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在三个城市间游走
( 2011-03-04 )



亞省卡加利近年也成為新移民喜歡落腳的熱點城市。

      哪兒有工作哪兒是家
      很多新來的移民,來到加拿大不知應該在哪裏安家。讓他們猶豫不決的是哪裏的工作機會才最多、何處更適合創業。有些人更是因為工作,在不同的城市間長途遷徙。一位華裔技術移民說,說不上更喜歡哪個城市,也由不得你選擇。在哪兒能找到工作,就在哪兒安家了。
      安省最低時薪是10.25元,卑詩省最低時薪是8元。對于工薪階層來說,工資多少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很多移民選擇城市是考慮的重要因素。在溫哥華和多倫多都生活過的Vivian說,就日常消費來講,多倫多比溫哥華便宜;就房租而言,多倫多比溫哥華貴;如果買房,多倫多會比溫哥華便宜多了;辦醫療卡,溫哥華要交費,多倫多免費。多倫多勞工的種類和機會都是溫哥華比不了的。如果積蓄不多,需要馬上找工作,就到多倫多吧。也有人先登陸多倫多,考個牌照,積累一段時間工作經驗,然後找溫哥華的工作,找到工作再到溫哥華。
      很多人認為,加東的工作機會、創業機會都比加西好。也有一些人說,加西(例如亞省)的發展速度比加東快,當地人消費能力更高,在這裏也一樣可以有所作為。記者采訪了幾位華裔移民,請他們用自己親身經歷,比較哪裏更適合工作和創業。下面是他們分享的故事。
      2004年移民加拿大的Tracy,在安省多倫多、亞省卡加利及卑詩溫哥華三個城市住過。
      她先生在2003年登陸多倫多,一年後,回國與Tracy結婚,然後申請她移民,只用兩個月就批准了,于是她在2004年來到多倫多。那時,她大學畢業剛剛一年,她丈夫大學畢業3年。沒有存款,在中國也沒房子。所以他們把加拿大當成家。登陸時,他們每人帶的只有5000元。都是年輕人,大家很有幹勁,也不怕吃苦。

      掙錢不多卻快樂
      在Tracy來加國之前,丈夫就在一家連鎖快餐店工作了,做炸雞、濾油的活兒,有時一天要炸幾十箱雞,覺得很累。她來之後,丈夫想把這份工作由全職改成兼職,同時讀書。餐館老闆就說:“讓你妻子來上班吧。”當時的工作並不好找,Tracy卻一到就有了一份全職工作。
      多倫多當時的最低收入標準比現在低,她記得開始上班時,每小時掙7.15元,不久當了主管,工資漲了1毛5,到她離開多倫多時,工資每小時7塊半。丈夫剛開始上班時,還曾掙過每小時6.95元。
那時候,兩個人加起來,每個月能掙1200元到1400元,他們過得節約,每個月還能存點錢。Tracy回憶說,他們租的房子,是二房東分租的公寓,由兩房一廳隔成三個房間,三家人住。每月房租250多元,買菜每星期才20多元。
      在快餐店打工的華裔朋友都比他們大,而且大多成家了,把他們當小孩看。開車去附近的景點玩,常常捎上他們。那段日子都過得很挺愉快的。

      在溫哥華當了經理
      在多倫多生活了八九個月後,Tracy的丈夫經人介紹,找到了一份做銷售的工作,這份工作要到溫哥華去做,于是他們雙雙來到溫哥華。離開時,快餐店的老闆問Tracy,願不願意到他們溫哥華分店去做?Tracy當然願意。溫哥華分店老闆是多倫多店老板的表弟,他們有三個表兄弟,在多倫多、溫哥華、愛民頓分別管理分店。
      丈夫本來是想讀書的,但兩個人沒錢,讀書需要錢,他們又認為貸款不靠譜。既然找到工作了,就不考慮讀書的事兒了。對于溫哥華,他們只是在機場停留過,沒什麼概念,不知道面對的會是什麼。“大不了就打回原形吧。”Tracy說。
      來到溫哥華,連鎖快餐店的老闆說:“我哥說你挺能幹的,我開了一家新店需要個經理,你做經理吧,不過工資我付不了太多。”當時Tracy也沒想拿高薪,而且老闆給的年薪兩萬多對于她來說,已經是不小的數目,于是高高興興上任。店裏只有三個人,在烈治文工作。那段時間,她也住在烈治文。
      這時候,丈夫的公司要在亞省卡加利開發新產品,又被派到卡加利工作,這次他們就沒有一起走了。丈夫先去看看,Tracy則剛留在溫哥華繼續上班。

