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溫哥華美食
( 2010-12-26 )





      移民來溫哥華前,就知道溫哥華享有“美食之都”的美譽。可剛登陸時,還是忍不住歎息:水準很一般啊!其實是對比的問題。如果和其他國家或國內某些小城市相對照,可能確實是天堂;但和我的來處相比,一個更稱得上“美食天堂”的地方,就實在是相形見絀了。
      記得第一次到這裏粵菜館吃飯,很吃驚地發現不管從餐廳的裝修,到菜式,到味道,都很有一種令人時光倒流的感覺——回到90年代了。而且那還是被老移民們強烈推薦的所謂好餐廳!
      後來逐漸發現,餐廳的味道和菜式要看東家的移民時間。來了十幾二十年的人,他們開的餐廳的味道和模式就基本停留在那個年代的水準。日常消費群也大多是那一群人,沒有什麼創新的需求,難免給人一種“追不上中國國內飲食潮流”的感歎了。
      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外出就餐的次數就慢慢降下來了,“自力更生”反倒成為自己能吃到記憶中美味的捷徑。
      移民前,我基本不下廚——這是國內的現況。保姆加上方便美味的外出就餐條件,確實看不到什麼需要自己動手的必要。可在這裏,對本地餐廳某種程度上的失望,對記憶中美味的渴望,及同等食物在家用餐和外出用餐差別之大的狀況,都成了提高自我廚藝的動力。
      約一大群朋友來家豪吃一頓皇帝蟹,也不過百元出頭,到餐廳則起碼要3倍的價格。於是,在各種因素的促動下,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的廚藝也就像坐飛機一樣直線上升,在朋友間竟然也慢慢地有了一點名氣。身邊像我這樣的例子也很多很多。從“十指不沾陽春水”,到中西餐各類菜式都拈手就來,估計這是移民的一個意外收穫了吧。
      不知是否這幾年新移民急劇增多的原因,新餐館如竹筍般地冒出來。其中一些新餐館,終於讓我嘗到了地道的“鄉味”,終於讓我感覺到能和原來城市的餐廳相提並論了。
      最近,我甚至意外地發現了一家很地道的川菜館,做的辣子雞實在是“贊”。而對以前那些不甚感冒的粵菜館,不知道是否這幾年逐漸習慣了的原因,也不覺得那麼失望了,有一兩個菜還覺得的確不錯。也許,這也是習慣了這個城市的表現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