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五大問題解讀報考名校的戰略
( 2011-01-07 )



      上星期我們將常春藤盟校和美國其他名校本年度優先申請錄取的部分結果進行了介紹討論,許多考生和家長紛紛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鑒於仍有一些同學還在申報為數不多的正常申請截止日為1月15日的名校,這期就把近一段時間內遇到的常見問題加以解釋,為這些同學提供一點幫助。
      1.為什麼要預先充分瞭解自己被錄取的概率?
      許多同學在選擇報考學校時,只是拿自己的SAT考分、中學成績排名、課外活動和工作經歷與本校其他同學比較後確立目標,這樣往往會估計過高,其後的結果顯然是不難預料的。正確的做法是依據自己的綜合實力,在認真瞭解目標學校的基礎上,定量地測評出自己對每一所名校的錄取概率百分比,以傾力達到(Reach,錄取概率1 ~ 49%)、基本般配(Match, 錄取概率50 ~ 85%)和充分保險(Safety, 錄取概率86 ~ 99%)三組原則,選擇八到十二所目標學校。只有這種合理的佈局,才能最大限度的增加錄取機會,同時也可避免不必要的申請,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2.命題文章在錄取評估中到底起多大作用?
      名校在多年的錄取評估過程裏總結出,命題文章的水準與該考生的中學成績,SAT1考分以及課外活動成就高度相稱(Commensurate)。換句話說,A級學生通常寫A級文章,C級學生寫C級文章。而且對於非常優秀和非常勉強的考生來說,命題文章在錄取評估中幾乎不起決定性作用。只有對那些處於可錄可拒之間(50%錄取機會)的考生,命題文章才會是至關重要的。若某一位同學被錄取概率稍大於50%,但其命題文章的品質分數低於期待值,那麼命題文章將無疑對錄取決定起到絕對負面影響;再者,如果一位考生的錄取概率低於25%,那麼再棒的文章也不會起大的作用。
      3.SAT1考分和GPA分數排名的份量有多大?
      統計資料表明在過去五年當中,申報名校的考生人數和中學生花在強化培訓上的費用增加了三倍。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在學術上準備很早,使得名校的錄取更具競爭性。由此SAT1的高分逐漸成為了一個必要條件,不再是一個獨特(Distinguishing)的因數;同時中學成績也因為高分氾濫(Score Inflation),使得4.0 左右的GPA變成了一個流行的標籤,這樣SAT1高分和GPA高排名失去了以往的獨特亮點。名校錄取官員們更多地關注中學課程難度,才藝愛好,課外活動和工作經歷成就。
      4.優先申請被錄取的機會更大嗎?
      大量的統計資料表明,對於某一特定考生來說,優先申請被錄取的概率並不比正常申請大,儘管名校們都宣稱(今年亦是如此),優先申請錄取率要比正常申請高許多,但實際上對這個差異應該正確審視:參加優先申請的考生中相當多人都是本年度整體考生中被錄取概率很高的群體,這部分人具有很高的錄取指數,無論是在優先還是正常申請中都呈顯著的優勢;而且又恰恰是這部分人準備充分,行動及早,構成了優先申請的主體。除此外絕大多數的校友子女(Legacies),大額捐助者(Major Donors)子女以及提早被名校教練看中的體育明星考生(Recruited Athletes ),也參加優先申請被錄取,這樣優先申請的錄取率當然很高。
      但事實是,對某一特定同學,尤其是大多數非常優秀或非常普通的申請人來說,參加優先申請和正常申請,最終的“命運”不會有大的差異。唯一例外的是少數錄取概率介於50%上下的考生,若能成就一篇漂亮的命題文章,在優先申請中確實有可能幸運地敲開名校的大門。
      5.從普通大學轉學入讀美國名校的要求是什麼?
      對於在中學畢業時闖關未成功的優秀同學,若打算在入讀普通大學後,於大一結束時轉學去美國名校也是有可能的,近幾年在溫哥華就時常有成功的案例。美國名校對轉學入讀的學生仍然要求依據曾經在中學階段的學術和課外活動成就,以及現在就讀大學的資質,大一期間GPA成績,院系主任、教授的推薦信等,作為錄取評估的因數。值得提醒的是,美國名校的續讀率很高通常在95%以上。轉學入讀的同學只是在競爭這個2 ~ 5%的空缺,難度相當大。從某種角度講,更甚于中學生直接報考,所以說轉學成功的同學一點不亞於起初被直接錄取的考生。
      下一期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