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加軍將繼續“非戰鬥”三年
( 2010-11-19 )



      加拿大總理哈珀最近訪問亞洲時宣布,加拿大軍隊2011年7月撤出阿富汗之後,仍然有一個由950名軍人組成的軍事訓練團,要在那裏多逗留3年。換句話說,加軍要到2014年,才算真正完全從阿富汗撤軍。
      與此同時,得到加拿大外交部資助撰寫的一份調查報告建議,華盛頓和北約盟國應支持由阿富汗人自己主導的和塔利班勢力的談判。看來,包括加軍在內的北約部隊和美軍,對塔利班的戰爭取勝無望了。報告由哈佛大學甘乃迪學院研究員、國際非政府救援組織樂施會(Oxfam)前阿富汗政策主任沃德曼(Matt Waldman)撰寫。他今年春季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及坎大哈(Kandahar)等省會城市,訪問了80多名外交官、卡爾扎伊政府官員、民間組織人員,以及包括一些塔利班中層指揮官在內的叛亂分子。因此報告頗能反映包括加拿大在內,西方國家在阿富汗進退維谷的處境。
      報告揭示了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在阿富汗這樣一個極端保守、部族家長制和伊斯蘭原教旨意識占統治地位的國家,西方國家推行的社會進步措施,效果竟適得其反。如保障阿富汗婦女權利,保障女孩受教育權利的措施,在許多阿富汗民眾眼中,卻成了入侵者對阿富汗婦女強加“不道德”的價值觀。塔利班運用伊斯蘭原教旨法律,將婦女打回中世紀黑暗時代,反倒成了不少阿富汗人眼中“保護婦女”的“必要”鬥爭。這讓人想起“南橘北枳”這句成語。南方鮮甜的橘子樹,搬到淮河以北的地方栽種,就變成了果實小而苦澀的枳。阿富汗極端落後的國情,連基本的婦女權益都接受不了。西方國家以大軍開路,投入數以十億計美元,希望助其國民擺脫塔利班的嚴酷統治。卻不料人家“虛不受補”,毫不領情。美國和加拿大等北約國家,自己弄得灰頭土臉,左右不是人。
      沃德曼的報告批評美國和北約盟國,完全不瞭解塔利班,連戰爭的第一條戒律——“瞭解你的敵人”,都沒有做到。但其實更重要的恐怕是他們無視歷史教訓,使自己重蹈大英帝國和蘇聯帝國的覆轍。
      當年大英帝國于1839年、1879年、1919年三次發動大規模的侵阿戰爭,均以失敗收場。其中第一次被迫撤軍時全軍覆沒,只有一名受傷的軍醫僥幸逃生。後來英國小說家柯南·道爾在其名著《福爾摩斯探案集》中,塑造的福爾摩斯助手華生醫生,就是假托一名阿富汗戰爭中幸存的軍醫。蘇聯1979年至1989年入侵阿富汗,和游擊隊鏖戰10年,共傷亡五萬多人,最後也是鎩羽而歸。此役被稱為“蘇聯的越戰”,是促成蘇聯經濟破產,國家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是,耶魯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小布殊,對歷史卻一竅不通。他一意孤行出兵阿富汗,還把加拿大等北約盟軍拉下水。到今天北約各國意興闌珊,軍隊紛紛打道回府。阿富汗北望中亞腹地,東窺中國大西北,被美國視為遏制中國和俄國的重要橋頭堡,顯然不會輕易放棄。渥太華一方面要遵守對國民的承諾,在2011年按時撤軍,一方面要支持美國,只好留下一個軍訓團,對國內外作交代。
      保守黨政府聲稱,留駐的加軍負責訓練阿富汗國民軍,只擔負“非戰鬥任務”。但塔利班襲擊無處不在,“非戰鬥”的加軍軍人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渥太華卻語焉不詳。總之加拿大納稅人唯有繼續掏銀子,讓子弟兵在阿富汗多冒三年的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