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百万中国官员访加国
( 2011-02-11 )



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去年來訪加拿大,簽訂了加拿大作為中國游客指定旅游目的地(ADS)的協議,加拿大的旅游行業成了去年眾人矚目的熱點。過去十几年,有近八成的中國來客是由一些名不經傳的華裔公司接待,這些公司接待的客人非常特殊,上至中國中央的部級高官,下至偏遠地區的小小科員,都是他們的座上賓。“商務團”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名次,它們決定了商務旅行社的存在。

      加中兩國在2009年簽訂ADS協議之后,加拿大旅游業協會(Tourism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Canada,TIAC)專門出台了管理辦法,規定旅游公司只有交納了專門的年費,在其門下注冊之后才能接待中國ADS游客。對此,由14個旅行社組成的安省華人旅游同業協會(以下簡稱同業協會)對高額的注冊費表示抗議,事件令這些平時從未登過廣告,也很少為旁人了解的旅行社才算首次走到前台。

      十年百万官員訪加國
      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游客在ADS簽訂之前,從未大規模地組團到加拿大旅游,因此加拿大旅游業界也從未關注過一直從事中加旅游的這些“小”公司。首次听到他們的聲音也頗感意外,對于前來加拿大的中國游客來說,他們才是真正的熟悉者。
      作為同業協會之一的加美國際公司總裁屈昌力表示,在多倫多專門做中國商務考察這個行業的公司,稍具規模的在20家左右。過去十年接待了中國商務考察人員在百万之上,可以說來自中國持訪問簽證的訪客80%都是他們接待的。之所以稱之為訪客,是因為這些人不能算是游客,他們參加的不是旅游團,基本上都有公務的成份,因此很難簡單地說他們是游客。而他們這些接待公司,也很難簡單地說是旅行社,因為他們除了負責安排一些旅游項目之外,更主要的是做一些其他工作,諸如出具邀請函,聯系本地官方接洽事宜、安排考察團的公務活動等、這些工作遠遠超出旅行社的業務范疇。

      當年曾貼錢招待客人
      說起當年如何選擇了這個行業,几位老總都選擇了“陰差陽錯”來形容。剛剛改革開放是,中國公務出差人員來到北美兩眼一摸黑。因為畢竟是公務出差,因此也不能找旅行社,這种尷尬的現實催生了一代接待人員。
      北美國際集團公司總裁吳穎利回憶說,1992年的時候他還在美國水牛城大學留學,同時在大學國際學生管理辦公室打工。那時候從中國來看大瀑布的人不多,一旦有都會拉上他來做翻譯。這些游客都是紐約的旅行社介紹來的,久而久之他便成了大瀑布當地唯一的業余中國導游。隨業務量的增大,他覺得這個行業有利可為,但那個時候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報价,在行家的指導下他才知道了把租車、油料費和勞務費等加在一起報給對方。以后由于身份的問題,他移民到加拿大繼續從事這個行業,一做就是十几年。
      加拿大天佳商務接待中心總經理王培生表示,當年他特別喜歡開車。記得1995年的時候,有人讓他幫忙帶一個團去美國跑几個城市,他听說開別人的車旅游立馬就答應了,沒給錢都愿意。
      他弟弟在中國是外貿業內人士,因此會委托一些外貿商務團給他,讓他在這里接待一下。王培生當年也是想以此結交一些朋友,并從中尋找一些生意的机會。沒想到他這一來二往的接待中,前來的代表團遠遠超越了朋友關系,很多都是不認識的也讓他接待,漸漸的成了一种生意。
      而屈昌力入行也和前面二人如出一轍,他有不少朋友是中國外貿的,因此經常會求他接待一些來加拿大的同事,帶他們出去玩玩,有時候還要自掏腰包請他們吃飯。那些人回去之后對介紹人說:你朋友真好!
      但是,這樣的人一撥一撥地接踵而來,這讓他感到有些吃不消了。來客們也很知趣,表示公務出差有費用補貼,一定要給他一些費用。他原本也想以此結交朋友尋找商机,接來接去變成了專業的接待了。