      綜合考慮 卡加利更好
      後來,老闆問她,他們準備在卡加利開個分店,願不願意去當經理?Tracy太願意了。于是來到卡加利。
      比起以前的店,這個店非常難做。店在卡加利的市中心,除了做西式快餐,還做墨西哥餐。每天Tracy都要從早晨8點做到下午6點,晚上8點才能回到家。工作10小時,7天不休息。“漫無天日地幹。”她說。
      老闆當時對這個店沒要求,只要求打平就可以了。她之前的經理在任時,店是虧本的。老闆放權給她,除了現金不管,其他的上貨、招工、換人等所有事都歸她管。她幹得很累,也有點心灰意冷,覺得這個店老闆並不重視。而且,店不賺錢,年底分紅也分不到多少。剛巧,這時候她發現懷孕,就辭職回家休息。好在當時老公的收入不錯,就在家安心待產和養孩子了。
      當時卡加利的房價不高,十幾萬就可以買一個公寓,在卡加利兩年,買了兩個公寓。當時的首付只需要10%。那段時間,丈夫工作順利,家庭經濟情況轉好,還生了個可愛的孩子。

      舉家遷回溫哥華
      還是因為丈夫的工作變動,在卡加利生活兩年後,Tracy一家再次回到溫哥華。因為孩子小,Tracy要自己帶,就沒有全職上班。在兒子上日托(Daycare)的時間,有時Tracy可以做點兼職工作,主要靠丈夫一個人工作養全家。丈夫後來又換了幾份工作,都是做銷售。
      他們賣掉在卡加利的一套公寓,在卑詩素裏買了公寓,在卡加利還有一個公寓在出租。每年,他們都會回卡加利一趟,簽租約。
      選擇在素裏定居,是因為他們喜歡安靜的地方,並不喜歡華人聚居區。在家裏帶孩子,Tracy也沒閑,她在一門一門地學會計課程,準備考註冊會計師(CGA)。
      在溫哥華,Tracy主要是在做主婦,結婚前不會做飯的她,現在做得一手好菜。一家人過的是簡單生活,也挺快樂。
      因為所住區域的原因,朋友中的華人以香港、臺灣、新加坡來的為主,大陸來的不多。
      她對《加拿大都巿報》說,溫哥華是多元文化的地方,有這個地方的精采。但對于技術移民來說,餓不死也富不了。很多人都沒錢,是“月光族”,差不多零存款。他們生活節儉,丈夫就曾清晨5點鐘排隊在電腦店買了台200多元的電腦。

      最愛的城市是卡加利
      Tracy一家經歷過兩次跨城市的搬家。第一次,是從多倫多搬到溫哥華。與丈夫的同事兩家人一起搬的。他們租了輛拖車,兩位男士開車,兩位妻子坐飛機。第二次是從卡加利到溫哥華。他們一家租了拖車,把家搬到溫哥華。一路上,他們見到好的景點就停下來,邊搬家邊旅游。一路上,經過了班芙、甘碌市等地,景色非常美麗。路上有很多山路,在陰天,有在雲中行的感覺。
      Tracy對溫哥華的喜歡,主要是氣候和環境。“如果只是居住,當然是溫哥華最好,但如果綜合考慮,我更喜歡卡加利。”她說。
      “卡加利工作機會更多。”Tracy說,來溫哥華後,她學了會計,想在家附近找份工作,但找了三個月都沒找到;朋友在卡加利,只在一個社區學院學了一兩年,就找到了事務所的工作。投一個簡歷出去,有很多面試機會。
      亞省卡加利的福利很好。有一年,她家的帳號上都被打入了800元,她和丈夫每人400元。名頭是“支持卡加利建設”,據說在亞省有健康卡的居民,人人有份。另外,在亞省,買東西只付5%的稅,所以他們回卡加利時,總是買很多東西。“如果是買相機、電視機,能省不少錢呢。”她說。
      很多人覺得卡加利氣候不好,不願意去。Tracy覺得屋裏和車上都有暖氣,冷不是問題。“卡加利的冬天,到處都是白的,是另一種風景。下雪沒什麼,穿雪靴就行了。”她說,卡加利不像溫哥華一樣有海,但也不是問題。
      他們在多倫多住的時間不長,朋友主要快餐店打工時認識的“貧苦的技術移民”。有的是剛來的,也有的是在讀書,半工半讀的。朋友中,碩士博士很多,清華、北大的也不少,都在快餐店裏窩。有點覺得多倫多是懷才不遇的地方。但可能跟自己當時的接觸面有關。那群朋友大多沒買房,大家聚餐也是百樂會(Potluck)。不過幾年過去了,再跟他們聯系時,發現他們大多找到專業工作了,也買房了。
      還要不要換地方住?Tracy覺得有可能。她除了喜歡卡加利,對小鎮也印象很好。她在懷孕時,曾不上班,老公到哪兒跑業務,她就跟。他們在亞省的小鎮暫住過,她覺得不錯。她喜歡那種電影裏的北美風景,隔好久才看到一個房子,有很多皮卡車。她總覺得溫哥華太“城市”了。或許,以後遷到加拿大中部的小城市?她憧憬。

