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論太極拳與養生
( 2011-02-11 )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大,許多疾病嚴重地威脅人類的健康。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許多疾病在其發生之前均已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等到病發後再依靠打針、吃藥、手術、放療、化療等,往往使元氣受損,很多時候已是回天乏力。 
      “生命在于運動”是人們早已非常熟悉的一句話,運動對于健康確實非常重要。可是,如果運動不當,則不但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甚至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害。這種損害並不單指運動損傷,更是指對身體內部機能的損害,比如過于激烈及負重的運動會耗損內氣、損害內臟機能。表面上肌肉的發達與健康並無關聯,若內部空虛則雖外表強大也只是外強中干,不少運動員早衰甚至瘁死就是明證。 
      什麼樣的運動可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呢?原則是:1、精神凝聚向內而不是向外發散;2、動作松圓柔和緩慢,通體(精神、肌肉、骨節、筋膜等)達到最大程度的放鬆。
      太極拳完全符合以上兩點,太極拳是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是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發展中孕育而成的,它蘊涵豐富的東方古典哲理,既為武林之絕學,又有獨特的健身功效,凡循其規律練拳者,均能獲得極好的養生保健效果。 
      如今,太極拳運動已遍及全世界,已作為一種以養生保健為主的運動為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所喜愛。然而,不少人對太極拳的認識仍停留在表面,認為只是適合于老年人 的一項運動。其實,太極拳的養生效果遠不只是緩慢運動肢體這麼簡單,就像一座無窮的寶藏,就算從少年開始窮一生的精力習練亦無有窮盡。 
      中醫認為百病皆生于氣,稱能導致疾病的因素為邪氣(有外來的和內生的),稱機體調整陰陽氣血平衡的能力為正氣。當一個人受到邪氣的侵擾時,體內陰陽能保持平衡則不病,失衡即為病。古代醫家李東垣說:“養生當實元氣”,《抱樸子》雲:“善養氣者,內以養身,外以祛病。”
      中醫治病,首先要調整氣機和疏通氣路,只要氣機通暢,營衛調和,氣血充沛,血脈暢行,則人體就可以達到陰平陽秘,疾病自愈。調氣的方法有外調和內調,外調有布氣、推拿、針灸等法,而內調則是自己練功,且為最根本徹底的調氣之法。 
      人們對待疾病往往關注于疾病本身及醫藥,卻忽略了健康之本——內氣,更不知自己身上就有內氣,許多人因病長年服藥成了“藥罐子”,身體卻越加羸弱。這是不知道大量長期的服藥,既嚴重地損傷了胃氣又在體內積累了大量的毒素,使得內氣耗散、能量不聚、經絡閉塞,自身的內氣越來越弱,甚至喪失與疾病抗爭的能力。 
      其實,內氣人人皆有,內氣不是指呼吸之氣,而是一種內在的能量,是一種先天之氣,只要通過正確的內功修煉法修煉皆可以培養壯大,從中醫的角度看,內氣愈足則生理功能就愈強,健康狀況就愈好。所以可以說內氣就是人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蘊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中有待我們去開發,就好比太陽的能量,平常只能使 人感到溫暖,但經過聚焦可像火般燃燒。
      太極拳就是一種開發壯大人體生命力的極好方法,而並非一般的運動,它遵循陰陽學說,以松、圓、柔、輕、緩行拳,“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重在內功神、意、氣的鍛煉,以內氣帶動外形,其獨特的習練方式就是通過練拳養氣、行氣通經、平衡陰陽、協調五臟來提高自身機體的免疫力,它養生防病治病又不傷正,具有藥物所不及的特殊醫療功效,只要修煉得法,便可使氣機通暢、能量聚集、經絡暢通、內臟機能增強、體內毒素減少,從而得以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