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中共南方游擊隊贛南改編
( 2010-12-30 )



      1934年8月至11月,在國軍的圍剿下,中共紅軍主力先後撤離湘贛“蘇區”、中央“蘇區”和鄂豫皖“蘇區”,開始了中共黨史上所說的“長征”。在南方,中共留下中共蘇區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辦事處兩個機關,以統一管理留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和廣東八省的部分紅軍和游擊隊,獨立堅持游擊戰爭。
      紅軍主力長征後,項英任中共蘇區中央分局書記,陳毅任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由於環境惡劣,南方的游擊隊與中共中央失去聯係。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在全國民眾抗日呼聲高漲的情況下,國軍基本停止了對陝甘寧邊區的進攻,國共合作有望實現。但是在南方,國民政府當局卻加緊了對中共游擊隊的清剿,想採用“北和南剿”的方法,在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之前消滅南方的紅軍游擊隊。
      1937年8月,國共兩黨達成“停止內戰,合作抗日”的協議,陝北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
      8月8日,中共南方游擊隊發表《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宣言》(又稱“八八宣言”),指出,“盧溝橋事變”是日本侵佔華北的既定步驟。為了保衛華北,保衛中國,就要實行全國抗戰,反對和平妥協。《宣言》要求國軍立即停止進攻紅軍游擊隊,准許抗日自由,採取最低限度安定民生的辦法。同時,項英指示游擊隊停止與國軍的作戰行動,準備集中改編。
      9月24日,項英前往南昌,就南方各游擊區集中改編事項與國民政府談判,商定了幾項具體辦法。其中之一是:江西省政府必須採取措施,阻止國軍對游擊區域的作戰行為。同時,項英發表《告南方游擊隊的公開信》,要求南方各地游擊隊停止游擊戰爭,準備改編成抗日武裝。
      在南昌期間,項英致電在南京的葉劍英並轉毛澤東,從而恢復了與中共中央的聯係。項英還見到了八路軍駐南昌代表顧建業,得到了《中共中央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和《告全黨同志書》等中央文件。
      項英返回贛南的大余縣,立即在池江召開了中共贛粵邊特委和游擊隊負責人會議,傳達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等文件精神,討論了贛粵邊紅軍游擊隊改編的具體事宜。會議決定派出幹部到各游擊區去傳達中共中央有關國共合作的指示,通知紅軍游擊隊下山,到大余縣池江地區接受改編。
      池江,位於大余縣章江平原的中心,是南方游擊隊的根據地,民眾基礎牢固。
      遵照蘇區中央分局的指示,油山游擊隊、北山游擊隊、三南游擊隊、湘南游擊隊、贛粵邊游擊隊等武裝部隊陸續來到池江。
      10月11日,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派顧建業送來博古的信。項英等人見信後,對中共中央國共合作的精神有了理論上的認識。根據中共中央的要求,項英去南京會晤博古,然後到延安,向中共中央彙報工作。
      1937年底至1938年初的池江,成為了贛粵湘邊抗日救亡的中心,是“左派”青年們熱心嚮往的地方。當時在青年們中流行的順口溜說:“北有延安,南有池江”。
      1938年1月下旬,項英從延安回來,立即在池江的下河壩召開軍官大會。大會上,項英傳達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十大綱領,同時宣布:南方八省紅軍和游擊隊集中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兼政委,張雲逸任參謀長,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
      新四軍全軍共10300人,下轄4個支隊,陳毅任第一支隊司令。部隊完成集結後,立即開赴皖南抗日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