      往東走?向西行? 由不得你選擇
      移民超過10年的技術移民Bill說,對于很多技術移民來說,無所謂更喜歡哪個城市,有工作機會的地方,j往往就是安家的好地方。
      他是做電腦行業的,最先登陸的城市是多倫多。因為哥哥在那兒,以為能幫上忙。哥哥沒讓他住到家裏,而是幫他找了個地庫出租屋。Bill說,多倫多的地庫很深,人情很冷,找工作半年沒找。于是他到溫哥華碰碰運氣。到了溫哥華,兩個月就找到電腦行業的工作了。不過,到911,公司倒閉,他就失業了。
      Bill說,來到溫哥華,看到有山有水,風景優美,心情開朗了很多。對于他本人來說,溫哥華的工作機會也比多倫多要多。
      一般來說,大家都拿認為多倫多機會多,適合技術移民。但Bill對《加拿大都市報》表示,多倫多電腦行業收入好,門檻更高。在多倫多,電腦行業的很多職位年薪在10萬以上,他們要求好的工作經驗,好的英語水平,喜歡本地學歷。在行業內拔尖的人容易在多倫多找到工作。“我水平一般,就難搶到機會了。”他說:“多倫多的電腦行業,職位高,要求高,要麼給你年薪10萬,要麼就沒你的位置。”
      溫哥華的情況就不一樣了。這裏的專業工作不多,公司不大,很多是東部公司的分部。Bill說,就算是專業工作,高端的位置也不多,層次也不太高,電腦行業有不少年薪3萬到5萬的位置。他覺得溫哥華更適合自己。
      Bill覺得其他的技術移民遇到的情況也類似。拿銀行來說,很多大銀行的總部都在東部,溫哥華的高級職位似乎沒有東部的多。

      移民要過四關
      他說,技術移民來加拿大後,一般都要過語言關、讀書關、工作關、置業關,通常要花上10年才能適應本地生活,這是沒法偷懶的。如果是還要在加拿大生孩子,面臨的難關就更多了。
      Bill曾經在本地讀了學院,但他認為對找工作幫助不大。Bill回流過,但因為孩子已不適應中國的生活,又回來了。失去電腦行業工作後,他多年來一直做銷售人員。花了10年的時間,Bill一家才回到在中國時的生活水平。他覺得自己因為移民,浪費了10年。“換國家換城市,財富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他遺憾地說,不過,養老金解決了,身份解決了,也算是有收穫。
      最後落腳在哪個城市,Bill認為“不是由你選擇的。”他說,來溫哥華並不是考慮這裏氣候好,只是來碰運氣,再找不到工作就回國了。不同人的運氣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在溫哥華找不到工作,在多倫多就找到了。在哪兒找到工作,通常就會在哪兒生活下去了。

      小镇起步  机会到处都有
      Julia和Carson夫婦,來加拿大已經20年了,曾在多倫多、溫哥華和卑詩省北部小城克林頓(Clinton)生活過。他們認為,只要有生意頭腦,勤勤懇懇地幹,在哪個地方都有機會。

