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RRSP的購買渠道探討
( 2011-01-28 )



      一年一度的RRSP季節又來到了,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的各類產品琳琅滿目,銀行的理財顧問、保險公司的理財顧問、獨立的投資顧問各拿一把琴,各彈各的調,讓投資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很多朋友想了半天,收入稍低些的,或者手頭緊的,干脆把額度留到明年再說。公司有RRSP補助的(match),聽了一圈各種意見,還是回到老路,又放進公司的團體計劃。
      收入太高、不得不做RRSP的朋友就難了,到底何去何從呢?投到保險公司,聽說保本基金管理費用高;投到基金公司,擔心投資顧問有傭金;投到銀行,很多工作人員水平有限,填個風險和投資目標的問卷,從有限的幾個投資組合中隨便選一個,以後就沒人管了,自生自滅。年復一年,同樣的難題,從來也沒有個好的答案。
      如果您喜歡投資基金,那麼,加拿大互惠基金公司約有80多個,全加互惠基金總量約有5520億,其中資產排名前10位的基金公司占有全加基金行業70%以上的資產。
      基金公司基本可以分為基金管理公司和銷售公司兩種角色,銀行是典型扮演兩種角色的金融機構,而大部分基金公司只負責管理基金資產,而通過基金代理商進行銷售。
      因此,關于購買渠道,我們首先談談獨立投資顧問,因為他們辛辛苦苦為加拿大基金行業管理大部分資產。全加有將近140多個基金代理商,其中比較出名的是Investor Group, Edward Jones等,他們依靠在各個社區設服務點方便客戶,吸引了大量客戶。
      可是,隨大家的不斷遷居,生活節奏的加快,客戶對社區的歸屬感越來越少,很多客戶的投資顧問都不在該社區,因為有電話、網絡、電子郵件,客戶與投資顧問的溝通很流暢,不會被地域所限制。獨立投資顧問的特點很簡單明確,全天候服務,人性化,完全服從客戶的時間表,並且依靠的是有真才實學。
      其次是銀行的服務代表,他們主要推薦自己公司的基金產品,有很大的銷售任務,面臨巨大的壓力。很多銀行也逐漸允許銷售一部分第三方基金,即其它基金公司的產品,但主要考核還是要看本公司產品的銷售業績。他們的服務特點是,讓人放心,有大銀行作背景,客人一般都覺得踏實。但是,您要服從他們的時間表,事先同他們定好時間才能見面。
      還有一些朋友,喜歡自己搞,他們一般心靈手巧,遇事願意自己動腦子。從網上和基金公司直接購買基金的朋友,基本上沒有人來服務,他們大多數也不需要這種服務,因為他們有時間,也有興趣自己鑽研,並且願意承擔所有與投資相關的煩惱。
      保險公司也有一部分持有基金牌照的銷售代表,而保險公司本身也有互惠基金,只不過應該叫作劃分基金,更多人稱其為保本基金,因為這樣更符合消費者心理。保本基金的銷售不需要基金牌照,任何銷售代表都可以推薦給客戶,也不受基金法規管理,是專屬為保險公司的一塊獨立王國。
      所以,選擇在哪裏購買RRSP,最主要看您的需求,和投資顧問的水平,而不是您想像的潛規則,排場,氣派,在北美並不重要。
      從具體的統計數字看,保險公司占有是加拿大公司退休投資計劃的主要市場份額。大部分團體的RRSP計劃都在保險公司管理,保險公司一般會派一個專員到公司給員工講解投資方向的選擇,風險和回報的關係等。
      個人的RRSP也有很多在保險公司的保本基金裏,主要原因還是保險公司的理財顧問可以與客戶保持良好的關係,瞭解客戶的需求。
      其次,是基金公司,由于基金公司的投資顧問具有較高的金融知識,而且與客戶的關係更加密切,非常瞭解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可以為客戶量身定作個性化的投資組合。銀行在RRSP的市場不占優勢,但是仍舊有大量老客戶和漫無目標的散客。
      銀行由于產品比較單一,給客戶推薦了大量的GIC、債券、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這種刻舟求劍的機械做法,令在銀行購買RRSP的客戶錯過了參與市場的最好機會:因為在經濟周期的市場牛市階段,利息較低,債券回報成下降趨勢,客戶收益無法超越通貨膨脹,那麼客戶對這樣的服務又能有多少好感呢?

注:本文屬撰稿者的觀點,並不代表本報立場,也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