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詳解美國高中—教會寄宿學校
( 2011-03-04 )



美國的Marquette大學,不愧是教會學校。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宗教大國,有82%的美國人信仰宗教,在美國眾多的宗教派別中,基督教毫無疑問佔有絕對優勢。
      有資料表明,在美國有信仰宗教的人數中,約有85%的人聲明自己是信仰基督教。以基督教的教義《聖經》為例,它始終是美國最為暢銷的書籍之一,年銷量高達900萬冊左右。雖然基督教並不起源于美洲大陸,但基督教實際上成了美國的國教,基督教文化也演變成了美國的主流文化,其影響之大只有深入到美國社會之中才能深刻地感受到。美國思想界權威諾瓦克(Michael Novak)曾說過,在美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三個系統中,文化系統是以基督教文化精神為核心的,這在今天仍是相當主流的觀點。國際上,基督教是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的統稱,這三個教會的信徒都稱為基督徒。
      基督教在美國華人中也發展很快。在美國,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華人去基督教會,尤其從中國大陸去的知識分子,信教比例極高,而且其信仰的虔誠之心甚至遠遠超過許多年的基督教徒。其中最震撼人心的,就是那些在大陸受馬克思主義教育多年的高科技專家、自然科學學者,到美國以後都轉變為信仰基督教了。
      在三個教會中,天主教會是原始基督教會的直接延續和繼承者,又稱羅馬公教,也就是普世大公教會。美國是世界上天主教最發達的國家。天主教作為美國最大的宗派,其政治影響力不容小視。
      主教也稱為美國新教聖公會, 是基督新教的一個教派,與信義宗、歸正宗同屬基督新教三大主流教派。全世界大約共有7,300萬聖公宗教徒。聖公會現時是英國(英格蘭)的國教。聖公會是一個世界大家庭,分佈在卅八個教省之內,而三十八個教省內共有一百六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聖公會教友,他們說不同的語言,來自不同種族和文化。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許多華人到美國以後熱衷於宗教活動,絕不僅僅是追求一種信仰,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教堂是人們互相交往的一個重要場所,是他們獲得族群歸屬與文化認同的一個重要途徑。
      尤其是當一個教徒搬遷到一個新的地方,他會千方百計地去尋找華人教堂,這絕對不是因為宗教方面的原因,而是在尋找“文化”的根。在一個陌生的文化環境中,如何去建構中國傳統的“熟人社會”,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這是每一個旅美中國人都不得不思考的重要問題。而教堂在這裏就起到了重要的“架構”關係的作用。
      所以,對許多華人基督教徒來說,教堂不僅是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而且還是教育、文化和社交中心。在那裏,他們經常舉行教友聚餐會、座談會,甚至文娛活動和旅遊項目等。我記得每一次在星期日做完禮拜以後,教會都有一個“咖啡時刻”,提供各種各樣的“點心”,甚至“免費午餐”,這是一個不拘禮儀的社交場合,大家相互交談,彼此交流資訊,就像在自己家裏一樣,輕鬆隨便。可見,從社會功能上看,宗教不僅是人類行為的動力和連接人類社會的重要紐帶,而且在嫁接社會關係方面起著不可取代的社會補償作用。想,在美國的華人對宗教的熱情,也許主要不是因為人生觀、價值觀的突然改變,更重要的是它成了自己社會參與的標誌與象征,也是重塑個人社會關係網路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