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呂正操開拓中國鐵路
( 2010-12-26 )



呂正操

      呂正操是中共抗日名將。在他任冀中軍區司令員時,冀中抗日軍民積極開展“地道戰”、“地雷戰”,成為抗戰佳話。這樣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到了和平建設時期,卻和鐵路結下了不解之緣。
      中共建政後,正擔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東北鐵路管理總局局長的呂正操被調入北京,任國務院鐵道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兼鐵道兵團副司令員。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呂正操兼任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負責鐵路運輸和搶修工作,建起了一條“鋼鐵運輸線”,為支援志願軍作戰提供了堅強的後勤保障。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呂正操兼任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他協助時任鐵道部部長的滕代遠工作,參與製定了全國“一五”計劃鐵路建設規劃,並參與建成了擁有多項世界領先技術的武漢長江大橋,完成了成渝、天蘭、湘貴、蘭新、寶成、豐沙、鷹廈等一系列幹線、支線鐵路工程建設任務。
      1958年10月至1967年6月,呂正操先後擔任鐵道部代部長、部長、黨組書記,並兼任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這期間,他是鐵道部的實際負責人,做了許多開拓性的工作,提出了“土洋結合,大中小結合,固本簡末,強幹弱支”的基建方針。
      呂正操重視邊疆鐵路的建設,西北地區的一些鐵路,以及東北地區的森林鐵路,都是他在親自調研的基礎上,向中央建議而修建的。他認為鐵路建設,除滿足客貨運輸之外,更重要的功能,還在於國土開發。沒有邊疆鐵路的修建,開發邊疆、建設邊疆和繁榮邊疆就是一句空話。
      從1959年到1960年,鐵路在“大躍進”中的問題陸續暴露出來,中共中央決定狠抓鐵路整頓工作。呂正操提出了九條改革意見。經過努力,整頓初見成效。客車出發正點率達到98%,運行正點率達到90.1%;貨車出發正點率達到88.7%,運行正點率達到84.2%,提前實現了“雙九雙八”的目標。
      呂正操認為,鐵路是龐大復雜而又具有高度集中性、紀律性的企業,鐵路的工作必須適應這些特點。他和滕代遠向中央建議,鐵路從上到下建立政治部。中央答應了。
      呂正操善於抓典型,運用典型推動工作。呂正操與部黨組的人員一道,深入調查研究,先後樹立了艱苦奮鬥的孫家養路工區、文明服務的新民車站、多拉快跑的“毛澤東號”機車包車組和聯勞協作的大協車站等一大批全國鐵路的先進典型,在全路廣泛宣傳,使鐵道部名聲大震。
      1964年5月,中央工作會議提出了加快三線建設與西南鐵路建設的戰略決策。呂正操開始深入到西南各省及成昆鐵路工地考察。1964年8月11日,呂正操致函周恩來,提出成昆鐵路是建設以攀枝花為中心的西南戰略後方的主要幹線,必須加快修建。他認為,西南地區與全國各地連接的鐵路線,只有寶成、黔桂兩線,通過能力很低。因此,在修建成昆鐵路的後期,必須修建湘黔線,以加強西南與外區的聯繫。
      在呂正操的運作下,成立了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統管成昆、川黔、貴昆3條鐵路新建工程,下設工地指揮部,統一領導參加施工的鐵道兵部隊、鐵路職工和修路民工。呂正操兼任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工地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西南鐵路大會戰開始了。
      在軍地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1965年10月,川黔鐵路交付運營。緊接,貴昆鐵路、成昆鐵路相繼通車。西南三線鐵路的建成,對促進西南地區經濟發展、提高國防交通保障能力,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文革”開始後的1967年,呂正操以“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的罪名被關入獄,離開了工作17年的鐵道部。
      文:田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