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小人物大英雄 終結兩千年帝制 三傑捐軀
( 2011-01-07 )



革命黨人楊洪勝(左)、劉復基(中)和彭楚藩(右),在武昌起義爆發前夜英勇就義。

在武昌起義這場改變中國的革命當中,許多小人物成了歷史的主角之一,當中包括在武昌起義打響第一槍之前就已經壯烈犧牲的三名英雄: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他們俠肝義膽,豪氣衝天,史稱“首義三傑”。三烈士就義當晚,武昌起義打響第一槍,武漢三鎮紛紛響應,起義風暴席捲全國。

      一九一一年的夏秋之際,革命組織文學社與共進會準備聯合起事反清。因革命黨人孫武等人試製炸彈時不慎走火,引來清政府全城搜查,被迫提前起義。革命黨主要領導人蔣翊武、劉復基、彭楚藩緊急商議後,決定十月九日晚十二時起義,以駐紮城外的炮隊鳴炮為號,並令人向各營地派發起義通知。
      當晚,在小朝街八十五號的革命指揮部裏,蔣翊武、劉復基、彭楚藩等人心急如焚,等待各營起義信號。傍晚時分,彭楚藩得到消息——憲兵營內都開始出現緊張氣氛:上面有命令,嚴禁任何人離營。此情此景,似乎有風聲走漏。
      他們不知道的是,不僅僅是走漏風聲那麼簡單——清政府正按圖索驥,湖北都督瑞澂等人派出大批軍警,已經分別端掉了幾個革命基地。大批軍警人馬,正悄悄向小朝街方向開進。
      小朝街總部裏幾個人默不作聲,他們都在默默企盼南湖炮隊的炮聲。只要炮聲一響,革命黨人們四下回應,一切都會明朗起來。可是過了午夜十二點,外面沒有任何動靜。
      惶恐之間,門外忽然響起急促的拍門聲。至此,屋中幾個人知道事情泄露,紛紛持槍找炸彈。
      據《鐵血華年》一書記述,劉復基率先衝下樓,幾個人緊隨其後。劉復基立刻扔出一顆炸彈。可惜,臭彈一顆,連火星都沒冒。劉復基又掏出一顆炸彈,準備與敵人同歸於盡。炸彈仍舊沒爆——忙中出錯,這顆炸彈竟然沒裝上栓釘。未容劉復基再反抗,軍警撲上,幾個大漢把他按在當地。
      正因為劉復基的英勇抵抗,為他身後的革命黨人贏得了時間。蔣翊武幾個人趁亂逃跑。彭楚藩也得以脫身。他身穿憲兵隊的排長制服,沒人敢攔他。
      蔣翊武運氣也不錯。他剛從岳州回武昌不久,穿身破舊的棉袍,看上去很像個鄉下人。軍警把他攔住後,他結結巴巴,解釋說自己上街來看熱鬧。看他那傻乎乎的樣子,軍警不疑有詐,讓他快滾。軍警作夢也想不到,剛剛滾走的“鄉巴佬”,正是湖北革命軍的“總指揮”。
      鬼使神差,已經安然脫險的彭楚藩自恃有憲兵隊軍裝在身,不久又兜轉回來,想趁機把劉復基或別的被捕革命黨人救走。這次再無好運氣,他被繳了械,押回牢房。
      當夜,除了彭楚藩、劉復基以外,還有正在運送彈藥的楊洪勝也被捕。
      楊洪勝是個參加文學社僅半年的普通士兵。為了革命工作,他請假離營,以開雜貨店為掩護,整日忙碌不停,把革命黨人趕製的炸彈分批偷運入軍營內。