      特殊行業的特殊問題
      然而這种公務接待式的行業在加拿大純屬一种新鮮事,是加拿大人所不可理解的,因此當他們以此為業需要報稅的時候遇到了不小的麻煩,不知道這种行業應該歸為什麼類別。
      屈昌力回憶說,這個行業具有特殊性,如果說它是旅游業的話,它既沒有預先設定好的旅游線路,比如線路明确的8天9天游。沒有廣告招攬游客,也不是單單安排住宿和線路,而是衣食住行工作加旅游,還需要安排与加拿大政府方面的官方接触活動,還需要針對不同部門的客戶安排專業方面的專題講座,這已經遠遠超過旅行社的業務功能。
      此外,還需要向中國方面出具邀請信,如果是旅行社的話出具邀請信是無效的。如果是旅行社開具的發票,官員們回去也無法報銷。因此,在公司注冊和報稅方面,不能歸為旅游行業。
      可笑的是,最初稅局的人員建議歸為“Special service”,也就是特殊服務行業。屈昌力表示,“特殊服務”在中國人看來有特殊的含義,說出去也不雅,因此當初真的是哭笑不得。
      由于行業的特殊性,他們几乎不用做廣告,靠的是業內口口相傳,走的是官方上層路線,也算是加拿大人無法理解的生意吧。
      王培生也表示,他們這個行業不能說是簡單的旅游業,他的公司叫作商務接待中心,就是想突出其特征“接待”。
      如果按照中國特色的稱呼來說,更類似政府招待所、駐京辦等机构,只不過接待全國來加拿大的官員而已。從另一种角度來說,這是一個民間大使館所承擔的工作。

      中國改革開放的偵察兵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這其中离不開大量官員走出國門考察學習帶回的新思維和新方法。從中國与國際的接軌改變為世界要与中國接軌,屈昌力認為他們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屈昌力表示,從他們的行業性質來說也不能簡單用導游來衡量,因為他們接待的都是中國各級官員,他們不是簡單的游客,不是簡單的觀光,他們肩負對口學習和調研的重任。而加拿大官方不可能用通俗易懂的中國方式來介紹自己,更多的是他們這些從業者,把加拿大政治、經濟、技術等各方面的优劣,用對比的方式介紹給中國官員,他們更容易理解和學習。 吳穎利表示,沒有哪個國家這麼大規模地派出官員四處考察,正是這個特殊性使傳統旅游業無法承擔這個業務。比如傳統香港背景的旅行社,對中國的体制完全不了解,也就無法給這些官員們解釋清楚一些政治上的事情,無法做到對比,無法進行深度解讀,也無法摸透對方的心思。正是他們這十几年的努力,中國百万官員從他們的口中了解到加拿大先進的地方,回去制定了各种改革措施。中國的醫療、住房、工資体制等各個行業,都可以看到加拿大元素的体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們這些人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偵察兵和幕后功臣。

      為加國帶來財富
      吳穎利指出平時經常見到廣告的這些華人旅行社,大都是經營加拿大境內游,接待的多是本土游客。在過去ADS沒有簽訂前,中國普通游客很難到加拿大一游,因此他們這些公司在過去十几年是承擔中國游客的主力軍,即使2009年ADS開通之后,來加拿大的中國游客也不過在千人左右,和去年將近5万的官方訪問者相比几乎不成比例,因此可以說他們在默默擔負接待中國訪客的工作,為加拿大帶來了財神。
      中國官員出國都有出差標准限制,吳穎利表示,1995年的時候中國官員到美加住宿標准是每天30美元,餐費每天10到15美元,交通費几乎沒有,這樣的標准旅行社簡直無法安排,因此也只能找他們這些非旅行行業的人來安排了。好在當時對机票沒有硬性規定,因此只能從這上面做文章。
      王培生回憶說,那時候還是很賺錢的,接1個團可以賺2万美元,一年20個團就是40万美元的收入。而且那時候賺得再多,這些代表團走的時候還要說聲謝謝。這是几年來他們為加拿大帶來的收益,從經濟到兩國交往都是難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王培生表示,公務訪問和ADS散客有很大的卻別,ADS團是陣發性的,集中在五一和十一之類的中國長假期,而公務團則是常年流水般不斷的,他一家去年在中國嚴控公費出國的情況下還接待了3000人左右,2008年四川地震之前几年曾經達到過每年十几万(加拿大總接待量)的天量。但是加拿大旅游管理机构總覺得ADS簽訂之后客源會滾滾而來,視為一塊肥肉,要所有期望接待的旅行社交納几千元的注冊費才可以接團,實際上是對中國游客构成的不了解造成的。

