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使用成本高 1分硬幣或廢
( 2010-12-30 )



1分硬幣使用率較低,很多國民都收起來不常使用。

      加拿大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今年10月曾提議,由於鑄造1分硬幣成本高,但國民使用率低,建議聯邦政府停用1分硬幣。如果國會通過該提議,已經使用了近一世紀的1分硬幣,將成歷史記憶。
      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的資料顯示,目前製造一枚1分硬幣的成本需1.5分,顯然高於實際面值。越來越多加人收起1分多於使用,但加拿大皇家鑄幣廠(Royal Canadian Mint,簡稱RCM)近年生產1分硬幣的數量卻增加,同時國民使用率則越來越低。
      根據RCM資料,本國從1858年開始使用1分,不過當時1分比目前的較大較重。1920年,與現在所用表面鍍銅的1分硬幣,才正式發行。
      德信理財集團(Desjardins Group)所做的調查顯示,要保證1分硬幣在市面流通,政府每年須耗1.3億元。據悉,目前全國約有200億個1分硬幣流通市面;RCM資料顯示,在2000至2009年,本國共發行逾84億個1分硬幣,其中以2006年發行數量最高,達12.62億個;到2009年只發行4.56億個,是自1997年以來發行最少的一年。
      實際上,1分使用率較低,很多國民都收起來不常使用,RCM卻每年鑄造1分硬幣,以配合市場流通需要。
      另外有調查也指出,1分硬幣價值大貶,如今只及1908年的5%。在1908年,國民手中的1分硬幣價值,相當於今天20分。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首席經濟師沈菲德(Avery Shenfeld)表示:“如果1分就是掉在地上,國民也要想一想值不值得彎腰去撿時,可能是時候廢除它了。”
      不過RCM則稱1分硬幣是國家象征,1937年由英國藝術家格雷(G.E. Kruger Gray )以一枝兩片楓葉的設計,沿用至今,許多國民對1分硬幣仍有一份懷舊感情。
      據悉,加拿大銀行公會副總裁漢納(Darren Hannah)在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會議上表示,銀行界對放棄1分硬幣沒多大意見,但國民更認同,與其他紀念硬幣一樣,1分是本國成就的標誌。

      贊成廢除的受訪者較多
      1分硬幣是否應該淘汰?一些受訪的本地民眾贊成取消,認為使用不方便,而且累積多了,令錢包負荷過重;不過,也有市民指它具教育意義,主張保留。
      溫市地產業人士徐秀玲稱,1分硬幣放在錢包,只會增加負荷,感到很麻煩,所以取消是好事;不過她也擔心,取消之後,物價會上漲。
      烈治文居民馬堰鴻同樣贊成取消1分硬幣,但不認為取消1分硬幣會影響物價,因為4.99元的價格,若上調到5元,差別極微。每次買東西,如果碰到要付1分硬幣,收銀員就會嫌麻煩而免收,如果收銀員找贖1分硬幣給她,她也會拒收,省得麻煩。
      來自魁省,現居溫市的霍華斯(Alain-Pierre Hovasse)認為,現在大部分消費者都使用信用卡付款,1分硬幣的意義已不大。
      來自瀋陽的劉芳力排眾議,認為應該保留1分硬幣,她說會把它放在錢包內,碰到價格95分之類的貨品,就拿出來支付,也是一種省錢的方式。她平時會教育孩子把1分硬幣儲起,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歷史比建國早10年
      目前在市面流通的1分硬幣,1920年發行第一版,但其實1分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858年,早於加拿大建國的1868年。1908年RCM成立時,圖案採用楓葉葉藤圍繞的1分硬幣,也成為首批鑄造的硬幣,不過就比現在流通的1分硬幣重3.32克,直徑也比現在的硬幣長6.35毫米。
      現在流通的1分硬幣的式樣,在1920年確定,但當時設計為兩片楓葉分別位於硬幣左右兩端,而現在仍流通的硬幣圖案是在1937年設計,至今未有改變。
      不過,RCM在1967年發行新版硬幣,其中1分硬幣以飛翔的鴿子為設計圖案,代表和平的意義。而1982年至1996年發行的1分硬幣,仍為英國藝術家格雷設計的同一樹枝上的兩片楓葉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