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美國對世界最重大的貢獻:O.K.
( 2011-02-25 )



      Bill Bryson在The Mother Tongue中說,O.K.一詞可能是美國對世界最重大的貢獻(arguably America's single greatest gift to the world)。這當然是帶點嬉笑的說法,但也不無道理。The Mother Tongue講述英語的起源和流變,但絕不沉悶,有成為暢銷書的條件。

      美式英語
      談論當代英語,當然不能不提“美式英語”(American English)。American English隨美國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影響世界各地,其中應以好萊塢(Hollywood)電影發揮的影響力最大。你有沒有留意到,雖然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但很多人的發音是帶美國而非英國口音?American English在香港也頗為受歡迎,例如迪士尼(Disney)在香港推廣的英語教材,標榜為學習美語,而非英語,有要確立“美語”正式地位的架勢。
      American English辭彙中,O.K.傳揚最廣,不論操什麼語言的人,無論他們懂不懂英語,都把它掛在口邊。O.K.是典型的“美語”,是簡單的口語,但用途靈活。Bill Bryson在The Mother Tongue中列出了O.K.的多種用途:
      Adjective(形容詞):例句是︰Lunch was O.K.
      Verb(動詞):Can you O.K. this for me?
      Noun(名詞):I need your O.K. on this.
      Interjection(感歎語):O.K., I hear you.
      Adverb(副詞):We did O.K.
      O.K.有不同寫法,除了O.K.明顯是一種簡寫外,還有符號化的OK和串出來的okay。

      來源考證
      Bill Bryson在The Mother Tongue中提到三種解釋O.K.起源的說法。第一種指O.K.是人名或物件名稱的簡寫(initials)。不同的說法包括:美國印第安人猶長Old Keokuk,或第八任總統(1837-1841)Martin Van Buren的綽號"Old Kinderhook"的簡稱。而最有趣的說法是指O.K.來自19世紀在美國流行一時的餅干(crackers) Orrins-Kendall。
      另一種說法是O.K.來自外語,這當中又包括幾種不同說法,例如有人指美國南部土著Choctaw族人的Okeh是O.K.的前身;另一派則說O.K.是從芬蘭語(Finnish)的Oikea演變而來;還有一說是海地語(Haitian)的Aux Cayes才是O.K.的本源。
      第三種解釋是指O.K.是"Oll Korrect"的簡寫,Bill Bryson認為這說法可信性最高,也有美國學術界的權威研究作基礎。
      話說1838年時美國兩大城市Boston和New York中一些飽讀詩書的年輕人開始流行一種玩意,就是刻意扮成文盲把字串錯,然後再寫為簡寫(writing abbreviations based on intentional illiterates),例如把alright變成"Oll Wright",簡寫O.W.,O.K.原本是"Oll Korrect"。據考證,O.K.首先出現於1839年3月23日的《波士頓晨報》(Boston Morning Post)。
      然而,真正使O.K.成為大眾流行用語的是總統Martin Van Buren,前面提過,他的綽號是"Old Kinderhook",他在1940年的競選連任運動稱為"Democratic O.K. Club",從此O.K.一詞在美國深入民心,成為了日常語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