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探秘最後的漁獵部落
( 2010-12-10 )



一支捕魚隊在結冰的湖面上現場叫賣剛剛捕上來的鮮魚。新華社

查干湖是目前中國北方唯一依然保持用傳統的捕撈方式進行冬捕作業的原始捕魚部落。查干湖冬捕早在遼金時期就享有盛名。雖然歲月更替,查干湖冬捕的神奇、神秘與神聖依舊。

      早在一萬年前,古老的查干淖爾人就在這裏以漁獵為生。古代的蒙古族之所以稱查干湖為聖水母親湖,主要是他們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生於斯、長於斯,以湖為生,惜湖如命,愛湖如母,尤其是在寒冷漫長的冬季,他們更是依靠傳統的捕魚方式戰勝嚴寒,維繫生活,繁衍生息,世代傳續。
      真正的查干湖冬捕可以追溯到遼金時期。據史料記載,遼帝最喜歡吃“冰魚”。每年臘月,遼王都要率領家眷在查干湖湖面上搭建帳篷。在帳篷裏把腳下的冰刮薄,薄到像紙片兒,這時可以看見魚兒在冰下游動。看夠了想吃時再將薄冰打開,鮮活的魚兒就接二連三地跳上冰面……歷史上習慣把這種冬捕稱為“春捺缽”。查干湖冬捕不僅是一種漁獵文化,更是一種民族文化。冬捕是一項集體活動,使得各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得以交流,一切文化和精神在冬捕的日子裏得到了全面的展示和傳承。查幹湖冬捕是人類生存成果的一次大的,全面的,輝煌的展示和普及。
      查干湖冬捕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有現代人對它的傳承和發揚。查干湖開發區成立以來,深入挖掘整理查干湖冬捕這一獨具特色的漁獵方式,重現了祭湖醒網儀式、冬網捕魚等。同時,在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上又增加了查瑪舞、民族歌舞、頭魚拍賣、現場觀魚和大型文藝活動等,不斷豐富內容。
      查干湖冬捕前要舉行神秘的“祭湖.醒網”儀式。歷史上的蒙古族崇拜天地山川,素有祭山祭水之俗。據說,1211年,成吉思汗率領九翼鐵騎,在晨曦時分,來到位於查干湖北岸的“青山頭”台地。
      在“蘇魯錠”的引領下與眾人一道手托“九九禮”,在九堆衝天聖火的劈叭聲中,掛其帶於頸,懸其冠於腕,站在祭台前,面對查干湖,對日九跪,對湖九拜,齊聲高誦《查干湖祭詞》。接將芳香的奶酒灑進查干湖,意為讓芳香的奶酒與一望無際的查干湖永久溶為一體。
      這一千百年來延襲下來的、帶有傳統宗教色彩的“祭湖.醒網”儀式流傳至今天,場面壯觀而神秘。
      由身穿蒙古袍,落腮虯髯的漁把頭宣布儀式開始,震天的鑼鼓,轟鳴的法號驟然響起。
      手持法鈴吹奏海螺、牛角號,圍繞擺放九種供品和點燃九炷檀香的供桌、掛滿哈達插滿松柏枝的敖包和熊熊燃燒的炭火轉三圈後合掌站立在供桌前誦經;查瑪舞隨之舞起;身穿白茬羊皮襖,腰繫寬板皮帶的漁工,和身繫彩條頭掛串鈴的高頭大馬拉裝滿冬捕魚具的扒犁,威武地進入祭湖醒網場地。漁把頭左手端起盛滿醇香奶酒的大木碗,面對蒼天聖湖高聲誦祭湖詞,隨後雙膝跪在冰面上,用右手中指沾酒分別彈向天空、地面,然後將碗中的酒倒人湖面鑿出的冰洞,眾喇嘛也邊誦經文邊將供桌上的供品拋入冰洞。
      漁把頭從蒙古族少女,手中接過哈達繫繞在插滿松柏枝的敖包上,蒙古族青年歡跳將手中的糖果拋向人群,將桶裏的牛奶灑向天空、地面。
      祭湖醒網是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萬物生靈永續繁衍,人類生活吉祥安康。所表達的是湖區人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對大自然恩惠的感激。

      查干湖祭詞
      儀式開始:朝查干湖行過九次大禮之後,眾人高聲朗誦《查干湖祭詞》:
      查干湖啊,蒼天的寶鏡;
      查干湖啊,大地的眼睛。
      所有的生靈,所有的生命,
      都聚在你智慧的懷中。
      查干湖啊,聖潔的標記;
      查干湖啊,母親的象征。
      所有的先民,所有的民眾,
      都握在你庇護的手中。
      獻上九九禮呀,奉上一個心誠。
      湖上層層浪花,跳動八方精靈。
      插上九炷檀香,插上九枝青松;
      獻上九條哈達,白馬青牛為供。

      萬尾鮮魚出“玉門”
      提到查干湖冬捕,自然而然的會讓人們想起那壯觀的出魚場面。2006年,在查干湖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期間,查干湖冬捕以單網產量10.45萬公斤被載人吉尼斯世界紀錄,2008年,又以單網產量16.8萬公斤再次刷新了紀錄。
      查干湖冬捕在每年冬季十二月中旬到次年一月下旬進行,漁民們在喧鬧的鼓樂聲和炸響的鞭炮聲中,在查瑪舞、薩滿舞的跳動中,濺起層層積雪向湖中急馳而去。到達冬捕作業點,漁民們按照漁把頭選擇的地點,開始在湖面鑿冰破洞,然後串桿下網,一張張數千米長的大網相距百多米一字排開。
      幾個小時後,隨馬拉絞盤的轉動,一張張大網從“玉門”似的冰洞緩緩而出,兩旁的漁民手持撓鉤期待萬尾鮮魚出“玉門”的壯觀場面。
      一會兒的功夫,一條又一條的“胖頭”、鯉魚、鯽魚、鯰魚、草魚爭相躍出冰洞,轉眼之間就在湖面上碼起一個,個高高的魚垛。
      漁民臉上掛豐收的喜悅;遊人帶驚奇的目光,這樣壯麗的自然場面也只有在查干湖的冬捕期間才能夠看到的。

      頭魚拍賣一條上萬元
      查干湖冬捕,一種古老的漁獵方式。從遼金延續到現在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頭魚拍賣更是熱鬧,一條魚能賣到上萬元。
      吃頭魚能帶來好運,據說歷來帝王就喜歡吃查干湖的頭魚,預示江山穩固風調雨順。
      查干湖,位於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處於嫩江與霍林河交彙的水網地區,南北長37公里,東西平均寬11公里,水域總面積420平方公里,年均蓄水量7億立方米,是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
      查干湖冬捕的壯觀場面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與自然條件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同時更是查干湖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查干湖冬捕的網也是有講究的。
      先在一米左右的冰層上每隔八九米鑿一個冰眼,一網要鑿幾百個冰窟窿,然後穿桿引線。下網時,由於網太長,每隔一定的距離,他們都要使用馬拉絞盤拉動大網,才能將大網逐步下到位,僅下網的過程就需要八九個小時。
      收網時,幾匹高頭大馬拉動絞盤牽引鋼絲繩轉動,四五米寬的大網裹冰層下的魚兒從寬一米、長兩米的出魚口緩緩露出冰面,漁工們邊收網,邊將打上來的魚平攤在冰面上,等在兩側的人們拿漁場準備的專用編制袋,將一二十斤的大魚收入囊中。



每年冬捕開始前,查干湖上會舉行“祭湖醒網”儀式。

一條條鮮魚爭相躍出水面,這種場面只有在查干湖冬捕期間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