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周末一起玩“失蹤”
( 2011-02-25 )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朝九晚五、做五休二,陀螺一樣工作到周末,與所有都市上班族無二。但在星期五下班時,他們的歡樂就開始洋溢。因為周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自我懶散時間。他們有的會烹飪一桌美味,有的能窩在沙發裏連看幾部電影,有的什麼也不幹,但也會在發獃之前把手機關掉。對,這就是他們的規定動作。為了不再聽到那令人聯想到業績獎金和工作應酬神馬(網絡用語,“什麼”的諧音)的手機鈴聲,他們會選擇關掉手機,連帶拔掉網線。不接電話,不上網,也不聯繫同事朋友,總之,你若想在這兩天三夜找到他們,很有難度。因為,他們是“周末失蹤族”。

      跳出平日的交際圈,拋開工作或應酬,選擇與陌生人一起“失蹤”去尋覓“世外桃源”或者一人在家獨居。這樣“過周末”聽起來就格外新奇、誘人。“杭小花兒”是個不折不扣的周末失蹤宣導者。他在浙江杭州一家商業銀行上班,典型的年輕白領。他現在玩周末失蹤已經上癮,但他說,這樣做的動機比純淨水還純淨,只是想放鬆而已。
      《錢江晚報》報道,“杭小花兒”的第一次失蹤純屬偶然。手機沒電了,人剛好也不舒服,在小出租房裏躺了兩天,一個電話也沒有,也沒有任何人找。這讓“杭小花兒”頓覺兩耳清淨,神清氣爽。
      他想想自己的生活——一天8小時,一周5天,全部在公司的格子間,上有上司,下有工作,周圍還有一堆跟自己一樣緊盯電腦的臉,時間都被程式化了。真的太沒勁。簡單複製的過法,讓“杭小花兒”覺得他必須做點有個人標籤的事兒。
      “工作是生存,我要生活。我要把我的休息時間完全貢獻給自己。隨心所慾。”之後的周末,“杭小花兒”就嘗試有意識地失蹤一下。他把QQ和MSN簽名改成“本人已失蹤,無事請自動繞行,有事可等到星期一”,然後下線。給老爸老媽打完電話,就關機。
      沒了這些通訊工具,“杭小花兒”在出租房裏抱枕頭、赤腳一個人跳華爾茲,晚飯給自己煮了西北麵片加咖喱醬,連續三個周末就把買來一個多月一直沒拆封的書都看完了,還和對面也是獨住、單身的美麗女孩“jolin”去看了場《哈利波特7》。
      失蹤了幾回後,“杭小花兒”的父母給他發來了短訊:“你挺懂事的,平常那麼忙,放假了,自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吧。”“杭小花兒”開心到如果有即興作詩的才華,他要以“啊”為開頭抒發胸中快意了。
      “杭小花兒”現在有個失蹤Q友群,不過群裏早就加滿了人。QQ群的公告是那句名言——“每個月總有那麼三十幾天不想上班”。據說,這個群最邪門的地方就是,工作日裏東拉西扯聊得特熱乎,一到周末那兩天,還真就沒人說話了。
      根據“杭小花兒”的瞭解,群裏玩失蹤的基本都是“80後”,他說,來申請加群的,全都是奔找組織來的。“說到底,一放假就淡出交際圈的行為會被?珖70後?玼、?珖60後?玼鄙視,說我們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珖90後?玼又不屑於周末失蹤,他們隨時想隨時就失蹤了。只有我們奔三的?珖80後?玼,現在剛好是物質壓力、精神壓力唱二人轉的時候,只要他/她不是身居要職,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給自己放假。”
      群裏另一個管理員“千年潛水”認為,自己對周末失蹤族的認知更加全面:“玩失蹤就只是減壓、放鬆而已。所以,玩這個要分人,說細點還是要看個人性格。有些人適合,有些人真不行,玩玩就自閉了。這個暫時失蹤不是絕對地脫離人群,只是在固定的一段時間內自我放鬆,掌握不好的話對人際關係、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不接電話不上網
      “星期天打了一整天電話,都找不到人,急死了。”吳小姐是福建廈門一家私營企業的中層經理,周末她原本想向下屬交待這周的工作,卻遲遲找不到人。直到周一,下屬才向她解釋,自己周末是在玩“失蹤”,並希望用這種方式來緩解壓力。
      “周末失蹤”,釋放自己,輕鬆去享受假期吧!不用聽到繁忙的工作電話,讓想找你工作的人找不到你!可以盡情歡快遊玩!”這是一個“失蹤周末”組織在博客上的宣言。一些廣州白領發起周末玩 “失蹤”的活動:不上網、不接電話,和陌生人一起短途旅行、自駕遊等等。
      受到這樣一種新鮮的解壓方式的啟發,廈門一些白領也開始在周末玩起了“失蹤”。在廈門當律師的王先生說,雖然他每個月的收入不錯,但是平常卻很忙,工作壓力大,周末還常常疲於應付各種事情,當他最近在網上看到這個博客後恍然大悟,開始邀請一些朋友玩周末 “失蹤”,放鬆自己,“這種感覺挺好的,可以讓人暫時拋卻煩惱”。
      《海峽導報》報道,小胡是吳小姐的下屬,上周末,在大學同學的“鼓動”下,她也“潮”了一回,加入了“失蹤族”的行列。“我們公司經常加班,基本上雙休日都變成?珖單休日?玼,上個星期更誇張,周一到周五有四天都在加班”。小胡說,隨年底來臨,她覺得自己已經嚴重超負荷工作,急需減壓。
      上周日,在大學同學的邀請下,小胡和五六個陌生人一起度過了一個周日。“說陌生也不陌生,都是同學的朋友,有的人平時也聽同學提過”。小胡說,這次聚會和以往的聚會有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她直接把手機扔在了家裏,“誰都找不到我,徹底脫離工作放鬆一下”。
      小胡還說,一開始,她對於這個提議還有些“忐忑不安”,但嘗試了之後,確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不過,小胡也坦言,這“輕鬆一日”也給她留下了一個“後遺症”:到了公司就焦慮。隨後,她還特地找吳小姐解釋了一下。