      “公款旅游”是特色
      說起公款旅游實為一個貶義詞,從中國內部到海外輿論都對之抨擊多多。屈昌力認為,公款旅游本沒有這個詞匯,從字面理解上來講就是使用公款行旅游之實,說中國到加拿大出訪的官員們是公款旅游有些不太公平,大多是人們的一种憤懣宣泄。
      他認為,這是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產物,對外開放學習就一定要官員們走出來開眼界,他們來到加拿大的确學到了看到了不少好的東西,并且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旅游僅僅占了很少的份量,嚴格來說參觀也是一种對文化的了解和學習,從中可以体會到加拿大的人文价值觀,不能不說是一种考察學習。而且,我們普通人旅游哪個不是攜家帶口共享天倫之樂,些官員們卻是公務獨自而來,完全談不上旅游的樂趣,只不過是順便看看而已。
      吳穎利則認為,中國官員出國考察除了學習之外,也是這個体制對官員的一种福利,比如從國家規管政策方面可以看出,規定廳局級干部每年可以出國考察1次等。說明中國有這個實力讓他的干部走出來看一看,其他國家的体制是不允許的。
      屈昌力表示,中國為什麼允許官員大規模出國,說明中國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需要向外面借鑒學習,需要与國際接軌縮短差距。
      從近几年的發展來看,這种行為是有效的,未來是世界需要和中國接軌,可能官員就不用出來這麼多了。

      十年巨變兩張臉
      中國政府机构龐雜,各部門官員出國都需要有說得過去的理由才能獲得批准。這些理由都需要加拿大接待方煞費苦心來迎合國家規定,這也是常規旅行社所不能應付的事情。
      王培生回憶說,最令他為難的是某地人民防空辦的官員想來加拿大考察,他實在找不到加拿大的人民防空部門。他表示加拿大不可能有這种机构,防空都是北美的美軍、加軍聯防,老百姓沒這個責任和義務。無奈之下,他想到了多倫多綿延几十公里的地下商業走廊,還有蒙特利爾龐大的地下城,這可以作為中國地下防空洞民用化的典范,這樣總算解決了問題。
      還有一些檔案部門,來了就寫下地址,驅車到了之后才發現是一片墓地。原來他們要找的就是早年中共領導人張國燾的墓地,這在一般旅游行社來說,可能是從未接過的旅游團吧。
      而他們也指出中國官員團也有不少陋習,比如不習慣給小費,因為小費是沒有發票的。官本位思想嚴重,對服務人員不夠尊重等。也有些團對伙食特殊要求,比如“面條團”,整個行程十几天一天三頓都要吃面條才行,這給接待單位帶來不小的挑戰。
      几位老總在接受采訪時均表示,十几年來他們在接待中有机會接触到中國各個階層的官員。從發達地區到老少邊窮,從部級干部到小小科員,56個民族在中國時沒机會見全,在加拿大則全遇到了。這10年間,官員的素質和結构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原來的滿身土气和崇洋心理,到現在的高學歷,很多高階官員都具備海外經歷,因此可以總結出一些有趣的變化。

      10年前:中國處處要和國際接軌
      10年后:加拿大許多方面需要和中國接軌
      10年前:中國官員來加國總是仰頭看一切
      10年后:一切都不屑一顧,難免還要指指點點
      10年前:中國官員很自卑,總覺得和加拿大有差距
      10年后:個個都自豪,口气大了很多
      10年前:都說:“這里真好啊!”
      10年后:都說:“不行啊,你們!”
      10年前:需要跟國內的官員說:“別擔心,中國會發展起來的!”
      10年后:需要對他們說:“要戒驕戒躁。”
      10年前:對導游很尊敬
      10年后:對導游說:國家培養你這麼多年,怎麼干這個?

      未來商机是塊大蛋糕
      2008年四川大地震之后,中國政府雖然嚴控官員公款出國,但從長遠來看,屈昌力認為官員出國机會會越來越多。
      屈昌力表示,隨中國的高速發展,參与國際事務的能力和主動性越來越強,意味會有更多的官員走出國門。隨之而來的這种商務訪問其公務性越來越強,旅游性則越來越弱。未來官員們出國更多是真正來處理公務,增強与加拿大的交流。以往由于財力所限,不少人可能是借出國公干的机會旅游一下。現在隨官員收入的增加,公務就是公務,有時間再和家人專門出來旅游已成為趨勢,也完全沒必要把公務和旅游攪合在一起。
      屈昌力說,他相信這种公務出訪是一個大國的象征,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必然結果,因此他十分看好這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