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被迫反清 拒挺袁世凱復辟 菩薩革命
( 2011-01-14 )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軍的革命黨人率先奪取軍械庫,轉攻總督衙門。至次日晨,革命軍佔領了最高統治機構。

黎元洪是一個充滿矛盾和爭議的人物,既是“首義元勳”,又曾屠殺革命黨人;既上過袁世凱的賊船,又捍衛過共和。武昌義旗初舉時,他被迫倒戈當都督,此後他頻頻光顧國家權力頂峰,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兩任大總統、三任副總統的人。軍閥逼其下野後,他專心實業,捐資助學。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爆發當晚,時任湖北新軍第二十一協統(旅長)的黎元洪乘亂離開軍營,躲在參謀劉文吉位於黃土坡的家中。次日,黎家伙夫幫忙轉運財物時,被巡邏的革命兵發現,黎的行蹤也因此泄露,並落入革命黨手中。
      在十一日討論成立湖北軍政府的會議上,因為孫文、黃興、宋教仁等革命領袖均不在武昌,臨時總指揮吳兆麟建議推舉黎元洪為都督,但黎起初拒不就任。黎元洪之孫黎昌晉說,“祖父曾經跟我父親說過,當時武昌起義的時候確實有過猶豫,不過僅僅是不到一天而已。因為畢竟當時祖父還是滿清的官員,從他當時職位的立場來看革命就是造反,如果革命不成的話是要被滿門抄斬的。”不過就是這不到一天的猶豫惹來了後世的“非議”。“後來聽我父親講,一九二○年代流傳的說法是:武昌城內打響首義第一槍後,他主動派人瞭解情況,第二天革命黨請他出任軍政府都督,他只是一時猶豫後就毅然接受,並且義無反顧;一九三○年代就變成革命黨派去的人,被他手下的人殺了;等到一九四○年代,就變成了他親手殺了報信的人;一九五○年代更是成了反革命,當夜,他手刃了兩個革命黨……”吳兆麟之孫吳德立稱,當時吳兆麟將不肯當都督的黎元洪軟禁在都督府,同時以黎元洪的名義通電各省回應革命,黎以絕食抗議。
      後來,又有革命黨人朱樹烈舉刀斷指血諫,李翊東與朱樹烈舉槍威迫,黎元洪別無選擇地上任了。
      黎元洪外號“黎菩薩”,能擺平各方勢力,綜合各方力量。起初,革命黨人也不過把黎元洪當作傀儡,只想用黎的空名來鎮定人心,但隨時間的推移,黎元洪這個都督逐步“弄假成真”。

      南北衝突 投袁自保
      一九一二年一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任大總統,黎元洪被選為副總統兼領鄂督。待到孫中山與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南北和議告成,孫中山欲通過定都南京、總統需在南京就職等條件,使袁世凱脫離北方勢力範圍。黎多次試探覺察到袁世凱必然不肯離開北京,考量到北洋系強大的實力,黎選擇支持袁,助其如願定都北京。袁任臨時大總統後,對黎投桃報李,不僅讓黎繼續擔任副總統之職,同時還任命黎元洪兼任參謀總長之職。
      黎坐鎮湖北,遙領中央政府副總統和參謀總長,在權利場上更上一層樓。
      袁世凱上任後,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派轉而希望以“政黨政治”來鉗制袁世凱。同年底在宋教仁的努力下,由同盟會改組成的國民黨在國會中獲得多數席位,袁世凱不能坐視宋教仁對自己權利的挑戰,於是在他授意下,派人暗殺之。黎則連忙通電為袁粉飾。孫中山從慘案中省悟,決意以武力倒袁,醞釀二次革命。出於自保,黎竭力擁護袁,更出兵剿殺革命黨人。

      困居北京 拒受“親王”
      此後,袁忌憚黎手中六萬兵力,便強請黎進京,將黎家安排在南海瀛台。瀛台乃清朝戊戌政變之後,慈禧囚禁光緒皇帝的地方,如今黎元洪成了瀛台的新主人。袁世凱一方面削了黎的實權,另一方面又給予優厚的待遇。袁為進一步拉近兩家的關係,還與黎家結為親家。一晃,黎過了近兩年的幽居歲月。
      奪得總統大位後,袁將目光直接轉向了復辟帝制。當時黎元洪以副總統的身份兼任參政院院長,他不贊成帝制,卻又不敢與袁世凱公開作對,只好以辭職的方式消極抵制。袁世凱未予批准,只是以十萬元高價購得東廠胡同原直隸總督榮祿的一所舊宅相贈,黎元洪遷入後,閉門謝客。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袁世凱發布了他接受帝位後的第一道冊封令,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逼其承認帝制。奉袁之命到黎家游說的人絡繹不絕,有的還直接以“王爺”呼之,最後黎元洪急了,欲撞柱求死。雙方就這樣僵持,一直到袁世凱隨帝制迷夢一起死去。

