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中西合壁 防治糖尿病(一)
( 2011-01-28 )





      糖尿病是一種複雜的代謝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高及尿中有糖。在糖尿病的早期,可無任何症狀,當血糖明顯升高時,病人才有多尿、多飲、多食及體重減輕,俗稱“三多一少”。重症糖尿病可發生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情況。久病之後,可出現 心肌梗死,腦卒中,慢性腎功能衰竭,視力下降以至失明,下肢壞疽等致殘、傷亡等不幸後果。
      在胃的後下方,腹腔深部有一個叫胰腺的組織,其內分佈被稱為胰島的特異細胞,其中的β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為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島素過多時,血糖利用加速,血糖下降,可出現低血糖表現;胰島素不足時,血糖利用障礙,產生高血糖。 
      胰島素不足分絕對與相對不足兩種情況。Ⅰ型糖尿病病人胰島β細胞數量明顯減少,其胰島素分泌嚴重障礙,血液中胰島素水平極低,這種情況稱為胰島素絕對不足。Ⅱ型糖尿病病人血液中胰島素水平與正常人相比稍低、增高或相等,但不能滿足機體對血糖調整時的需要,被稱之?相對不足,此時病人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體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也稱胰島素抵抗。
      糖尿病與遺傳、環境兩大因素有關。通常認為遺傳為患者提供了對糖尿病的易感性,生病則為環境因素造成。
      Ⅰ型糖尿病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約占糖尿病總人數的5%,必須依賴胰島素治療。由於其血糖波動範圍大,易出現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故又稱脆性糖尿病,屬自身免疫性疾病。觸發該病的環境因素包括:
      1. 特殊藥物或化學物質;
      2. 飲食中某些食物成分;
      3. 病毒。
      Ⅱ型糖尿病,又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約占糖尿病總人數的90%,誘發此病的因素有肥胖、體力活動減少以及在應激狀況下(如感染、手術)等。發病年齡多在40歲左右,以後逐漸增高,到70歲時常可達到成人平均發病率的3-4倍。 
      典型糖尿病臨床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或以乏力為主)等“三多一少”症狀,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症。部分病人(特別是Ⅰ型病人)可能以酮症酸中毒或昏迷的形式出現,另一部分病人(特別是Ⅱ型病人),可無任何明顯的不適感覺,多在健康體檢時方發現血糖增高。
      血糖增高是診斷糖尿病的唯一指標。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新的診斷標準為:1. 空腹血糖為7.0mmol/L(126mg/dl),至少測定二次;2. 餐後2小時(2h)血糖為11.1mmol/L(200mg/dl),即使病人無症狀,亦可診斷糖尿病。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如父母及其直系親屬中患有糖尿病者;肥胖者特別是腹型肥胖者;血糖曾經高過或尿糖曾經陽性者;曾經有過糖尿病的症狀者;生過 4公斤以上的巨大嬰兒的婦女。這類人群也稱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他們是糖尿病的“後備軍”,雖然目前血糖完全正常,但如不進行飲食控制、體育鍛煉和心理調節,這類人群得糖尿病機率較其他人群大得多,臨床將這個階段稱為糖尿病傾向,如果在這個階段能提高防範意識,就能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轉變為糖尿病,從而能大大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
      (末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