      暫時走出慣有軌道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工作壓力,緊張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在一家外企工作的白領孟先生說,都市生活已經慢不下來,即使到了周末,十有八九要加班,即使不加班,就是“睡覺、上網、吃飯,再上網,再睡覺,再吃飯”,日子過得渾渾噩噩。
      在一家大型企業工作的周先生也說,他所從事的行業經常是24小時待命,有任務什麼時候都得“出馬”,哪管你什麼周末不周末。從事銷售業務的吳先生甚至說,周末比平時還累。一到周末,他像趕場似的來回應酬,有時甚至一天得換幾個場,中午陪客戶吃飯,下午帶客戶逛街,晚上又得陪酒,深夜還得陪唱K,“比平時工作還累還忙”。網友愛米說,自己身邊很多朋友,不論上班族還是學生族,周末時都喜歡拿時間來用於睡覺,把難得的假日單一化。“結果還是沒法過一個很有品質和充實的周末。”
      《羊城晚報》報道,在這樣的現實下,廣州網友愛米發出“失蹤周末”召集令,“利用?珖失蹤周末?玼的名義,組織鎮守在各自生活軌道上的大家,齊齊玩?珖失蹤?玼,遠離自己枯燥的生活”。結果,響應者眾多。
      近日,一場去南雄看銀杏“玩失蹤”就吸引了廣州、深圳、東莞、佛山、香港、澳門85人參加,其中多數是青年白領。其中一位女畫家參加完“失蹤”後這樣說道:“享受這麼一個失蹤的旅程,明白了重要的不是每一條路上都要與誰同行,重要的是這麼一路走下來,終於知道了自己想要甚麼。”
      愛米說,“失蹤”是一種態度,畢竟要完全拋開工作休假不是件簡單的事,但過個瀟灑充實的周末是能實現的。“我們抱?珖玩失蹤?玼的調皮態度尋找被遺忘的角落,去感受不一樣的生活。”“失蹤不是真的讓大家都找不到你,而是從慣有的生活軌道中暫時走出來,去看不一樣的風景,在新的地點,與新認識的朋友共同度過一段時光。”不少白領認同這一說法,並付諸行動。

      警惕長期逃避現實
      “周末失蹤”這種減壓方式聽起來很新鮮,讓人“躍躍欲試”,不過,也有些白領認為,沒辦法嘗試這種方式。“單位規定我們的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如果上司打電話找不到我們,是要扣錢的。”在一家醫院工作的楊先生說。
      還有一些白領則認為,這種減壓方式從另一個方面也體現了減壓者對工作不是很負責的態度。“減壓有很多種方式,感覺這樣玩失蹤比較極端,萬一耽誤了工作就不好了,而且家人如果有急事找不到人,也不是很好。”公務員羅先生並不認同這種減壓方式。
      公務員“默默犁田”說,“如果說不開機,純粹玩失蹤於我是不可能的,因為領導找不到我會劈了我。但如果說偶爾出去爬爬山,認識一些朋友玩玩,這倒是不錯的消遣方式。”
      廈門中科心理諮詢中心的梁志堅主任認為,這反映出現在一些年輕人“物極必反”的心態,因為工作壓力大從而走向暫時“失蹤”的極端。尋找一個清靜的環境,確實有助於心態調整,但是如果形成長期逃避現實的情況則應注意。
      《南方都市報》報道,心理科醫生何日輝也表示,總體來說,這只是種初層次減壓渲泄。真的要提高抗壓能力,更重要的是與熟人加強溝通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