      慷慨就義 至死不屈
      當晚清軍事參議官鐵忠等人在清督署緊急會審,鐵忠見彭楚藩是憲兵營正目,恐憲兵營出現革命黨人,連累其在憲兵營任管帶的親戚,欲借故開脫彭,對彭說:“你是抓革命黨人的憲兵?”不料彭挺身自認道:“我不是抓革命黨人的憲兵,正是憲兵營中的革命黨人!” 
      審訊中,彭慷慨陳詞道:“清廷昏庸,割地媚外,將國權國土拱手送人。”“你們這般民族敗類,不管湖北人民死活,多方壓榨,使人民皮骨僅存,我炎黃子孫不忍見我民族沉淪,要伸救國救種大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死嚇不倒革命黨人,要殺便殺,何必多問!”讓審訊之清廷官員聞之相顧失色,兩旁衙役目瞪口呆。鐵忠知其不可屈,經稟明總督,推出斬首。
      刑前,彭楚藩與劉復基、楊洪勝大聲疾呼:“我為中華四萬萬人受死,決不畏懼,但望中華同胞,齊心同德,不怕犧牲,推翻清朝專制!”“中華萬歲!”十日凌晨四點,彭、劉、楊被斬首於武昌督署轅門。

      三烈士激起革命鬥志
      烈士慷慨悲歌,為推翻清朝捐軀的壯舉,一時傳遍武漢三鎮,喚起了民眾覺醒,激起了革命高潮。革命黨人更是捶胸頓足,矢志復仇。起義已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三烈士就義當晚九時,工程營首先打響第一槍,革命黨人踏先烈的血跡,高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雖三烈,覆清必楚。三烈在前,我們在後”的口號,猛攻督署。經一夜浴血奮戰,十一日首義成功。全國各省通電回應,清朝統治有如朽木般轟然倒塌。
      起義勝利後,革命黨人將劉復基、彭楚藩、楊洪勝三烈士的屍首縫合,入柩停放在原清光緒的皇殿裏。在三烈士就義一個月後的十一月九日,湖北軍政府為三烈士公祭,孫武、吳兆麟、蔡濟民等人致祭:“龜山蒼蒼,江水泱泱,烈士一死滿清亡……”,並將皇殿改名為“三烈士祠”,武昌起義的平閱路改名為“彭劉楊路”。

      籌革命經費 劉公騙父巨款
      革命黨,他們不僅僅是缺錢,而且是非常缺錢!為了革命找錢,革命黨人絞盡腦汁,幾乎是無所不為。
      當中最大的一票,當屬劉公的五千銀元。劉公家乃襄陽巨富,他知道老父一心要自己作大官發大財,就寫信給家裏,說自己想花錢捐個道台。老頭子本來正憂慮膝下這個忤逆子有“革命”的意頭,忽見他有意獻身朝廷,大喜過望,當下就許諾給兒子銀元兩萬以作捐官用。
      說到做到,劉老頭立馬就往漢口銀行匯了五千元,要劉公把這筆錢當作買官的鋪墊。孫武得知此事後,眼前一亮,忙找到彭楚藩商量,千方百計要把這筆巨款搞到手。
      怕劉公捨不得那筆錢,時為新軍憲兵排長的彭楚藩立刻拍胸表示:“劉公任共進會頭領時,印製過一份名為《革命方略》的地下刊物。我去嚇唬他,如果他不交出這筆巨款,我就威脅他,說要把他押送到官府,讓他捐官捐不成……”
      果真,彭楚藩到劉公家“作客”,沒說幾句話,他就掏出一本《革命方略》,瞪眼睛嚇唬對方。此舉,惹得劉公怫然不悅:“我本來就是從家裏騙錢幹革命的,幹嘛你又來嚇唬我!”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
      而據《鐵血華年》一書記述,湖南革命黨人鄒永成為了給革命籌錢,絞盡腦汁,很“熱情”地去探望家在武昌的嬸母。得知她確實家境殷實後,鄒永成訂購迷藥,準備藥翻她。豈料,那迷藥是假藥。嬸母恰似母大蟲,飲酒一壺,笑吟吟無任何玉山將頹的跡象。無奈何,鄒永成臨走捎帶腳,把年幼的堂弟拐走,然後謊稱是土匪綁架。最終,他從嬸母處“勒索”了八百銀元,奉獻給革命組織。

