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穿新鞋,走老路的奧巴馬
( 2010-12-10 )



      當奧巴馬總統鐵青臉面對電視鏡頭宣佈,將把前任布希總統的減稅計劃再延長兩年時,僅僅看他的樣子就知道其感受。奧巴馬是打反對布希的旗號風光走進白宮的,兩年來他的努力幾乎沒有任何成效,房地產價格照樣低迷,失業率依舊高企!當中期選舉的結果出爐時,不難看出美國人民對小布希的懷念。好吧,既然明年共和黨人將佔領議會,既然民主黨的所有努力都在為布希當年的不負責人背黑鍋,奧巴馬做出了既一個奇怪的,又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決定,穿新鞋,還是走老路吧,反正就還剩下兩年的煎熬了,喜歡退稅就接退吧。作為普通人可以反復無常,但作為一個總統,就麻煩了,奧巴馬目前不僅在選民中的支撐率下降,執行政敵的既定政策,也將使得他在自己的黨內越來越孤立。
      平心而論,減稅是件大好事。宏觀經濟學認為,稅務杠杆是刺激經濟的最有效手段。個人所得稅下降,將使得人們腰包鼓起來,人們願意加班,增加企業的盈利。作為用人企業,稅檔越高,用人成本越高,因為人們考慮的是實際拿到的工資,高稅收阻礙工人的工作積極性,企業的盈利,和社會的GDP增長。稅務杠杆雖然會被人們的消費意願所影響,每減少一元錢的稅務收入,肯定不會帶來普通人一元錢的消費。但是,有一點也是不可否認的,減少稅收,降低了企業的用人成本,企業可以雇傭更多的員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刺激了全社會的需求,需求的增加又會帶來更多的投資增長。因此,稅務杠杆實際上是很好的良方,降低了全社會的成本,低稅務環境正好可以帶來良好的商業投資環境,促進投資增長,而且根據拉法爾法則,稅檔降低,並不完全意味國家稅收收入的降低,人們工作和創新的積極性提高,反而可能充實國庫。國庫充實則有更多的余地來執行赤字性的擴張性財政政策,這些為執行凱因斯的抗周期性政策提供了最好的物質基礎。
      事實上,從布希作為共和黨候選人參加競選的1999年,美國經濟沒有任何進入衰退的信號,當時的高科技正如火如荼,人們亢奮之極。布希在競選時所提出的減稅口號從經濟學上看來,是不合時宜的,奇怪的是,美國人民在如此富足的情況下,仍舊被一個減稅的口號所吸引,將布希推上總統寶座。
      在贏得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後,布希於2001年1月份宣誓就任,並將他在選舉中向民眾承諾的減稅計劃提上日程,一項名為《2001年經濟增長與稅收減免協調法》經參眾兩院投票通過。而就在三個月後,9-11恐怖襲擊又對美國經濟給予重創,導致美國2001年第三季度的GDP降到了-1.4%,雖說在2001年9月,很多人並沒有拿到政府的退稅支票,但布希“未卜先知”地提出的減稅法案在刺激經濟的作用還是得到人們的讚揚。
      但是在該減稅方案下,收入低於1萬美元的低收入居民稅後收入不會發生任何變動,收入位於1萬美元到2萬美元之間的居民,享受到的待遇是稅後收入僅僅上漲0.4%。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居民,他們的稅後收入將上漲4.2%。從減稅額的分配上來看,收入在2萬美元以下占到40.3%的居民只分享到了減稅額的1.3%,而收入超過5萬美元占居民總數30%的人卻佔據了整個減稅額的85.7%。 由此可見,布希政府的減稅方案擴大了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沒有考慮好社會公平和分配效應。
      如果我們考慮到經濟學中的粘性理論,減稅措施適合短期,而非長期化,因為退稅計劃在刺激經濟的同時,會造成長期問題。首先是人為的稅務政策扭曲了市場價格資訊,許多專家都認為美國的房地產泡沫與布希的減稅政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其次,政府在減稅的同時必須要控制財政赤字,壓縮開支,但布希總統卻在對伊拉克戰爭中消耗大量軍費導致政府財政赤字居高不下,把巨額債務留給下任,增加了治理的難度。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這種具有天然缺陷的減稅政策加劇了貧富差距。
      正是基於上面的幾個原因,2008年總統選舉時,布希雖然又故伎重施,再次推出減稅政策,但人們在房地產泡沫破滅後開始清醒,當年的減稅政策受到諸多非議。奧巴馬則在大選時,慷慨激昂的面對支持者發誓,一定要結束布希政府的退稅政策。面對日漸疲弱的中產階級,奧巴馬就是靠攻擊布希減稅政策造成的貧富不均而超過希拉裏克林頓成為總統候選人的。不知是他自己健忘,還是美國人民健忘,抑或大家又恢復到不清醒狀態。在今年12月31日到期日之前,布希漏洞百出的減稅政策又死灰復燃,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香餑餑,看來昏庸的政治利益永遠凌駕在清醒的經濟學家的理論之上。

      注:本文屬撰稿者的觀點,並不代表本報立場,也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