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耿飆“文革”沉浮錄
( 2010-11-26 )



耿飆

      耿飆(1909-2000),湖南醴陵人。1928年加入中共。在戰爭年代,他是中共的一員虎將,中共建政前夕,他擔任的最高軍職是解放軍第19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1950年,耿飆離開部隊,進入外交部,歷任中國駐瑞典大使、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長、中國駐緬甸大使、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等職。
      1967年初,中國駐外使館人員奉命分批回國參加“文革”運動。耿飆時任駐緬甸大使,回國後即被造反派批鬥。經過思考,耿飆與黃鎮共同起草了由26位資深大使簽名的大字報,駁斥極“左”思潮,批評“中央文革小組”要員王力。大字報貼出後,受到了外交部官員民眾的歡迎。91位司局級官員也聯名貼出一份大字報,和耿飆、黃鎮的大字報互相呼應。
      在“中央文革小組”的授意下,耿飆被扣上外交部“二月逆流”和“耿黃反黨集團”的帽子。在耿飆和黃鎮之後簽名的許建國、仲曦東、曾濤、康矛召4位大使,則被扣上“耿黃集團”的“四大金剛”頭銜。有人批鬥和誘逼耿飆交待“幕後指使人”時,耿飆回答:“我就是幕後指使人。”
      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事工作幾乎陷於停頓。1971年1月初,中共中央任命耿飆為中聯部部長。
      耿飆到中聯部後,當務之急是解決官員問題和領導班子問題。當時部裏100來人,既缺翻譯又缺領導幹部和調研骨幹。耿飆一方面抵制“四人幫”向中聯部安插親信,另一方面制止將“五七”幹校的幹部分配到地方工作,他陸續將幹部分批調回部裏工作,並且從部外調進一批有豐富的外事工作經驗、仍遭受極“左”路線迫害的老幹部。
      九一三事件後,耿飆頂住了江青以“李進”筆名在《人民畫報》(當時《人民畫報》的主管單位外文局屬中聯部領導)上開闢攝影專欄的要求,他說:“不能搞特殊,我們還是要按照原則辦事。”
      1971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決定:在工會、共青團、婦聯未恢復對外活動前,對工運、青運、婦運的研究工作和必要的外事活動,暫由中聯部負責統管。
      12月22日,耿飆召集工、青、婦軍代表、負責人開會,商議成立工青婦組及其職責範圍、人員編制、具體人選問題。1972年2月初,中聯部工青婦組成立,為下一步恢復和發展群團組織和工作創造了條件。
      20世紀70年代初期,中國外交工作有了新的開拓。1971年10月,中國獲得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來華訪問。同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率團訪華,隨之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耿飆有針對性地考慮如何開展中聯部的工作,首先要辦的,是同各國的社會黨、社民黨進行交往,也可以同第三世界國家中主張反帝反殖的民族主義政黨甚至執政黨建立關係。
周恩來聽完報告後說:“你這個想法很好。”遵照周恩來的指示,中聯部邀請了少數國家的社會黨或民族主義政黨的成員來華訪問,影響很大。
      1974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國家機關“批林批孔”動員大會上,江青支持造反派公開向耿飆發難,並以“贈書”為名施加政治壓力。但耿飆不屈服,批示道:“不必表態,也不必道謝。”
      周恩來因病住院期間,中共中央讓鄧小平參加一項外事活動,王洪文硬要擠進來參加接見,耿飆巧妙地作了周密安排,使王洪文的意圖落了空。
      “文革”結束後,耿飆當選為政治局委員。1978年3月,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分工管理外交、民航和旅遊事務。1979年1月,耿飆任中共軍委常委兼秘書長,1981年3月兼任國防部部長。2000年6月23日,耿飆病故,享年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