於談論我們彼此之間的不同和差異,從來就不關心我們身上有什麼共同的東西”;“加拿大不僅存在不同的群體、不同民族和不同區域,作為加拿大人更應該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擁有共同的可以分享的東西。所以我們應該努力超越彼此之間的差異,而尋求共同的加拿大身份與特質。”對加拿大社會的分裂傾向作出警告。
      莊文浩表示,如果不堅持原則,就算做到部長也沒有用。他相信,所有加拿大人應該一律平等,無論是四年前抵達的新移民,或是已經在加國定居四百年的人,都應該一視同仁。加拿大人不分種族與膚色,也不論是來自香港、中國、荷蘭或非洲,再無分彼此,團結在紅、白色的楓葉旗下。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莊文浩掛冠求去令不少人感到惋惜,但更多人對他在面對官場利益與個人信念的抉擇時,能夠不為名利和權力所腐蝕,維護一顆赤子之心給予無聲的鼓掌和大力的支持。

      后座議員推動改革
      他辭去所有內閣職務之後,並沒有像其他大部分後排議員一樣默默無言。莊文浩在上個月提出改革國會議事程序的動議,就以235票對44票在國會獲得跨黨派的支持。他說,國會是加拿大民主政治的中心,而每日45分鐘的質詢時間(Question Period),更是國會的心臟;但目前的質詢流於形式,淪為議員“作秀”搏出位的時間,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民意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國民不滿議員在質詢時段的表現;而上次聯邦大選有超過四成人拒絕投票,創下立國以來最低投票率。這兩者意味國會與民眾脫節。
      他說,動議提出的六項方案,將為國會的質詢時間帶來革命性的變化。當中最主要的是規定總理在開會期間,每星期有一天到國會接受質詢,內閣部長則每星期出席兩日。他的原意是讓議員可以集中火力向總理或部長提出質詢,令議會運作更有效率;而另外衍生的一個優點則是,內閣成員可以有更多時間處理政務。

      重視接觸少數族裔
      少數族裔是否在選戰中被分配到一些“豬頭骨”的選區,因而吃力不討好,難以夠勝出?連任的華裔國會議員莊文浩有不同意見。
      他說,少數族裔參政之路相當漫長。很多人都不知道2008年當選的女性國會議員人數,比不上1980年代。少數族裔投票率偏低要經過不斷的教育才能有所改善。他主動接觸少數族裔,尤其是華裔社區,是希望能夠以身作則,讓其他有意從政的人獲得鼓勵。
      現時國會除了南亞裔議員的比例與人口相當之外,其他族裔都不足夠。莊文浩認為,要維持加國的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議會代表以致政府公務員都應該能夠充分反映出社會的人口結構;而多倫多將是加拿大20年後的臉貌。
      他說,自己的選區甚少亞裔,而少數族裔佔絕大多數的萬錦市就選出一名白人為國會議員。可見選區居民族裔與候選人是否當選並沒直接關係。

      父親早年艱難求生
      莊文浩有一半華裔血統,父親是香港移民,母親是荷蘭移民。莊父Paul Wing-Nien Chong於1952年隻身移民時,距離加拿大廢除《排華法》才4年,可想而知當年的華裔仍未完全獲加國社會普遍接納。莊父為了生計,在加國北部的荒郊野嶺任伐木工人;但沒有磨滅他奮發向上之心,經過15年的艱苦工作與學習,終於在渥太華醫學院畢業,成為加國首批華裔醫生之一。《排華法》和人頭稅對華裔社區的傷害,以及渥京的政治氣候,令他畢生關注政治。
      莊文浩童年期間所遭遇到的歧視,令他深感政治的重要性。因此他決定放棄在國家冰棍球員協會首席資訊長的高薪厚職,毅然投身前途未卜的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