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大廚走油定型保嫩
( 2011-02-11 )



通過對肉類走油的處理,一方面可減輕油膩,另一方面也可令其增色定型。圖為走油豬蹄。

以猛火熱鍋,倒入生油,加熱至所需溫度,逐一放入食材,並迅速抖散,炸至夠熟度即可倒出澀油,為之後烹調打基礎的做法,稱作走油。說起來這過程好像不難,但其實卻大有學問,手法好可為食材保色、增色、定型;菜肉走油後都會較為嫩滑,質感亦較好。一道鍋炮牛肉中,便是這走油的步驟將山雞烹成鳳凰。

      大廚師做菜,在炒、扒、炆之前,常常都會進行此道工序;但也正是家庭掌勺者所忽略的,此步驟可有化平淡為神奇的作用。炒雞片,用蛋清拌勻後走油,可保其肉質潔白如玉;走過油再炒的西蘭花,更顯翠綠;走過油再炆的節瓜、芋頭,久烹不易粉;動物的內臟,汆水後再走走油,既能辟除異味,亦能為成菜增香。
      在家中烹菜走油,要注意以下幾個關鍵問題:鍋一定要徹底洗淨,油一定要新鮮,不可用萬年油,否則食材易變色會串味;走油的食材一般是按需求切成小塊如球、片、絲、丁、粒、茸等,走油後已呈半熟狀態;走油前的掛漿,是為保食材的水份不受損失,可使白色的食材更潔白,鮮嫩的食材更嫩滑,但掛漿後的食材極易黏結,下鍋時要慢慢倒入,並即時用箸撥散;下油量一般是食材的三至四倍,少則食材撥不散、掛漿易黏結;不同食材所需的油溫各異,低了,食材下鍋即沉底,掛漿易脫落,食材會黏結;高了,水份會流失,表面焦黃,內裏老韌;若有多種食材同需走油,則先素後葷,先淺後深,先淡後濃,有異味的當然是放在最後了。
      走油肉便是一道以走油法烹製而成的名菜。其肉為肥肉率高於五花肉,方方正正的大塊在水中煮至肉質鬆懈、肉皮酥軟後撈出,以旺火熱油炸至肉皮起泡有皺紋、色澤金黃時取出,放入熱鍋中加調味品燒少許後切片上蒸籠帶湯蒸酥即可。因經過水煮及走油等程序,且達到肥油已走的目的,令成品肥而不膩,因此這道菜得名為走油肉。上桌時搭配青菜,肉質酥爛鮮香,青菜則清新爽口,最宜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