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要面子還是要裏子
( 2011-01-28 )



在共同會見媒體的記者會上,胡錦濤(左)笑稱請誰出席或誰不出席國宴,這問題應由奧巴馬作答比較合適。 

      胡錦濤訪美之行結束了。他啟程之前,中國官方傳媒一再強調胡總這次是“國事訪問”,意義非同小可,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何以一次出訪,有了“國事”兩字,就如此亢奮,難以自己了?
      經官方傳媒一番解釋,原來“國事訪問”和一般正式訪問的差別,不過是一頓飯、一場接機的安排不同而已——“國事訪問”可以得到奧巴馬以國宴晚餐款待,一般正式訪問則以午宴招待。“國事訪問”抵達時由副總統接機,而一般正式訪問由高級官員接機。至於對待國家元首的其他禮節,如走紅地毯、檢閱三軍儀仗隊、鳴21響禮炮等等,無不照行如儀。
      這次訪問只是胡、奧最新一輪的討價還價。胡錦濤作為當今世界最大強權之一的國家元首,背後有強大國力撐腰,實力擺在眼前。筆者不相信胡錦濤午宴上說的話,在奧巴馬心目中的分量,不及晚宴上說的話。同樣的道理,難道有了晚宴和“國事”兩字,奧巴馬就會降低對中國的要價?
      看來胡錦濤生為21世紀的中國領導人,骨子裏卻留18世紀大清前輩和洋鬼子“禮儀之爭”的烙印。當年大英帝國派遣馬噶爾尼勳爵率領龐大使團到中國,想遊說大清開放市場,和英國做生意。豈料為了洋鬼子應否向乾隆爺下跪磕頭的“禮儀之爭”,雙方幾乎鬧翻。
      後來天朝雖然勉強允許馬噶爾尼按照“英夷”古禮,單膝下跪向乾隆爺呈遞了國書,但乾隆君臣一肚子晦氣,對洋鬼子帶來、代表當時世界最先進科技的諸多物品不屑一顧。最後把馬噶爾尼一行當外夷貢使“賞賜”打發回去了。
      這場“禮儀之爭”,是典型的要面子不要裏子的歷史鬧劇,中國錯失了和西方世界通商、建交的良機。
      據西方傳媒披露的維基解密“胡說八道”,胡錦濤2006年那次訪美,由於沒賺到美方“國事訪問”待遇,只能“屈就”吃小布殊的正式午宴。他為此耿耿於懷,回去後就打發當時的外交部長李肇星提前退休下臺。可見他的“面子”情結不輕。
      再說這次訪問的聯合聲明,本來就是一紙無約束力的文字。正如有的西方學者所說,即使發了聲明,中美之間遏制和反遏制的基本態勢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可中國官方傳媒和學者,卻把聲明吹上了天,什麼幾大“亮點”,雙邊關係“新定位”如何了得等等。說穿了,還是要面子的心理作祟。
      提起中美關係,如果以平常心看待,就是一種經濟上共生,政治、軍事上遏制與反遏制的畸形關係。美國挾其龐大的政治、軍事、經濟、國際話語權等硬、軟實力,處處壓中國一頭。中國號稱美國第一大債主,但在畸形共生關係中,有如舍財免災的土財主。從朱鎔基開始,訪美的中國首腦,無不是“消氣外交”、“送禮外交”能手。
      胡錦濤這次訪問,並沒有脫出“送禮外交”的窠臼,有什麼可吹的?
      中美建交三十多年來,華盛頓通過對台軍售、卵翼台獨勢力,長期操弄臺灣問題。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是唯一國土分裂的國家。但中方在聯合聲明中,卻閉口不談嚴重危害中國核心利益的對台軍售勾當。這才是胡錦濤應當力爭的實質性“裏子”問題。而吃不吃那頓國宴晚餐,純屬一文不值的面子問題。
      作為一個政治家,是要個人的面子還是要國家核心利益的裏子,胡錦濤應當捫心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