      軍閥逼宮 揮別政壇
      袁世凱死後的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黎元洪接任大總統。而國務總理段祺瑞獨斷專行,演變成“府院之爭”。翌年六月,黎元洪引長江巡閱使張勳入京斡旋,卻釀成了一場引狼入室的復辟鬧劇,黎被迫棄職避走天津,住進英租界。
      五年後,直系軍閥王承斌帶一批將軍到他的宅邸下跪,哀求他到北京復職大總統,一年零兩天後,又是這個王承斌把他扣在天津車站,逼他交出總統大印。下野後,花甲之齡的黎元洪寓居津門,把全部精力付諸實業經營,絕少過問政治。一九二八年,黎病逝於津門寓所。

      首義之夜 吳家險遭滅門
      武昌起義事發突然,新軍工程第八營左隊隊官(連長)吳兆麟臨危受命,擔任臨時總指揮,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吳兆麟之孫吳德立透露,首義之夜吳家險遭滅門。民國成立後,吳兆麟一度官拜將軍,之後又被黎元洪、袁世凱架空軍權,心灰意冷之下,解甲歸田,寄情公益。
      吳兆麟1882年出生於開放較早、“九省通衢”的湖北鄂州,字畏三,家人以種菜為生。16歲時加入新軍。在軍中一待就是8年,後來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北軍界最高學府參謀大學。
      這所學堂的教育理念就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因此,他接觸到了民主政治及維新思想。也漸漸傾向革命,他參加“日知會”,並擔任日知會幹事。
      1911年10月10日晚上,革命黨人佔領了楚望台軍械庫,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臨時推舉駐守楚望台軍械庫的隊官吳兆麟擔任臨時總指揮。
      吳兆麟雖然一直密切關注革命形勢,但一時沒有想到這個重擔馬上落到自己肩上,不禁有所退縮,但經不過眾士兵懇切相勸,也就不得不臨危受命。
      吳兆麟之孫吳德立透露,吳兆麟就職後,下令將城內電線一律割斷,以防湖廣總督署調兵鎮壓起義。接以彈藥充足的楚望台為根據地,將義軍分為三隊三面圍攻總督府,並派人到炮隊和各營催促響應起義。當晚,當湖廣總督得知起義軍的總指揮是吳兆麟時,頓時大怒,令一隊清軍奔赴吳兆麟家斬盡殺絕以泄憤。清軍包圍了吳家,一片“殺吳兆麟全家”的喊聲震耳欲聾。吳兆麟之母葉太夫人正在病中,身邊有一孫兒吳德強亦染病在床,突然遇此巨變,在一聲聲喊殺聲中,祖孫二人相繼身亡。其他家人得以逃脫。吳兆麟得知此一消息,更堅定地指揮起義軍作戰。最終,11日5時,起義軍打下了總督府。
      民國成立後,吳兆麟擔任過北伐第一軍總司令、鄂軍參謀總長、北京將軍府將軍。不過,後來威望極高的吳兆麟遭黎元洪猜忌。1912年,黎元洪與袁世凱設計將他調往北京,吳兆麟便成了一個有職無權的總統府軍事顧問。
      期間,袁世凱逼迫革命黨遣散革命軍,眼看革命易幟,黨派分爭,吳兆麟無可奈何。精神的空虛與苦悶使他開始信仰佛教。1914年冬,吳兆麟提交了退役報告,第二年夏被批准回籍,一心關注公益事業。
      抗日戰爭時期,武漢淪陷,吳兆麟因素患哮喘,困居武漢讀經自遣。日本侵略者知其素聲望,誘以出任偽軍總司令,偽湖北省政府首席參議,均遭拒絕。日人惱怒將其軟禁,1942年10月17日,吳兆麟病逝,重慶國民政府明令褒揚並予公葬。

