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願民間調查能消除“村長命案”信任危機
( 2011-01-14 )



官方認定非謀殺後,村民跪地喊冤,為慘死村長申冤。

      五天的喧囂、對抗乃至衝突之後,“樂清錢雲會命案”的真相仍然雲山霧罩。儘管12月29日晚,溫州警方再次公開宣布了“排除謀殺可能”的結論,不認同的聲音仍在網上佔據了主流。也在當晚,溫州市公安局長在接受中央電視台(CCTV)採訪時,對這次事件未能在第一時間公布相關資訊從而造成輿論質疑,進行了反思。這一公共事件所引發的強大輿論衝擊波,早已超出了一宗刑事個案的範疇。
      真相也許永遠將倒在我們無力抗拒的“車輪”之下,但對真相的渴望與追尋,不會就此死去。仍在延續猜疑和激憤的網絡輿情,把追尋真相的努力帶到了網下。據傳,至少已有包括于建嶸、王小山、項宏峰等人分別領銜的三組民間團隊,已經或即將開赴樂清進行獨立調查。有網友將這一事件評價為,汶川地震志願者救災之後“最重大的公民志願救助行動”。專欄作家連岳也將“錢雲會事件催生的公民獨立調查團”,高度評價為“破冰之旅”,並認為這“可能化解官民互不信任的困局”。
      對此,溫州外宣辦主任張春校表示,“于建嶸教援或其他人,甚至網民過來展開獨立調查,是來幫我們的,我們歡迎!”于建嶸獲悉後回應稱,“為警方這種開明態度感到高興”。
      所謂“破冰”,也許在於這次的“民間調查團”與官方真正撇清了關係,從而區別於那個備受爭議的“‘躲貓貓’事件真相調查委員會”。後者的主要成員雖由當地幾個知名網友和一些媒體人士組成,但終歸是由雲南省委宣傳部、政法委、公安廳以及檢察院共同牽頭,因而其“獨立性”也遭到質疑。官方的全程陪同、安排緊密的集體活動,使得“躲貓貓”真相調查的“獨立價值”大打折扣——有網友甚至刻薄地稱之為“看守所一日遊”。
      “樂清命案”民間調查團隊要想不重蹈“躲貓貓”民間調查的覆轍,不獨需要身份的獨立,可能還需要一點機緣——比如,找到知悉或逼近真相的線人,並由此拿到足以證明真相的證據材料。信任不僅來自於身份,更來自於證據。在發現真相的旅途中,證據才是王道。
      從證據的角度看民間調查,其實無需如此凸顯——媒體調查同樣可以肩負起發現真相的重任。29日晚雲集溫州警方新聞發布會的各路記者就多達100多人。我們應該相信,這100多人及其他們各自的人脈資源,都有發現關鍵證據的可能——當然,前提是存在這種證據。
      擴展到“樂清錢雲會命案”,除了錢雲會的非正常死亡外,引發猜疑的當地拆遷補償問題、敏感的村委會換屆選舉問題,也都需要真相。如果“肇事說”確證就是真相,那麼“謀殺說”的傳播路徑就是另一個真相。網友依據圖片進行的合理分析,可視為一家之言,談不上什麼“別有用心”。但兩名目擊者宣稱自己目睹了死者遇害前曾與四人(或三人)扭打並最終被“輾殺”——這要麼就是真相,要麼就是謠言。看到或沒看到,不存在中間地帶。
      古羅馬執政官塔西佗曾認識到,好的政策和壞的政策都會被人民責難。當然,這是在一定條件之下。溫州警方看來也跌入了這個“塔西佗陷阱”之中。諸如“甕安事件”、“石首事件”等公共事件的發生,皆源於一些地方政府長期以來存在官場腐敗、司法專橫、資訊不透明等種種醜陋現象,導致官民相互猜忌、互不信任。樂清當地有沒有這樣的“真相”,同樣有待民間人士或是媒體的獨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