      從多倫多遷到溫哥華
      Carson是1989年底留學來加拿大的,碰上“六?狺四”,中國過來的都拿到身份了,就申請Julia過來。兩個人當時只從中國帶了一兩個月的生活費,很快就都投入了打工的隊伍。Carson在餐館、商店打雜,Julia打過餐館工,也做過工人。
      1994年加拿大經濟不好,在多倫多連洗碗工都不好找。房屋貸款的利息在12%到13%。當時說國語的中國人少,不但遭到一些西人歧視,還會被香港人、臺灣人看不起。
      聽朋友說,溫哥華不錯,氣候又好,他們一家為了尋找新的機會,就遷到溫哥華。他們把留在中國的兒子接過來了,又在溫哥華生下一個女兒。
      上世紀90年代初,在中國賺錢容易,朋友都建議Carson回去。生完女兒,在1995年Carson回去了,但又趕上政策收緊,半年後就回加拿大了。于是他們下定決心,就在加國創業吧。
      Carson在中國做過生意,也一直對做生意感興趣。為瞭解加拿大做生意的方法,他們先在溫哥華京士威(Kingsway)上買了個小便利店,運作了幾個月後,就找到大店了,把小店賣掉,專心做大店。大店在卑詩北部的克林頓鎮,是一家超市。他們就舉家遷到小鎮。

      小鎮生活很充實
      在小鎮開超市,有很多東西要學習,怎樣與供應商打交道,怎樣安排稅務。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更是想不到的。
      他們很享受在小鎮上生活的幾年。誰都知道誰住哪兒,過節就全鎮人一起活動。節日時的游行,大家可以隨意展示自己的東西,有人帶自己的馬,有人帶上稀有的寵物。女兒也參加了一種傳統節目的表演,舞動一種小棍。5月,鎮上有賽馬、鬥牛;7月1日,國慶節,全鎮人一起看升國旗、吃蛋糕;8月,人們穿上中古時期的服裝,到山上用矛和盾玩“打仗”游戲;9月,大家去打獵;12月,到湖裏釣魚。
      鎮上的居民,非常友善,教他們怎樣做餅,請他們到家裏吃飯,他們再回請。夫妻兩個一早先去打獵,然後開店,關店後再去湖邊。
      “這些年沒閑的時候,過得太豐富,太充實了,一天當兩天用,這輩子值了。”Julia說。

      從小鎮回到溫哥華
      Julia對《加拿大都市報》透露,到兒子上中學時,他們就打算遷回溫哥華了。在北溫買下一個釀酒坊,Carson就管北溫的店,Julia管克林頓鎮的超市。等釀酒坊穩定了,他們才決定把克林頓鎮的超市賣掉。他們以釀酒坊為根據地,四處尋找生意機會。在超市賣掉前一個月,一個著名的大型釀酒坊出售,他們就把它買下了。Julia先是培訓接手超市的人員,然後學習釀酒坊的運作,前後交接只用了20天。于是,她管小釀酒坊,先生管大的。這樣做了一年,因為太辛苦,就賣掉小釀酒坊,只專心做大釀酒坊了。
      現在,他們夫妻倆都在釀酒坊工作,還請了幾個人幫忙。這家釀酒坊是大溫最大的釀酒坊之一,已經積累了很多忠實的客戶,生意穩定。他們兩個人屬于互補型的,男主外,女主內,Carson總愛不斷尋找新機會,Julia則守住陣地,打掃戰場。兩個人做事,事半功倍。
      創業這些年,千頭萬緒,一個人要幹幾個人的活兒。不斷學新東西,雖然勞累,也很有意思。女兒好奇地問,父母為什麼從來不吵架,Julia說:“我們忙得連說正事的時間都沒有,哪兒有時間吵架。”

      哪個城市都有機會
      很多人說,溫哥華並不是創業的良好地方,機會太少。Julia認為,要看個人情況,有些人不適合做生意,就不如打工。做生意是有人賺、有人賠的,即使是做同一個生意也會不一樣。
      他們對做生意有興趣,也一直在全力以赴地做。“忙得做不過來。”
      Julia說,從居住的城市講,他們更喜歡溫哥華。但如果當時他們繼續留在多倫多,還是會做生意的。
      “我們也碰到困難,不可能一帆風順的,但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Julia說。
      在中國時,Carson很早就做生意了,當時他們是朋友中最富的人。如果在中國,或許會比在溫哥華更富有,但生活倒不一定有這麼豐富了。



Tracy照片,背景為美國拉斯維加斯。

多倫多雖好,卻未必適合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