      孫武開酒樓蝕錢
      辛亥年的正月,譚人鳳奉黃興之名潛到漢口,部署湖北起義事宜,並帶來經費八百元給居正。孫武拿這筆錢開了個同興酒樓,專門對軍人服務,以聯絡軍中同志,酒樓由曾當過兵的鄧玉麟來做老闆。該酒樓成為共進會的重要據點,為共進會的壯大無疑起了不小的作用。
      可惜的是孫武、鄧玉麟同志雖然革命經營得不錯,但酒樓卻經營未及三月就因虧蝕而倒閉。只好在糧道街九號設立同興學舍,作為同志往來的臨時居所。以一個揚州女人謝氏與鄧玉麟假扮夫婦,往來照應。但是就是這個小小的聯絡點也因缺錢難以維持,孫武、鄧玉麟把一切值錢的都拿來典當,最後兩人只剩下一件藍布衫,誰外出誰穿,情形十分狼狽。

      居正盜金佛失手
      沒辦法,大家只好聚在一起開會,商量解決錢的問題。正在大家彷徨無計的時候,居正突然想起來老家附近的蘄春達城廟有一尊金菩薩,若能把它偷出來,溶解化出金粉不也能換錢麼?眾人聞之大喜,推舉居正、焦達峰二人前去踩點偵察。
      辛亥年六月間,湖北人居正帶湖南革命黨人焦達峰潛回自己的老家廣濟縣踩點。在徘徊多次之後,他們趁一個月黑之夜,穿寺牆而入,把金佛從蓮座上鑿下,盜之而去。半路上遇見差役,他們誤以為盜佛之事敗露,慌忙把金佛扔下,拔腳狂逃,結果盜金粉賣錢的計劃泡了湯。

      英烈肝膽
      楊洪勝,1875年出生在湖北穀城戈家營子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裏沒有一寸土地,僅有兩間草屋棲身,其母時常生病,其父楊大鵬因參加反清活動,於1883年被清軍殺害在薤山“萬人坑”裏。
      父親被害一年後,母親也因病離開了人世,楊洪勝只好投靠當鐵匠的爺爺。楊老鐵匠是一個有骨氣的老頭,為給兒子報仇,夜裏悄悄為反清組織打造刀矛等兵器。後來爺爺也被清兵抓去殺害在獄中。
      1902年,楊洪勝在武昌當兵,後參加反清組織振武學社,與革命黨人結為知己,成長為反清中堅分子。武昌起義前夕,楊洪勝負責到各兵營秘密運送武器彈藥。1911年10月9日,楊洪勝運送彈藥時被清軍圍捕。次日斬首,年僅36歲。

      彭楚藩 寧死不屈浩氣存
      彭楚藩生於1884年,世居武昌(今鄂城)東門。其父彭愚村為武昌中書吏,楚藩自幼聰穎,讀書過目不忘。
      1911年夏,又考入憲兵營,後升為正目。彭因受同盟會革命宣傳之影響,先後加入軍內兩大革命組織——共進會和文學社,並利用憲兵身份,在軍中致力發展會員和社員,是湖北革命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11年10月9日晚,因革命黨人活動意外泄露,彭在小朝街指揮部商量提前起義之時被捕。當晚的審訊中,彭慷慨陳詞,令審訊者聞之相顧失色,兩旁衙役目瞪口呆。據目睹者言,彭臨刑至死不屈,昂首挺胸,頭落地雙眼不閉,身兀立片刻不倒。

      劉復基 發展革命策源地
      劉復基,1885年出生於湖南武陵縣(今常德市)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01年,劉復基慕名找到宋教仁,將宋迎到自己家,暢談時事,越談越投機,成為莫逆之交。
      劉復基性格豪放剛毅,目光炯炯,聲音洪亮,很有酒量,深受哥老會眾人的敬重,擁戴他擔任了湘西哥老會金鳳山刑堂。
      1904年,劉復基協助宋教仁發動長沙起義失敗。後逃亡日本,並加入同盟會。文學社成立之後,劉復基是重要骨幹,在他的努力下,眾多新軍士兵加入文學社,使之成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



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