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西部的“哈佛”——斯坦福大學(上)
( 2011-02-04 )



      當我們驅車駛入著名的三藩市棕櫚大道(Palm Drive),遠遠地望見黃牆紅頂、拱廊相接的斯坦福主建築群——大方院(Main Quad)時,我們不禁感慨:“斯坦福的學生,都是佼佼者,全世界的才子!考上斯坦福,就等於拿到了金飯碗!”崇拜之情,溢於言表。
      除了大方院和胡佛塔,校園裏看不到很多人。斯坦福是個傳奇,一個令人膜拜的傳奇。
      美國斯坦福大學是全世界最好的研究和教學機構之一,號稱美國西部的“哈佛”,2011年全美大學綜合排名第五名。斯坦福大學有全球最知名的院系,著名的加州矽谷位於校園門口。

      堪稱世界一流的斯坦福大學
      如果說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大學的三大功能,那麼在這三方面,斯坦福都堪稱一流。
      說到斯坦福,首先就不得不提到它對世界的第一大貢獻——矽谷。這個全球IT業的心臟就孕育在斯坦福的校園中;而諸如HP、Sun、Yahoo和Google這些精英企業的創立者,也正是斯坦福的學生或校友。可以說,沒有斯坦福,就沒有矽谷。而沒有矽谷,就沒有我們現在的資訊時代。
      在斯坦福的一大驚喜,就是隨時可能碰到牛人。保羅·漢森(Paul Hansen)是斯坦福的物理學博士,在剛進校的新研究生歡迎宴會上,他見到一位物理系教授,聊了一會才發現此公拿過諾貝爾獎。“這兒的學生也一樣出色,比方說跟我一起學中文的一位女同學,我知道她很喜歡打乒乓球,可是後來才知道,她高中時參加過美國的奧運代表隊!”
      至今斯坦福已培養了一位美國總統——胡佛、2位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和麻生太郎、2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現任教授中有17位諾貝爾獎得主、一百多位國家科學院院士和數不勝數的企業家。
      當1885年加州鐵路大王老斯坦福為紀念自己不幸染病客死歐洲的兒子,決定用自己全部的財富(大約幾千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十億美元),在荒涼的西部創建斯坦福大學時,他不會預見到這所學校現今如日中天的地位。斯坦福大學問世時,哈佛已經過了250歲的生日,耶魯也已經190多歲了,東部的那些常春藤盟校早已是名滿天下。即使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當臨近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已遠近馳名之際,斯坦福大學也還是“默默無聞”。但今天,斯坦福大學已經被視作“西部的哈佛”,與伯克利一時瑜亮。
      一個生於草莽的嬰兒,是怎麼大步躍進,追上巨人的腳步的?

