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徽州一窟 懸謎千年
( 2010-11-19 )



遊客在花山謎窟5號石窟內參觀一個巨大的石廳。  

      花山謎窟是目前中國已經發現的規模最大、謎團最多、面積最大的古石窟遺址。花山謎窟是一個由36個大小石窟組成的巨大石窟群,內部結構令人歎為觀止。至於這些洞窟源於何時?如何形成?數以百萬方石料倒去了何處?如何開採和運輸?至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安徽省黃山市擁有眾多風景名勝,“天下第一奇山”黃山享譽世界。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就在黃山市屯溪區與歙縣交界處的新安江畔,還有一處充滿神秘和詭異氛圍的奇特之地——花山謎窟。奇怪的是,儘管建造花山謎窟的工程非常巨大,但歷史上卻沒留下任何文字記載,這就使它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年代之謎
      2001年10月,當地農民在花山清除淤泥時驚訝地發現,淤泥之下竟然別有洞天——數十個石窟出現在他們眼前。這些石窟潮潤而清涼,但並非天然溶洞,在石壁上還有整齊而清晰的人工鑿痕。經過發掘,一個由36個大小石窟組成的巨大石窟群驚現人間。讓人驚歎的是,石窟內空間奇大,結構怪異,有的層層相疊,洞中套洞;有的是石柱“頂天立地”,氣勢恢宏;有的水波盪漾,迂迴曲折。
      令人驚奇的是,花山謎窟在歷史上未留下任何蛛絲馬跡。修建這樣一項大型工程,絕非十年八年所能完成,而黃山市古稱徽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縣誌、山誌乃至家譜文化相當發達。為什麼在當地浩如煙海的文字資料中,都沒有留下有關花山謎窟的絲毫資訊呢?
      更神奇的是,石窟內既沒有壁畫,也沒有佛像和文字,甚至連開鑿出的石料都未留下。也就是說,在這樣一個人工開鑿的巨型洞窟裏,也找不到任何有關謎窟的資訊。
      在謎窟重見天日之後,地質學家為了探求謎窟開鑿的年代以及成因,作了大量的研究。他們發現,石窟中的鐘乳石,成長年齡已經超過1700年。由此推算,這處人工開鑿的石窟,年代應在鐘乳石生成之前,最晚當不遲於晉朝,但它開鑿的具體時間,仍然是個謎。
      建築之謎
      花山石窟數量眾多,大大小小36個石窟相互連通,猶如地下迷宮。面積最大的石窟,足足有兩個足球場大小,即使使用現代技術開鑿,也非易事。石窟洞壁之上,有鬼斧神工的精美鑿紋,地下卻未留下任何一塊石料碎片。
      整個謎窟無論是布局還是細部工藝,無不體現出規劃設計者異常高超的能力和施工者精巧的工藝:哪裏需要設置觀察哨的窺孔,哪裏需要開鑿儲糧儲水的倉庫,如何採用石柱來支撐洞頂,以及在龐大的謎窟中如何調協各種路標,等等,無一不設計得恰到好處,巧奪天工。
      石窟開鑿的坡度恰好與山體坡度一致,在巨大的洞窟中,居然聽不見回聲,如此巧妙地運用聲學原理,使人難以相信它出自至少1700年前的古人之手。
      從已經探明的36個石窟來看,花山謎窟規模之龐大,工程量之浩大,令人難以想像。
      據計算,僅從第35號石窟開掘出的石料就多達幾十萬立方米,足以鋪就一條從黃山到杭州圖庫的石板路。
      古窟之內沒有發現任何生活用品,沒有任何光源設施,沒有煙火痕跡。那麼,當年的開鑿人員是如何採光,又如何埋鍋做飯的呢?這又是一個謎。

      耗費心機開採 石窟用途太多謎
      追溯1700年前的中國歷史,即使在兩漢盛世,要開鑿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幾乎要舉全國之力。而且,石窟入口相對較小,不可能供許多工匠同時進入其中施工,這樣一項浩大的工程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再說,開鑿這樣的洞窟,不僅要瞞過官方和民間的悠悠眾口,還要解決開採出的石料的去向問題。耗費如此心機,開鑿這樣一個石窟,究竟幹什麼用呢?
      一些考古學家認為,石窟是漢代諸侯的墓地或王陵。漢代的諸侯王死後安葬,很多人的習慣是開山為陵,建造自己的萬年安眠之地,著名的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之墓,就是依山而鑿的。那麼,花山謎窟或許是兩漢盛世留下的帝王廢陵?從石窟的開鑿規模來看,此說並非毫無依據,但石窟的規劃又與帝王山陵迥然不同。帝王陵墓,總是以主墓室為主,兩旁有若干耳室。修建皇陵王陵,首要要隱秘,花山謎窟如此多的石窟,顯然不利於保密。從風水的角度來講,洞窟眾多,方向不一,於帝王陵墓而言,是極不嚴肅的事。而石窟所處的徽州之地,並非漢代皇陵所在之處,且作為諸侯王陵,規模又過於龐大,需舉全國之力才能完成。因此,諸侯墓地或王陵之說,依據顯然不足。
      那麼,石窟是否是出於古代軍事需要,囤積奇兵之需呢?屯兵之說應該追溯到三國時期,有人認為孫權討伐歙縣黟縣的山越族人,派遣大將屯兵於此,“屯溪”就是因此得名的。但屯兵之說也有不少破綻。如果作為軍事設施,石窟的修建一定要符合戰爭的需要,進去的道路應該彎彎曲曲,才有利於防守,可石窟裏面很寬敞,行走非常方便,沒有防禦工事。
      此外,還有不少專家支持採石說:以前新安江的水位沒有現在高,如今沉沒在水下的石窟,當時都在水面以上,且與山上的石窟相通。開出的石料可以直接從洞中向下,運到河邊裝船運走,十分方便。花山謎窟的石材屬於砂巖,可以作為一般的建築材料,開鑿的大量石料通過新安江運輸到徽州各地作建材。不過,人們對採石說也有許多疑問:為什麼要去洞內採石而不是露天採石?石窟中的許多薄牆沒有支撐作用,為什麼不打掉,以方便運輸?採石為何還要留下精雕細刻的花紋?
      花山謎窟謎團太多,關於它的用途,有20多種推測,如巢居說、倉庫說等。無奈毫無史料記載,現在難以確鑿地證實哪一種推測更加可靠,也許正因如此,花山謎窟才更具魅力。



花山謎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