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體質與養生
( 2011-01-14 )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感到疲勞,沒有精神,去檢查又一切正常,這就是所謂的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隨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上工作生活壓力的加大,或生活方式的不科學,處於這種狀態的人越來越多。對於這種亞健康狀態及功能性疾病,中醫有西醫不可比擬的優勢,即體現中醫特色的“整體觀念”、“辨證施治”及“治未病”的治病養生思想。
      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及疾後防發。隨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保健養生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養生的方法很多,而不同體質當採用不同的養生方式,只有因人施養,辨證施養,才是科學的養生。
     

      中國人體質大致分9類:
      1.平和體質:此為健康體質,約占整體人群的30%。此種體質的人性格開朗,社會和自然適應能力強,很少生病,飲食、睡眠、二便均正常。
 調養方式:多食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八成飽,少食過於油膩及辛辣之物。年輕人可選擇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選散步、打太極拳之類運動。
      2.氣虛體質:平素少氣懶言,疲乏無力,時有頭暈目眩,動則呼吸氣促,易出虛汗。此種體質的人抗病能力弱,易感冒,病後難以痊愈,易患內臟下垂,舌淡胖。
       調養方式:多吃益氣健脾的食物,如黃、黨參、扁豆、山藥、薏米、芡實、大棗、桂圓、蜂蜜等。運動以散步、打太極拳等為主,平時可灸或按摩足三裏穴。對易感冒者可服玉屏風散預防,有內臟下垂者可服補中益氣丸;
      3.陽虛體質 面色淡白,形寒肢冷,手腳發涼,飲食喜溫熱。性格多沉靜、內向,舌淡胖嫩。
 調養方式:多吃甘溫益氣的食物,如黃、當歸、大棗、羊肉、蔥、薑、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平時可按摩或灸足三裏、關元、命門等穴。入冬可用黃大棗煎水代茶口服。
      4.陰虛體質:形體消瘦,怕熱,經常感到手腳心發熱,面頰潮紅,皮膚干燥,口幹舌燥,易失眠,大便幹結,舌紅少苔。
      調養方式: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如麥冬、沙參、枸杞、綠豆、冬瓜、百合等。少食性溫燥烈的食物,避免熬夜。運動時控制出汗量,及時補充水分。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
      5.氣鬱體質:性格多內向、敏感,易多愁善感,情緒易波動,平素喜歎氣,易驚、失眠。
      調養方式:多吃小麥、蔥、蒜、海帶、海藻、蘿蔔、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氣、解鬱、消食、醒神的食物。睡前避免飲茶、咖啡等提神醒腦的飲料。可服用逍遙散、舒肝理氣丸、柴胡疏肝散等調節情志的藥物。
      6.痰濕體質:體胖,容易困倦,眼睛浮腫,舌體胖大,苔白膩或厚膩。
       調養方式:飲食清淡,多食蔥、蒜、海藻、海帶、冬瓜、蘿蔔、金橘、芥末等食物,少食甜、油膩食物。
      7.濕熱體質:肢體困重,脘腹悶脹,納食不香,額頭及鼻尖部油光發亮,易生粉刺、瘡癤,可有口氣,此種體質的人或大便黏滯不爽,或便結或小便黃,舌紅,苔黃膩。
      調養方式:飲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冬瓜、海帶、芹菜、黃瓜、西瓜等。少食辛溫助熱及甜食和油膩食物。戒煙酒。運動以跑步、游泳、爬山等運動。 
      8.血瘀體質:牙齦易出血,眼睛常有紅絲,皮膚干燥、粗糙,常出現疼痛,面色、唇甲紫暗,或皮下紫斑,舌紫有瘀斑。
      調養方式:可服食田三七、銀杏、黑豆、海帶、紫菜、木耳、蘿蔔、山楂、醋、綠茶等具有行氣活血的食物,少食肥膩,保持足夠的睡眠。
      9.過敏體質 對某些食物、化學物品、花粉、氣體過敏,又稱特稟體質。
      調養方式:飲食清淡、均衡。少食海鮮類、蕎麥、蠶豆、白扁豆、牛肉、鵝肉、茄子等致敏食物,少接觸化學洗滌用品及慎用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