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名校錄取標準權重八大變化趨勢
( 2010-12-23 )



      今年報考常春藤盟校和美國其他名校的優先申請錄取結果已經放榜,在我們常春藤100有五名孩子被錄取,但更多的同學被拒或被延後決定。結合全美大學升學顧問協會新近出爐的報告,我們來討論一下美國名校錄取標準中一些重要評估因數出現的變化。
      接受上述協會採訪調查的錄取官員們一直認為,大學目前面臨一種壓力:中學的水準差異萬千,輔導員的素質也區別很大,因此推薦信的品質和可信度缺乏標準;中學課程編排設置出現了不良現象,難度降低使得A級分數很容易取得;由於網路的橫行,越來越多的考生採用抄襲的方式來完成申請命題文章。為了防止不符合條件的考生混入名校,錄取部門正在非常謹慎地對傳統錄取標準中諸因數的權重進行調整。
      全美大學升學顧問協會把調查獲得的回饋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將目前到未來的調整變化趨勢歸納成了八項:1.花在每份申請資料的平均審核時間在減少。2008年每位錄取官員平均審核423份申請,2009年此數字上升到514。而今年申請人數繼續上升,以及為了提高錄取機會和有更多選擇,越來越多的考生同時申請十所以上的學校,因而今後的情形會更加嚴重。由於經費緊張使得學校無法聘用更多人手,使得錄取官員的工作量持續增加,其結果花在每份申請資料的時間在減少。如約翰霍普斯金大學,於第一輪篩選中錄取官員花在每份申請資料上的時間平均只15分鐘。
      2.將截止日期提前。更多考生為了確保有把握被錄取,紛紛參加優先申請使人數激增。如西北大學今年的優先申請人數增加了25%。在普渡大學每位錄取官員平均要處理1200份申請。為此更多的公立大學將申請截止日提前。也有像加州大學系統只給學生一個月申請期限(11月),以保證考生不會濫用這個機會,使得報考人數太過量,讓錄取官員應接不暇。
      3.中學校方推薦信的份量在評估系統中降低。中學輔導員的素質差異以及越來越多的學生報考需求,使得推薦信的細緻性和獨特性下降。相當多的推薦信一眼看去就是範本或稱為通用版,而且內容已經在考生本人的申請資料中已包括。面對眾多考生中學成績和SAT考分近乎完美的情形,名校需要仰仗推薦信來區別申請人。但大量整齊劃一的推薦信非但失去它的作用,反而還讓錄取部門的工作量無意義的增加很多。于是名校將推薦信在錄取評估中的權重加以調低。
      4.中學年級成績排名的重要性在降低。相當多中學對排名沒有統一標準,甚至還人為地提高排名順序。全美大學升學顧問協會總裁  Jim  Miller 對此指出,大學別無選擇只好降低這一因數在錄取評估中的地位。該協會的調查發現,1993年有43% 的大學認為這一因數“相當重要”(Considerable  Importance ),而到2009年只有15%的大學持同樣看法。
      5.中學課程難度因數的重要性增加。多年的觀察資料表明,于中學階段選修難度大課程多的學生,進入大學後成功的比例也高。這樣錄取官員在評估時,意將那些為了提高成績排名而選修容易課程的申請人剔出去。她們希望中學生明白,為了拿A去選修容易課程划不來。勇於挑戰自己去選擇難度大的課程得到B,要好過挑選容易課程來抬高(Inflate)GPA排名。
      6.申請表中命題文章的份量加重。全美大學升學顧問協會的調查發現,自1993到2009年間,認為命題文章在評估系統裏重要的學校從14%增加到26%。其中頂尖級名校更為看重這一項。她們認為命題文章對錄取常常起到成功(Make)或弄砸(Break)的作用。
      7.對考生十二年級表現開始予以重視。以往許多錄取官員只對考生十和十一年級兩年的課程選擇和分數特別重視,對十二年級則不關心,現在這種狀況發生變化。錄取官員不想看到考生在中學最後一年裏懈怠,在錄取評估中重視它,錄取後也跟蹤它。許多名校上年度都有為此原因取消已被錄取考生的入學資格就說明了這一點。
      8.大幅加強對申請資料和命題文章的審計復核比例。全美大學升學顧問協會總裁Jim Miller 說,從今年起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採用一種名叫“Turnitin”的命題文章抄襲識別軟件來核查考生文章中的段落,章節或全文,該系統可以從數以百萬計的網頁,文章和書刊中找到線索。從上述的討論裏可以窺視到美國名校錄取評估過程中的內涵,很值得學生和家長思考。下一期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