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擺客”擺出新生活
( 2010-12-17 )





這是一群喜歡自我表現的人,每次出攤都會是一場演出,他們會精心準備自己的裝飾,而商品是自己的道具。自從2009年5月“擺攤白領”房煒清率先提出了“擺客”的概念後,“擺客”一族便逐漸風靡江湖。走在大街上,常常可見攤布上擺放整齊的化妝品,小飾品,衣物等,各有特色,有的甚至可以用精美華麗來形容,令人眼花繚亂。

      如果你不想讓“宅”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想擺脫那種孤獨寂寞感,如果你想在這個滿眼鋼筋水泥的城市擁有一顆仍然溫熱的心——那麼,何不拋開一切,重燃激情,擁抱理想,在“擺客”的舞台上,勇敢的曬出自己別樣的青春?
      “擺客”創始人本名房煒清,網名“唯一表現”,大家都愛叫他“唯一”,這是擺客界大名鼎鼎的人物,現在從事圖書出版業。《南方都市報》報道,房煒清在高中畢業的時候就嘗試擺地攤,大學的時候開過服裝店,這些經歷奠定了他現在對地攤和面對面銷售的感情和理論實踐基礎。2009年4月,他重操舊業,開始過上了白領擺地攤的生活,試圖尋找自己另外一種存在的可能性。“我一直想騎單車環遊全國,但是一直積蓄不夠,因此就想試圖通過一邊擺攤一邊騎車的方式環遊中國,而且到每個地方都可以和當地居民密切接觸,以此瞭解當地人的生活。”
      房煒清在2009年5月,即擺攤的一個月後,就提出了“擺客”的概念。“地攤在傳統觀念裏不是個很有面子的事情,但當時白領地攤逐漸成為一種潮流,我們也認識了很多素質較高的擺地攤年輕人。這是一個理念和行為迥異於傳統地攤的人群,因此我覺得應該把這個人群和傳統的地攤人群區分開來,這個群體應該有自己的名稱和身份認同。”
      隨“擺客”一詞的誕生,房煒清制定了《擺客公約》。因為他覺得白領只是單純的擺地攤,意義不大,而《擺客公約》就是提升白領地攤這件事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他更願意去引導這些年輕人從擺地攤這件事中收穫更多。 
      房煒清說,“擺客”的概念一直在發展,《擺客公約》也需要不斷地完善。如今他的網絡簽名已從“不是每個擺地攤的都是擺客”變成“擺是一種態度”,只要有擺的態度的人就是一個“擺客”。“擺是一個打開的狀態,擺攤是攤開的,而我們也是用一種真誠態度去應對陌生人,去和外界進行交流和分享,實際就是打開自己的心扉。這是我本質想要的。”他解釋道。 
      “地攤實際上是一個平台,能展示自己喜歡的東西,而顧客買我的東西,是對我本身的認可。在這過程中,大家就有交流。”房煒清希望擺地攤能成為一個新的交流媒介,不僅在“擺客”與顧客之間,更是在“擺客”與“擺客”之間。
      房煒清創立了“擺客中國”的網站。中國各地的“擺客”都聚集於此,交流擺攤經驗,分享進貨管道,尋找同城志同道合者。在北京和湖南這些“擺客”發展得比較好的城市,還定期會舉行“擺客”聚會,進行“腐敗”型活動或者組織集市、公益性活動。不僅如此,房煒清還會教大家如何通過擺攤來結識男女朋友。“喜歡這類型的女孩,就賣這類型女孩會喜歡的產品,以此吸引相應的人群。” 
      房煒清稱,“擺客中國”如今更傾向於是一個交友平台,而不是創業平台。而他一直不拒絕“擺客中國”成為一個小圈子,且想發展更多文藝青年進來,把“擺客中國”做成很有文藝氣質的網站。

      展現手藝比賺錢更有樂趣
      白領練攤不新奇,但有一群“擺客”與眾不同,他們賣的都是自己創意設計的東西,也因此有一些不一樣的擺攤生活。對於已經迷上擺攤的他們來說,在這裏展現自己的手藝,比賺錢更有樂趣。
      曉玲偏愛中國風,她全力負責T恤和包包的手繪,而男友則把關門面問題,搞定包裝和宣傳冊設計。“我們的經驗就是從擺攤開始的,我們一直是自己設計,我們會定做一批白T,然後自己手繪,一般手繪很花時間,畫一件要2~3個小時,上次做了一個包花了半個月,因為要一針針縫。”曉玲說:“最近發現水晶等天然石頭做的飾品越來越受歡迎,甚至有趕超衣服的勢頭。” 
      “去年我畢業了,但是學校的師妹們都還挺記掛我,最近我會再準備些東西回去繼續擺。”曉玲在學校有“攤王”之稱,“我賣東西也看顧客,不還價但會解釋,因為不希望創意被人誤解。”
      《錢江晚報》報道,對於以手工陶瓷首飾見長的陶妃來說,最近忙的是這個月剛剛開張的新店,一個10平方米的鋪子。“可以說,沒有我這一年半來擺地攤的經歷,就沒有今天的新店。”陶妃曾經在夜市鍛煉過,“那時候才擺了一天就有人找我進貨,挺開心的。但後來基本會集中在創意市集,因為我更傾向於同為創意類產品的環境。”“我的專業是陶瓷,又喜歡首飾設計,所以後來就把兩者結合起來,並且採用中國元素。” 
      陶妃自認在擺攤中學會了應對各種人和狀況:“雖然有時也難免要去和批量產品競爭,但我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創,我不是單純做生意,而是一種借此來表達自己和與人溝通的能力,讓更多人理解我的創意會很有樂趣。”

      無奈“練攤” 緩解壓力
      擺地攤的白領中,有的人確實是因為想增加些收入,緩解生活壓力。
      常浩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在一家私人企業工作,月收入2500元錢左右。“和其他同學相比,我也不算是低收入,但實際在生活中,我卻是處處顯得非常拮据。”常浩說:“現在租房子的價格是越來越高,加上交通費,再加上平時吃飯穿衣的錢,每月的薪資所剩無幾,甚至還要透支信用卡。” 
      常浩說,他租的房子,原先兩室一廳的房子兩個人住,每月一人支付450元錢就夠了。可很快,這套房子的租金已經漲到了每月1800元錢。《新商報》報道,常浩和另外一個同學承受不了,無奈之下,兩個人搬進一個房間,將另一個房間再租給其他兩個同學。可最近聽房東說房子又要漲價,常浩徹底無奈了,“我們4個人搬進了大臥室,開始了?珖拼床?玼的日子。其實,我們四人都大學畢業三四年,每個人的月收入都在3000元錢左右。但是靠這樣的薪資,想買房子安家,實在是太難。所以我們開始學起人家當?珖擺客?玼,也就是晚上到街頭擺小攤賣東西。”
      常浩說:“一下班,吃點速食麵,我們就得趕緊出去擺攤,賣好了一晚上能賺100元錢,不好時也可能只有5元、10元。白天在單位,我們都是白領,有在日企工作的,有在培訓學校的,可是到了晚上,我們都一樣,全部變成了街頭的?珖擺客?玼,沒辦法,經濟壓力太大。” 《人民日報》報道,中國人民大學周孝正教授表示,對弱勢群體來說,擺攤是實現溫飽的途徑;對白領和大學生來說,當擺客體驗勞動光榮,還可以緩解就業壓力。城市管理應該轉變觀念,以人為本,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干淨的市容不一定就美,城市應有人情味和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