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自我監護 盡享運動樂
( 2011-03-04 )



不能做劇烈運動的長者可以做些趣味運動。圖為濟南一位老人在參加趣味釣魚比賽。 新華社

科學合理地運動,能夠減少運動時發生損傷的概率。長者身體各部位的機能如反應、平衡、協調、肌肉力量等,都隨年齡增長而衰退,在運動時容易出現意外。因此,長者做好運動時的自我監護,避免運動損傷,才能更好地從運動中受益,減少因損傷帶來的痛苦。

      長者運動鍛煉時一定要保證安全,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更應注意。對於一些危險係數高的運動,建議長者應遠離。
      引體向上、爬繩、舉重、拔河、硬氣功等需要憋氣的運動項目,長者不宜參加。因為憋氣時,胸腔壓力增高,回心血量少,會使腦供血減少,易發生頭暈目眩,甚至暈厥。憋氣後,回心血量驟然增加,會使血壓迅速升高,易發生腦血管意外。有肺氣腫的人憋氣用力,則有可能發生氣胸(使胸膜破損,空氣進入胸膜腔)。
      長者還不宜做低頭、彎腰、仰頭後側、左右側彎等動作,更不要做頭部倒置動作。因為恢復正常體位時,血液會快速流向軀幹和下肢,腦部易貧血,使兩眼發黑,站立不穩,甚至可能摔倒發生危險。另外,長者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平衡能力差的長者不宜參加溜冰、蕩鞦韆及旋轉運動。
      長者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自我監測,及時做好自我監護。首先要觀察運動量是否合適,要看運動後心率恢復到運動前水平所用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健康的長者運動後,如果在三分鐘內心率恢復到運動前水平,表明運動量較小;在三到五分鐘之內恢復,表明運動量適宜;在十分鐘以上恢復者,則表明運動量太大。
      另外,也可根據主管感覺綜合判斷,如果運動時全身微微出汗或有熱感,運動後稍有疲勞或精神振作,輕鬆愉快,食慾增進,睡眠良好,表示運動量適當;如果運動時沒有出汗或者身體不發熱,脈搏次數不增或增加不多,則說明運動量小;如果運動後感到頭暈、心悸、食慾減退、睡眠不良,則說明運動量過大。
      如果長者在運動中出現不適,比如有嚴重的胸悶、氣喘、心絞痛或心率減慢、心律失常等情況,則應立即停止運動,及時給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