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郵政局變遷史略
( 2011-02-25 )
中南海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機關離開陝甘寧邊區,來到了晉察冀邊區的西柏坡。為保證中共中央的政令暢通,原晉察冀邊區郵政管理局籌備設立了專門為中共中央機關提供通訊服務的郵政機構──山河郵局。
山河郵局的名字,源於當時的西柏坡隸屬於河北省平山縣,境內有一條滹沱河穿境而過,為安全保密起見,便巧妙借用了平山和滹沱河這兩個地名的末位字命名。
山河郵局成立後,和中央辦公廳總收發科一起辦公,專門為中共高官服務,不掛牌對外營業,行政上受中央辦公廳領導。共有7名投遞員。
中共中央機關遷到北平後,主要高官住在香山地區。於是中共決定在香山籌建郵政機構,代號為北平五十支局,仍然是為香山的高官們服務。
1949年3月27日,山河郵局的部分工作人員隨中央辦公廳遷往北平,並暫居在東單小報房胡同5號。當時山河郵局原有工作人員8人,除3人分別留石家莊、天津和北平郵政局外,其餘5名人員於5月初來到香山,籌建北平五十支局。
5人到達香山後,中央辦公廳警衛處處長汪東興、副處長王敬先接待他們。第二天,王敬先即與5人研究如何開辦郵政業務問題,提出總的原則,即:既要對中央住地保密,又要解決好與外界郵政的通訊聯繫問題。
另外還規定了5條具體要求:一是郵局的名稱,只叫北平五十支局,不得掛任何牌子,行政管理上屬北平郵政管理局,中共組織關係屬中央辦公廳警衛處交通科黨支部;二是北平五十支局只收寄和投送中共中央住地機關的郵件、報刊和私人信件,不對外營業;三是中央機關單位仍沿用山河郵局時的編號,前邊冠以“北平五十支局”,寄發單位和個人如寫“香山”兩字一律退回原單位,不予寄發;四是凡發來五十支局中央機關單位的郵件、報刊和個人信件,投送不出去的(因機關單位陸續向城內搬遷),一律交總收發室解決,不得退回或改寄;五是北平郵政管理局發五十支局的郵件袋套和報刊、五十支局發北平郵政管理局的郵件袋套,均由五十支局的投遞員騎自行車到成府郵局接發。
10月1日中共建政,北平五十支局改稱北京五十支局。
1950年1月,由於中央機關陸續遷往中南海辦公,原北平五十支局按上級指示重新調整,趙博一、郭克勤、傅江海3人遷往中南海,組建中南海郵政局,編號為十七支局,繼續履行服務中共中央的職責,趙博一任局長。當時的中南海郵政局設在中南海西門內,距離西花廳不過百米。
1950年2月22日,中南海郵政局正式成立。設在中南海內的中南海郵政局,其職責依然是專門為中共中央、國務院等中直機關提供郵政服務。但此時的中南海郵政局,在中南海內是掛牌營業的。
據曾任中南海郵政局局長的崔敬章回憶:當時中南海內分為三大片,甲片有39戶,是政治局和書記處駐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幾十位高官住在此區;乙片是國務院,有20戶,包括周恩來、李先念等高官住在此區;丙片有50戶,是中央警衛局等單位的駐地。當時郵局工作人員並不多,投遞員僅兩個人,每天來信少則千多封,多則兩三千,二號袋能裝七八袋。
上世紀60年代末期,中南海郵政局從中南海內遷出,在中南海西側圍牆外府右街旁的一個四合院裏安了家。不過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這個小院是封閉的,不對外營業,周邊的老百姓都不知道這裏是中南海郵政局。
直到1997年末,中南海郵政局改變身份——服務對象從中共高官擴展至社會各界,業務種類與國營郵局一樣,職工人數從不到10人增加到了33人,屬於北京市郵政局機關編制。文:丁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