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中國央行否認超發43萬億致通脹
( 2010-11-19 )



      中國10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按年升4.4%,有報道指,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貨幣已經超發貨幣近43萬億元人民幣,並造成通脹壓力。對此,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表示,該說法並無依據,而以M2減去GDP的計法亦不正確。
      貨幣是個存量概念,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個流量概念,兩者不能直接相減,更不能用一個時點上的存量數去減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流量數。
      他建議,下一階段中國應儘快回歸穩健的貨幣政策。
      中國央行旗下的《金融時報》15日發布張健華接受採訪的全文。張健華表示,貨幣是個存量概念,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個流量概念,兩者不能直接相減,更不能用一個時點上的存量數去減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流量數。
      但按照學術界普遍採用的M2/GDP的計算方法,中國貨幣供應依然偏高。
      對此,張健華表示,2009年M2/GDP大幅上升是特殊現象,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情況下實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結果,並不能因此得出中國的M2/GDP還會進一步攀升的結論。
      他認為,基礎貨幣不斷增長與貨幣乘數的擴大,共同造成了中國貨幣的高增長。
      張健華也認為,中國下階段應儘快回歸穩健貨幣政策,央行也會繼續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回歸常態。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撰文指,當前中國正處於歷史上最寬鬆貨幣的時期,尤其是近期重啟匯改,外匯佔款激增1萬億元,央行不得不被動向經濟大量“注水”,預計到2012年中國廣義貨幣發行量(M2)將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M2/GDP將達到2.5,是美國的4倍、日本的2.5倍。
      香港《文匯報》報道,劉煜輝認為,受內外部條件制約,中國無法在短期內終結“寬貨幣”,資產泡沫難以“軟陸”。
      劉煜輝警告,行政手段或能短期抑制資產價格,但經濟中貨幣的整體水位還在快速上升。貨幣從樓市中溢出必將推高物價通脹壓力,整體負利率的加深將導致資產價格上漲。
      因此在寬貨幣終結外部條件出現前,中國式通脹將不可避免地演變成一種長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