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西山雲霧繞 乳泉育仙茶
( 2010-12-03 )



圖為在桂平西山舉辦的浴佛節,遊人和僧人在相互潑水。

傳說許久以前,在廣西桂平西山棋盤石下棋的神仙將茶種撒在山上,又使許多泉眼也相繼落在這裏,湧出了泉水,泉水色白似乳,稱之乳泉。乳泉育仙茶,茶樹旺盛生長,香氣濃鬱。眾人都說,西山茶是仙人所賜,所以格外香甜。

      西山多茶園,一叢叢一片片綠油油格外喜人。若逢陰雨天氣,更是雲蒸霧繞,如入仙境。其實,西山茶種子乃是唐代西山寺僧尼由江南引進,在此種植,到明代已聞名兩廣和湘、閩等地。而今,僧尼們不再種茶,西山茶卻代代傳承下來。
      由於地處北回歸線上,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泉潤霧攏,且沙巖土壤礦物質豐富,特別適合茶樹生長。它生在環境幽雅的思靈山中,長在高處,絕不染塵,又得禪音滋養,因而“靈氣逼人”。而山上的棋盤石乳泉井觀音巖下恰恰是它的避身之所,渴了飲甘泉,餓了吸收巖石下沙地的營養,故味甘腴,氣味芬芳。
      盤根錯節的古樹長在花崗巖巨石之上,石底下就是“乳泉”二字,為古人所書。泉水偶呈乳白色,冬不涸,夏不溢。泉邊還常備有竹筒,供過往行人取水暢飲,舀一筒子泉水,慢慢啜飲,誠是一大樂事,被譽為西山一絕。或可避地禪房,取乳泉水煮茶,撲去俗塵三鬥,那份清氣甘美,杭州龍井也比之不上啊!如有興致,還可走入茶園,征得采茶人的同意,親手采幾兩新茶,感受山中生活。
      登西山,一定要自己上至山頂方才有趣。一路奇石怪崖,佳木疊翠,漫山怒放的梔子花更是濃香醉人。從“一步登天”處往上繼續攀登約500米,可見八字石懸崖峭壁之間,一橋飛架,狀若彩虹,又叫虹橋。登臨橋上,俯視山下,宛若置身雲端。山頂觀音巖前方危崖奇特,有一方亭聳立于危崖之上,面對東方,名“朝陽亭”。攝影發燒友可選擇在此拍攝西山日出,憑欄遠眺,開闊壯觀。這也是西山數景中的“險峰朝陽”。
      西山海拔雖不到700米,可登至山頂也足以使人汗流浹背。下至山腳處時,不妨飲一口乳泉,嚐一嚐西山的齋飯,一來補充體力,二來也是西山的特色飲食。素面、素肉、素餃子價格雖不便宜,色香味卻調和得恰到好處,令人食之難忘。茶客還可以到素食館側的茶室飲一飲春茶,最是新鮮,茶清葉綠,清香醇厚,即使不善喝茶的人,也會忍不住生出買幾盒綠茶的衝動。

      過“覺路” 許願洗石庵
      西山又稱思靈山,峰巒嵯峨,石徑曲幽,更以“佛聖、茶香、泉甘、石奇、林秀”而聞名。走進山門,撲鼻野花青草之香。沿小道拾級而上,叢林如海,鬱鬱蔥蔥,山間泉水淙淙,小鳥啁啾,隱隱中透著一股靈氣。有人說,此處很像杭州的雲棲竹徑,又像靈隱寺的飛來峰路,但樹木種類之多,姿態之清奇,又比靈隱好多了。
      西山景觀不少,摩崖石刻更隨處可見,且別有意味。其中一石崖上的詩句題得好:“塵世路間不覺忙忙終日,碧雲天裏何妨息息片時。”到了這裏便走出世外,暫別城市喧囂,漫步山中聽鳥鳴,偷得浮生半日閒。半山腰上一石曰:“摩青”,石左側為懸崖絕壁,右側為石階,沿石階閉目而上,摸到“摩青”二字,便可六根清淨。過了這石走過“覺路”,便覺悟也。若再進廟聽聽僧尼誦經,心情便更加平靜。
      濃陰蔽處有一禪院名“洗石庵”,洗石庵的老住持釋寬能法師,曾幫助許多善男信女指點迷津。後來不僅留下在佛教界影響頗大的《三乘教義》一書,其圓寂火化之後,更留下了三顆半透明的靈骨舍利,是世界上第一個圓寂後留下舍利子的比丘尼,成為佛門之寶。直至今日,洗石庵仍香火旺盛,往來香客絡繹不絕。尤其每年的觀音誕、浴佛節等盛大佛事,更是人山人海。在洗石庵上香全看個人意願,傳說在此許願特別靈驗,有興趣的話,也不妨上一炷香、抽一根簽,保佑平安。

      洗石庵一首長聯 對出絕頂凌雲
      西山名聯很多。而最有名的是懸掛於洗石庵中的一首長聯,此聯之成很有故事性。
      1921年秋,孫中山的特派員鄒魯奉命由廣州到南寧勞軍。途徑桂平,與一班名士同遊西山,因山高峭壁石多,時已過午,個個都饑腸碌碌。幸好縣長早有準備,於龍華寺中的文昌閣準備了豐盛的筵席。
      當眾人進入文昌閣時,酒肉之香芬芳撲鼻,廚師稟報“酒菜已弄妥,是否立即開席?”餓透了的眾人大喜過望,無不垂涎三尺。酒席擺好,正當把盞舉箸時,座中有個叫孔文軒的,大叫“且慢”。
      眾問其故,孔文軒說:“今日西山之遊,看了前人那麼多名聯,我輩難道反比不上古人?我竟欲留下一聯,留給後者,以增雅興。”眾人無奈,強忍飢餓,推孔文軒先出上聯,再由大家應對。
      也許孔文軒是有備而來,聲稱必須有人對出才能開宴,便吟其上聯:蒼梧偏東,邕寧偏南,桂林偏北,惟此地前列平原,後橫峻嶺,左黔右鬱,彙交廿四江河,靈氣集中樞,人挺英才天設險。
      座中不乏詩人墨客,苦思一陣均面有難色,因此聯寫的是桂平的地理環境,形勢險要,英才輩出,道出地靈人傑,實屬難對,座中一時鴉雀無聲。後來紛紛把目光集中到鄒魯身上,鄒魯不負眾望,立成下聯:洗石有庵,乳泉有亭,史隱有洞,最妙處茶稱老樹,柳紀半青,文閣慈巖,掩映十八羅漢,遊蹤來絕頂,眼低層塔足凌雲。
      鄒魯對罷,眾人齊讚:“對得巧,對得妙,對得絕!”於是開宴。
      此聯當時懸掛龍華寺,後來移至洗石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