      牛校定律一:不擴招,聘教授門檻高
      巨人學校,精英學生
      斯坦福校園的面積非常大,有8,000多英畝合30多平方公里,其實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小城市。學校基金雄厚,教學設備也極為充裕,光圖書館就藏有超過670萬本書籍。
      比起來,只有175英畝的耶魯、146英畝的麻省理工學院還抵不上斯坦福的一個零頭。但這麼大的校園,只有1.6萬名學生,每個學生大約可以享有近2,000平方米的空間!
      “如果斯坦福的校園增加一倍,學生的人數也增加一倍,那麼,我們這所大學要花20年才能達到原有的教學品質。”斯坦福大學校長約翰亨尼斯說。
      對一所大學而言,它能夠在短時間內建造大批新建築,但不可能增加同等數量的教授。因此,擴招對學校而言,應是一個慎重的選擇,在一定時間內,它會帶來教學品質的下降。亨尼斯介紹,最近幾十年中,美國著名的幾所私立大學,如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學生人數始終保持在1.5萬人至2萬人之間。每年申請上斯坦福的學生有3萬多,但斯坦福始終保持了高門檻,沒有開閘放水。
      學生不多,教授陣容卻非常強大。斯坦福以優厚條件吸引一流師資前來,一個副教授職位空缺,百人應征情形絕非罕見。
      這恐怕也正是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所說的“大學之大,非大樓之大,乃大師之大。”
      牛校定律二:允許輟學一年的校規--注重實用,產學一體 
      關於中國高校,香港商界達人、浙大校友查濟民有句話很傳神:北大出革命的、清華出當官的、浙大出幹活的。
      斯坦福在這一點上和浙大很神似,即都注重實用學科。沒有一所大學如同斯坦福那樣從創立之初就把教育和實業緊密結合,這種"實用教育"的觀念一直貫穿著斯坦福的發展。
      矽谷,就是拜這一理念所賜。1959年工學院院長弗裏德里克特曼(矽谷之父)提出了一個構想--將1,000英畝以極低廉、只具象徵性的地租,長期租給工商業界或畢業校友設立公司,再由他們與學校合作,提供各種研究項目和學生實習機會。斯坦福成為美國首家在校園內成立工業園區的大學。
      在特曼教授的幫助下,斯坦福學生休利特和帕卡德以538美元的資金在一間車庫裏創辦了惠普公司,這就是後來被廣為傳頌的車庫創業。
      亨尼斯說:"在斯坦福,最具創新活力的是大學生,而不是教授們。"他舉例說,最早發明電腦流覽器的是美國的幾個本科生,而雅虎、Google這些知名企業的創建者也是斯坦福的一群年輕人。據介紹,目前在斯坦福已有25%的本科生獨立參與各種科研專案。
      與此相應,斯坦福有個叫"停下"(Stopping Out)的充滿自由風格的校規--學生可以隨時暫時輟學一年,然後再接著回來上學。斯坦福的這種校規,讓學生可以有充分的機會去嘗試創業。
      肖克萊半導體實驗室、仙童公司、Intel、Cisco、Yahoo、Google……隨著這些巨人公司在矽谷一家家生根開花結果,斯坦福研究園區和矽谷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優秀工程技術人才都像內置了鐵屑,不斷被其吸引。
      得益於此舉,斯坦福使自己置身於美國的科技前沿,也獲得了滾滾財源。1991年,慶祝百歲生日之時,它達到了美國大學中有史以來第一個"十億元校友捐助"的目標,引來豔羨一片。今天的斯坦福有著數十億美元的校友捐助。
      牛校定律三:讓自由之風吹拂--站在前沿,學科交叉
      斯坦福大學的校訓是"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原文是德文)。中文譯為:"自由之風吹拂"。校訓的含義就是鼓勵和保證學校師生能自由地從事科學研究,培植"創新"的土壤。
      在校長亨尼斯看來,建立創新環境有三個內部因素。第一是選對人,第二是時刻生活在技術的前沿,第三是尋找劃時代意義的技術。
      斯坦福非常注重從學科交叉中尋求創新突破。很多教授的辦公場所不是按學科或系分,而是按研究方向放在一起。研究生可以選修全校所有的課程,包括價格不菲的法學院和商學院的課。
      如斯坦福大學生物系博士生、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胡奇聰所在的bio-X專案組,就混合了生物系、醫學院、工程物理、電腦等學科的研究人員,主攻分子生理學和癌症生物學方向。
      與此對應,斯坦福也注重通識教育。它較早地實行了短學期制,把一年分成四個季度,學生們每段都要選不同的課,必須在九個領域完成必修課,其中包括文化與思想、自然科學、科技與實用科學、文學和藝術、哲學、社會科學和宗教思想。除此之外,學生的寫作和外語必須達到一定標準。因此,斯坦福的學生壓力也比其他大學學生要大。
在斯坦福大方院前巨大的草坪上,每天都有三五成群的學生正在打排球、曬太陽。這些衣著平凡的年輕人中,誰又知道會不會產生明天的比爾·蓋茨、楊致遠、拉裏·佩奇呢?
      這就是斯坦福,人們可以感受到它孕育奇跡的無窮創造力。就像一百多年前首任校長喬丹所說:"我們的大學雖然是最年輕的一所,但她是人類智慧的繼承者。憑著這個繼承權,就不愁沒有迅猛而茁壯的成長……這所學校決不會延襲任何傳統,任何人都無法擋住她的去路,她的路標全部是指向前方的!"

      2011斯坦福天才少年夏令營活動
      2011斯坦福天才少年夏令營活動是一個2-4星期、為6-11年級、學習成績優秀並積極向上的學生提供的一個暑期課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實和加快學術追求並認識一些可以分享自己興趣和才幹的新朋友的機會。夏令營在美麗的斯坦福大學校園,同學們將親身體驗名校、瞭解名校、認識名校,培養自身的素養和自立精神,每個學生將享受在斯坦福的學術成就、結識新朋友中度過暑假,並帶著美好的童年回憶走上全面成功的人生之旅。
      夏令營的參加者將入住有監督管理的斯坦福大學學校宿舍裏,並由斯坦福大學教授授課。講師由在課程主題上有專長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導師幫助。這些導師起到雙重作用,既是住宿輔導員又是助教,這樣活動中的學術和社交可以緊密結合起來。
      課程包括一般中學不常教到的專題。學生將進行一門課的強化學習,並會教到一般中學不常教的專題。夏令營將在美麗的斯坦福大學校園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品味大學生活的機會。夏令營專題領域包括數學、自然科學、寫作、人文學科、電腦、工程、商業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