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認識太極拳
( 2011-02-06 )



      太極拳運動在全世界已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對人們的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許多太極拳習練者對太極拳的認識僅停留在表面,太極拳的健身效果也僅僅是活動筋骨而已,離太極拳所能達到的真正功效還相去甚遠。重量不重質的普及也使得許多太極拳習練者無法真正認識太極拳,將太極拳練成了“太極操”、“太極舞”,或貌似太極拳而實仍為本力加招法的一般拳術而不自知,如此以誤傳誤,極易令太極拳變得面目全非,精華盡失。
      欲真正認識太極拳須瞭解中華文化,太極拳屬內家拳法,源于中華道家,真正內家拳法的精髓,其實和修道理法相通,“拳道合一”。太極拳理源于《易經》及老子的《道德經》。《易經》之易為陰陽變化,太極拳論雲:“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太極圖說》雲:“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太極由無極而生,由太極而生陰陽,離開了陰陽變化便談不上太極拳。欲明白太極拳之真意必須明白無極生太極之理,以大自然生太極的規律為宗旨。無極與太極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為“道”的體和用兩方面,修煉者須從無極中去領悟“道”的奧妙,從太極中去體察“道”的端倪。
      明白了無極生太極之理,便不難理解太極拳是以靜為本,動起于靜。太極拳所遵循的陰陽變化、舉動輕靈、用意不用力、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等理法,來自《道德經》中“柔弱勝剛強“、“上善若水”等哲理。太極拳法注重鍛煉的腰腎和丹田,乃人身元氣之所在,注重的心性修養和清靜無為,乃人身元神之所系。故此太極拳法之道,實即性命雙修之學。大道無形,太極拳法的上層功夫,所煉的是無形的“神”、“意”、“氣”。
      觀太極拳之偏差者,可分為以下兩類:一為身法身形存在嚴重錯誤,也不知何為太極拳的松,身體鬆懈,手腳身軀主動妄動,渾身散亂,貌似飄逸,實為舞蹈或體操,只能獲得一些緩慢活動身軀所帶來的健身效果,卻終生亦入不了太極拳的門,太極內功上不了身;二是身法身形雖基本正確,但對太極拳的理解有偏差,身上的本力退不掉,有形有象,推手時則中心暴露,化不淨來力,難免以功力相頂抗,雖可練出一定的功力,但離太極大道也相去甚遠,太極內功同樣也上不了身,于養生無益,還可能傷身,正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欲調心,必先調身,于初學之時,須嚴格地遵循太極拳的規律,首先在姿勢上要嚴格地規範,這種規範並非指動作的异同,而是太極拳所必須嚴格遵循的身形身法要求,因為正確的身形身法是修煉太極真功的前提保障,正如雕塑品,若被雕錯,而終難成器。
      在身形身法正確的前提下,要做到周身放鬆,包括心神意氣松、關節松、肢體松、臟腑松、筋膜骨縫松,要完全徹底地將身上的本力退掉。從一開始就要進入松柔功夫的訓練,練拳和松柔功夫不能脫節,否則,久而久之,將渾身僵緊而松不下來,須知,松乃太極拳之靈魂,沒有松就不是太極拳。要做到形體松,首先必須心靜,“大道以虛靜為本”,沒有內靜難得外松。最終,要達到無形無象,全體透空的境界。
      遵循太極拳的規律來修煉太極拳,可使修煉者的身體成為太極內功的載體,修煉日久,太極內功將悄悄上身,從而由太極拳帶來的美妙景象將一層一層地展現在眼前。

唐弘
電話:778-998-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