      假袁之手 殺首義功臣
      1912年8月,黎元洪假袁世凱之手殺張振武、方維,製造了民國第一冤案。
      張是武昌起義領導人之一,起義後任湖北軍政府軍務部副部長。據聞武昌首義時,眾軍擬推黎元洪為都督,黎不願,張振武憤言:黎既然不肯歸附革命黨,不如將其斬首以揚軍威。這番話後來被黎得知,雙方自此種下仇恨。
      張案發生前,已是副總統的黎元洪薦他任大總統顧問,暗中於8月13日密電袁世凱,指“張怙權結黨,桀驁自恣。赴滬購槍,吞蝕巨款。暗煽將校團反亂”,要求將張“立予正法”。
      袁世凱和陸軍部長段祺瑞即下令,於15日晚將張振武及隨行的湖北將校團團長方維逮捕,次日凌晨槍決。 
      張振武是首義功臣,他被殺的消息激起全國上下一片聲討,革命領袖黃興及國會議員一再追問事件真相。
      在此情況下,袁公布黎元洪密電,黎向來樹立的仁厚長者形象瞬間倒塌。中國同盟會本部決定革去黎元洪的協理一職,並將他開除出盟。黎與同盟會關係完全惡化,被迫倒向北洋派。
      1913年,黎對外配合北洋軍南下進攻,對內鎮壓湖北方面的革命黨人。
      據當時的《民立報》報道,自3月底至4月初,被斬決的革命黨人有120名,尚待處刑的百多名,此外還有不少人被軍法局秘密處死。
      老同盟會員組織的兩次“改進團”討袁反黎舉事也以失敗告終,黎借機再次對湖北的革命黨進行整肅。
      《時報》記載,被殺戮的革命黨人有兩千人之多。時人稱黎元洪“屠戶之美名,趙爾豐不能獨有矣”。

      “床下都督”以訛傳訛
      辛亥首義一舉光復武昌,黎元洪被革命黨人逼為都督。百年來,關於“床下都督”的傳聞廣為流傳。
      作家斐高才在撰寫首部黎元洪傳記小說《首義都督.黎元洪》時,在海峽兩岸查閱了大量典籍、走訪了相關人士後發現,“床下都督”缺乏證據。
      事情的起因是黎元洪與袁世凱設計殺害了首義元勳張振武後,舉國上下口誅筆伐“袁民賊”、“黎屠夫”。武漢的兩大報紙《震旦民報》和《群報》也展開了一場反黎與擁黎的“床下都督”小說戰。
      蔡寄鷗在《震旦民報》發表了一篇社評,指斥黎元洪於起義之時,匿避於床下,名曰“床下都督”;漢陽失守後,又棄城潛逃,成為“逃跑都督”。對此,《群報》則極力為黎辯解,稱黎元洪“匿跡床下,覺豎子之不足與謀;棄城逃走,乃效法孔明之空城計也”。
      這時,鴛鴦蝴蝶派作家貢少芹在《留守風流史》中,攻擊曾在南京擔任留守的革命黨人黃興。對此,馬野馬、蔡寄鷗又以紀實的手法,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文體,分別迅速寫成了《床下英雄傳》和《新空城計傳奇》兩篇諷刺小說,並連續在《震旦民報》上發表,充滿了辛辣諷刺趣味,轟動全國。
      《新空城計傳奇》把“床下都督”寫得活龍活現:眾兵逕直趕至內室搜查,到處沒發現黎的蹤跡,在內房搜查的士兵,只聽得木床在不斷抖動。他們在床架子上搜了個遍也沒有發現什麼,因為床底下光線很暗,看不清楚,他們就嚇唬吆喝道:“什麼人,你再不出來,我們就開槍了!”躲在床底下打哆嗦的黎氏連忙說:“快別,別,別,我,我,我是黎元洪,我帶兵時並不刻薄,你們為什麼要與我為難?”可黎元洪還是不肯出來,眾兵只好掀的掀床,拉的拉人,將黎從床底下拖了出來。於是,“床下都督”之說就不脛而走了。



1911年10月11日上午,革命黨人陸續抵達武昌閱馬場,並於圖中的湖北原咨儀局樓(俗稱紅樓)籌組成立臨時軍政府。由於起義各軍的領導人均資望尚淺,原新軍協統黎元洪被擁戴為鄂軍都督。

吳兆麟16歲從軍,一度官拜將軍,功成身退後,為民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