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柴沫平反內幕
( 2010-12-23 )



      1964年春,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擴大、改組為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院長為陳伯達,副院長有胡喬木、周揚(兼黨委書記)、胡繩,秘書長兼黨委副書記是柴沫。這其中,有3人曾是毛澤東的秘書——陳伯達、胡喬木、柴沫。
      柴沫(1917─1966),浙江慈溪人。1937年冬來到延安,進入陝北公學學習馬列主義理論。1938年1月加入中共。陝北公學畢業後,柴沫被分配到毛澤東的辦公室工作,開始為毛澤東管理圖書、抄寫文稿、查找資料等,是毛澤東的秘書之一。抗戰勝利後,柴沫離開延安,以後歷任熱河省研究室主任、冀察熱遼中央分局秘書處處長兼研究室主任、天津市軍管會辦公廳秘書處處長、中共湖南省委秘書長、廣州鐵路局副局長、鐵道部科技局局長,最後進入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任秘書長。
      兩年前,柴沫凡事都向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前副主任田家英彙報和請示,政治研究室主任陳伯達很不高興。“四清”運動中,田家英犯了“右傾”錯誤,不再分管研究室的工作,陳伯達就成了柴沫的頂頭上司。
      1966年5月9日,陳伯達來到研究院,當眾指責柴沫搞“秘書長專政”,“走田家英的門子”,“聽中宣部的話瞎寫文章,不聽我的話”。
      經過陳伯達的煽風點火,研究院開始批鬥柴沫以及“柴沫一小撮”,大會和小會持續不斷,致使柴沫在精神上和肉體上遭受到嚴重的摧殘。
      1966年5月,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批判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的同時,也將田家英劃為了批判的對象。當時,田家英已被停職反省。5月22日下午,負責處理田家英問題的安子文會同王力赴田家英在中南海的住所,安子文指出田家英犯了錯誤,要檢討,暫時不工作,即中辦副主任、處理來信來訪的工作暫時不作,田家英手邊有許多毛澤東的文件、手稿,要他交給戚本禹。5月23日,田家英自殺。
      柴沫被打倒後,大會挨批鬥,小會被批判,白天監督勞動,黑夜輪番審訊。在田家英自殺三個多月後,他也憤然自戕。
      1972年11月,中央辦公廳信訪處收到反映柴沫情況的兩份來信摘要,第一份摘要說:柴沫的妻子王若林寫信給毛澤東,信中說,1966年5月,陳伯達曾三次來院講話,說柴沫不聽他的話,不走他的門子;陳伯達還勾結關鋒、戚本禹等,以莫須有的罪名把柴沫打倒,使柴沫的精神和肉體都受到了很大的折磨,乃至被迫自殺。現在陳伯達已揪出兩年多,可是對陳伯達迫害柴沫的罪行還沒有得到清算,對柴沫本人也未作出正確的結論。為此,寫信人懇請毛澤東責成有關部門為柴沫平反,恢復名譽。
      第二份來信摘要說:王若林11月30日來信,她對毛澤東的批示表示無比感激,軍代表也已向她傳達了關於柴沫問題的結論,肯定柴沫是受陳伯達的迫害,同時又指出柴沫因係自殺,不夠黨員的條件,應受到黨內除名的處分,而王若林認為柴沫是在陳伯達等的逼迫下被迫自殺的,並非是他畏罪於黨,故不應給予黨內除名的處分。
      顯然毛澤東是同意王若林的意見的,毛澤東於1972年11月4日、12月5日分別在反映柴沫情況的兩份來信摘要上批示說:“紀、汪酌處。”“紀、汪處理。似不應除名。(逼死了人,還要開除嗎?)”這裏的“紀”是指紀登奎,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汪”則是指汪東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辦公廳主任。
      按理說,有了毛澤東的批示,柴沫問題的處理似乎不成問題了,然而一直到“文革”結束後的1977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組織部才正式為柴沫申冤昭雪,恢復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