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游資之禍由樓市轉向糧價
( 2011-02-18 )
中國樓市正經歷一場史上罕見的調控風暴,這也讓投機客們頓覺深冬寒意。然而,樓市十余年來隻漲不跌的“慣例”似乎已提高了投機客們的“禦寒”能力,房地產調控大棒是否能將游資清除出局,尚需拭目以待。
更進一步講,即使游資能夠從樓市成功脫身,那麼未來的“游走方向”也需要高度關注,否則民眾生活同樣會受到滋擾,防患於未然已是必不可少。
隨房產稅試點“靴子落地”,二套房貸、交易環節稅率以及限購等調控“韁繩”再度收緊,樓市觀望氣氛漸濃。
然而,此前“調控—觀望—再漲”的軌跡卻讓部分投資客們一廂情願地猜測,樓市神話尚未走到破滅時,此番房價飆漲也只是遭到短暫停頓而已。事實上,調控政策基調也對此鮮有明確否定。歷數之前針對樓市調控的各項文件,“打擊投資、嚴格用地管理”等頻頻提及,卻未見有“房價下調”的公然指向。
雖然當下樓市調控力度堪為“史上罕見”,打壓房價的舉措幾乎用到了極致,但坊間各種規避調控的對策也層出不窮。
包括假借親朋好友之名購房以避繳房產稅等做法,讓投機客們的“智慧”彰顯無遺。究其根源,市場對房價看漲預期還沒有出現根本轉向。
但與此同時,調控政策的一再發力讓需求方陷入觀望之中,市場購買力大幅萎縮。由此導致春節期間各地樓市交投清淡,但房價明顯鬆動的跡象卻並未出現,“量縮價穩”的態勢模糊了市場對未來房價的判斷,需要調控部門繼續強化政策調控,最終讓“房價下跌”為各界所認可。
值得提出的是,無論房地產短期趨勢如何,中國國內房價處於絕對高位已是不爭的事實,而打擊投機資金是調控政策的最重要指向。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樓市預期出現轉向,投機客逐步撤離已經是必然結果。
但需要提及的是,這些由樓市游離的游資必然要尋覓下一個依附場所,並引發“新憂”,主管部門對此不可不防。
此前,因2009年山西煤改而撤離能源領域的民間資本,就曾在海內外急切尋求新的投資領域。去年以來,包括辣椒、大蒜、棉花等農產品價格的上漲,皆有這部分投機炒作的推波助瀾,給民眾日常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困擾,通脹壓力陡增。
這樣的前車之鑒表明,如若游資走出樓市,那麼很可能會選擇下一個投機目標掘金。必須要強調的是,近期“北旱南澇”的異常天氣增加糧食價格上漲預期,目前市場已有游資布局這一領域的明顯跡象。而糧食價格事關經濟與社會穩定大局,對此主管部門需要充分做好防範。
其實,投機並非“一本萬利”,其中的風險也不容小覷,以溫商為代表的中國國內游資在迪迪拜炒房鎩羽而歸就是一個典例。而坊間大量資金選擇“游走”投機,也有其無奈之處。
長期以來,電信、石油等厚利產業被大型國企所壟斷,而廣大中小企業只能在微利行業裏廝殺,無力兼顧研發與核心競爭的培育,生命力十分脆弱。由此,投機成為了民間資本權衡風險與收益之後的最終選擇。其結果是,中國產業升級步伐滯後,將游資納入規範管理管道之路艱辛而漫長。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年初溫州曾開中國之先河,成為第一個允許個人境外直接投資的城市,以期為游資搭建疏通管道。
但遺憾的是,這一地方性政策在時隔不到半月後,便因政府對出海資本的管制過濾而“夭折”了。應當看到的是,馴服民間資本這匹“野馬”,一味以“堵”的思維待之並不可取。或許樓市會因游資的擠出而走向健康、農產品價格因游資撤離而恢復正常,但游資之害卻並未真正消弭。
游資在樓市投機,理應遭致“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