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怎樣練好太極拳
( 2011-02-18 )



      眾所周知,練太極拳能健身,卻不知如果習練不得法,會使得太極拳的養生功效大打折扣。比如,由于姿勢不正確,沒有按太極拳的內在要求和規律行拳,以致將太極拳練成了太極操或太極舞,雖也能起到一定的健身作用,但離太極拳所真正具有的養生功效相差甚遠。再者,練太極拳方法不當還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導致損傷。比如,不少太極拳愛好者在練拳多年後膝蓋越來越痛,練習越勤、膝蓋越痛,其實是由于姿勢不當、長期“跪膝”所致的後果,若不及時糾正,將會導致膝蓋的嚴重損傷。
      還有的太極拳愛好者由于姿勢不正確,使得氣機不順,加之頻頻發力,則反使得內臟受損,氣滯血瘀,能量耗損,甚至折壽。
      因此,如要真正練好太極拳,發揮其巨大的養生功效,則應在練拳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身形正確。正確的身形是修煉太極拳的基礎,十分重要。身形的正確與否可以“五若”來衡量,即“頭若懸絲、尾若拄地、頦若夾球、胸若抱樹、背若背鍋”,如此,能使得“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會陰與百會穴上下呼應相對,自然疏通任督二脈。身形要自然調直,懸頂之意不可太重,以一絲之意領起足矣。對身形的要求不僅要貫穿于練拳的始終,在日常的行、走、坐、臥中亦應養成習慣,使練功生活化,功在自然中。
      第二,全身放鬆。松在太極內功修煉中最為重要,是太極拳的靈魂,“一分松,一分功”,各個關節、每塊肌肉、臟腑、神經等均要放鬆,使全身無絲毫僵硬之感。全身放鬆時,下腹部(丹田)也要放鬆,兩踝也要留意放鬆,松到腳底,絕對不可緊張用力,否則有損健康,因為只有徹底放鬆才能使得氣血得以暢通無礙。行拳時要“用意不用力”,這也是太極拳的根本特點之一,一用力即落旁門。在松的過程中還要做到圓,從而使得內氣鼓蕩,支撐八面,太極拳不是一般的拳腳功夫,它所修煉的乃神、意、氣的化合,即太極內功,其上乘境界是達到全體透空,至此境界,全身奇經八脈皆通,百病皆除。
      第三,內外相合。在外形上要做到外三合,即“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在內要做到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整體上要以內氣支配外形,“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陰陽變動起于腳、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要節節貫穿,要注意“其根在腳”。應使全身始終感到自然舒適通暢,每招每勢都應做到先有內動,由內動引發外形的動作,切不可外部動作主動,而強運內氣以提供對外部動作的支持,否則必然導致全身緊張,影響氣血的通暢,有損于健康。
      第四,開合有度。開合者、陰陽也。太極拳說穿了就是陰陽的變化,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在一開一合之間要掌握分寸,要以丹田為核心,開時使內氣通過脊背至肩、肘、腕達手,注意不能開得過分,否則就是破體,內氣即散,久之會損傷內氣;開後複合,使內氣回歸丹田。感覺內氣不強時不要勉強,應以適當的內氣去支持相應的姿勢,以保證內氣的圓活、充實、不散。如此練習,體內陰陽二氣調和,內氣越來越充足,病邪難侵。
      第五,虛實分明。太極拳以分虛實為第一要義,虛實亦為陰陽,當套路熟練後,應注意每一動的虛實變化,分虛實首先在腳上,只有腳上分清虛實才能全身虛實分明,要注意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即實不是一下扎死、虛不是完全無意,虛實是漸變而不是突變,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相濟,虛實分明。把握陰陽修煉太極,修的才是“拳道”,才能養生祛病、益壽延年。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余”,太極拳是養先天之氣,而非運後天之氣,運後天之氣,流弊甚大,練太極拳者若在意識上埋藏功利、爭強好勝,刻意運後天之氣以行拳,或頻繁發勁,則偏離了太極拳靜心養氣的原則,使能量過多地消耗,內臟受損,病邪得以乘虛而入,則非但不能長壽,甚至短壽。而養先天之氣則順乎自然,習之養之而不覺,多年後,積虛而成實、積柔而成剛。
      太極拳既是一門非常高深的武技,又是祛病長生的法寶,兩者達到了最高程度上的統一,近代的既有極高太極功夫且又高壽者就是明證。
      張三豐祖師遺論曰:“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