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身體有恙 治牙要選對時機
( 2011-02-04 )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台灣,有調查顯示,不少“宅男”罹患輕微牙周病,牙醫說,作息不正常影響免疫力又不注重口腔衛生是主因。

小小一顆牙齒,卻和全身其他部位互相關聯,而身體的疾病也可能影響口腔疾病的臨床表現,因此,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及其他長期治療性疾病的人,在牙齒治療或護理時,應選對時機。

      全身性的疾病會影響口腔疾病。以下是四大特殊人群治牙須知:

      糖尿病患者宜在早餐後
      醫生表示,牙周病是糖尿病的重要併發症之一。因為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相對較低,口腔的高血糖又為牙齦下的細菌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使得牙齦更容易受到厭氧菌等細菌的感染,從而引發牙周炎。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感染主要表現為口腔有異味,牙齦腫脹充血,個別牙齒疼痛或壓痛,嚴重的全部牙齒都疼痛並有牙周膿腫。
      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治牙前首先應控制好血糖,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患者進行常規牙周治療或拔牙、種植牙等小手術問題不大,治療時間最好選在早餐及服藥後一小時。但在治療前後,糖尿病患者仍需密切觀察和維持血糖的平穩,病情較重者可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心血管患者要先穩定情緒
      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見病,這些患者拔牙前容易因心理緊張等因素使血壓升高,甚至發生意外。醫生建議長期患有高血壓的病人在拔牙前一定要做好調節。比如,拔牙的前一晚一定要充分休息,按時吃藥控制好血壓;另外要放鬆心情,跟醫生和親友充分溝通,儘量消除緊張和焦慮,對口腔治療做好充分的準備。
      醫生特別提醒,過去6個月內曾發生過心肌梗死或處於不穩定性心絞痛狀態的患者,不宜做系統的牙科治療。

      乙肝患者牙出血應排查肝硬化
      正規的口腔醫療機構有嚴格的消毒滅菌程式和設備,能防止肝炎、愛滋病等傳染病的交叉感染。但傳染病患者應告知醫護人員自己的病情,以便於更有利地感染控制和保護。
      醫生表示,很多傳染病伴有口腔疾病的表現,如實告知病情更有利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避免誤診。比如,當乙肝患者進入肝硬化階段時,因肝合成功能障礙以及脾功能亢進,導致體內凝血因數缺乏及血小板降低,並出現全身多部位出血的症狀,牙齦也會出血。但這種症狀往往容易被忽視或誤以為普通牙周炎。如果能及時就診,將這種病症與普通的牙周炎區別開來,可為肝硬化的早期診斷提供幫助。

      孕婦治牙最好選孕中期
      懷孕期間,由於激素水準的變化,易於發生口腔疾病。如果懷孕期間不得不治療牙病怎麼辦?最好選擇在懷孕的第4至6個月。醫生解釋,因為懷孕頭3個月正是胎兒手腳、腦脊髓神經系統、牙齒等重要器官生長和發育的關鍵時期,此時稍有疏忽都會造成孕婦流產,也有可能形成畸形兒。而在臨近胎兒出生的第7至10個月時,敏感的子宮又很容易因外界刺激引發早期收縮,從而導致早產兒和分量不足兒。

      身體不適 牙齒有反應 
      身體不適牙齒也會有反應,因此牙齒幕後的健康懸念你不可不知。
      1、牙齦出血或患肝炎
      如果總在刷牙時發現牙齦出血,當然這或是牙周炎症,但是也可能與慢性肝病有關。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肝細胞損傷後,肝臟產生凝血因數的功能下降,繼而凝血機制發生障礙。一般牙出血的肝炎病人可以服用維他命C、維他命K及其他止血藥來緩解病情。
      2、牙齒鬆動或是骨質疏鬆
      發生牙齒鬆動的時間都是人到中年,隨更年期的到來,年齡的增加使骨胳的狀態走下坡路,骨密度也越來越低。牙齒鬆動脫落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牙槽骨的不堅固,全身骨質疏鬆情況嚴重,牙槽骨骨質疏鬆就很有可能發生。發生這種情況沒有太好的補救辦法,但可以提早預防,如提早服用鈣片,進行跳躍、震動式的鍛煉,經常叩齒等。
      3、牙齒缺失或是營養不全
      如果你的牙齒不夠整齊或是牙齒缺失,就應該檢查一下你的營養問題,起碼不要偏食或貪食。營養不足或是過量都會造成牙齒的形成不全,牙質脆弱。牙齒喜歡蔬菜,蔬菜能使牙齒中的鉬元素含量增加,增強牙齒的硬度和堅固度,多咀嚼含纖維素的蔬菜對牙齒有輔助清潔作用。
      4、常磨牙或是情緒緊張
      磨牙是腸道有寄生蟲的典型症狀,寄生蟲的毒素會刺激神經,致使神經興奮而導致磨牙。但是現在生活清潔衛生,患腸道寄生蟲的可能性非常少見。因此,這種磨牙多是情緒緊張的一種表現。醫學認為,磨牙與夢遊、遺尿、噩夢一樣,是一種不由自主的下意識動作。若出現了這種情況,你需要警惕你的精神狀態,做到徹底放鬆。
      5、牙齒腫痛或是胃熱上火
      當牙齒出現腫痛時,從與內臟的關係來說,往往反映出胃部問題。胃熱常是造成牙齒腫痛的原因,同時還會伴有口渴、便秘、惡心、腹脹等。
      6、牙齒變長或患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有這樣的經歷:牙齒變長了,究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的唾液糖分很高,有利於細菌生長,同時唾液中鈣的含量增高,也容易形成結石,這些都會讓牙周病、齲齒等病的患病機率增高。

      刷牙漱口勤  口腔未必健康
      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早晚刷牙、餐後漱口的人並不少,可牙周炎之類的口腔疾病還是不期而至,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醫生提醒,口腔衛生並不等同於口腔健康。許多人表面上看似刷牙漱口“做足一套”,但每次都有可能留下個別死角沒清干淨。比如有些人習慣用單側手刷牙,其中有一側其實往往刷得不夠干淨,時長日久就會留下不少污垢。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時,口腔中的污垢助長細菌生長,使得菌群失調,口臭、牙齦紅腫甚至牙周炎就一個個出現了。因此,除了日常的保潔,定期到醫院洗洗牙、檢查口腔健康是很有必要的。

      植牙傷口遲未癒  小心口腔骨髓炎
      台中市一名55歲的男子,去年8月植牙後,一直感覺植牙處疼痛不已,吃藥也未好轉,經醫師診斷發現,患者因本身患有繁盛性牙骨質骨質疾病,植牙後易引發口腔骨髓炎,導致植牙處出現化膿、腫痛等現象。
      醫生表示,慢性骨髓炎會出現疼痛、化膿等病征,患者多因有長期未治療的蛀牙或牙周病而引發。另外,若先天即為繁盛性牙骨質骨質疾病的患者,也會因植牙等口腔手術引發口腔骨髓炎,民眾平時都需注意本身口腔保健,如有問題千萬不要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