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陌生搬運工 竊取商業秘密
( 2010-11-12 )





《潛伏》、《隱形將軍》……熒幕上,諜戰劇熱播;現實中,沒有硝煙的商戰裏,也潛伏形形色色的間諜,他們的任務就是竊取商業秘密。最近,浙江上虞一家化工企業就被安插了間諜,這名間諜扮成最苦最累的搬運工,七次混進企業裏,想偷取化工秘方。

      據《錢江晚報》報道,在上虞杭州灣工業園區內有一家化工企業,它的高端產品在業內很有名氣,品質好、價格低,非常有競爭力。生產這種產品需要添加一種保險粉,而保險粉的配方除了核心人員知道,其他人誰都不知道。據說,如果保險粉失竊一點,配方就會被輕易破解。

      幹活不拿錢惹人疑
      該企業很重視對這個化工配料的保密工作,每次購買配料的原料時都只派一個人去進貨,還要把包裝拆掉,以防泄密。儘管如此,仍有不少同行千方百計地想得到這個秘方,並不惜請了一名商業間諜。
2010年6月的一天,運送保險粉的大貨車又一次來到了這家企業。像以前一樣,十來個搬運工人被叫去搬貨。誰也沒有發現,這一次,搬運工人中間出現了一張陌生面孔。 這個人很少說話,只知道埋頭幹活,很肯出力氣。大家當時都對他沒什麼印象,事後回想起來,也只記得他大約40多歲,穿得很土。
      在一段時間裏,他一共出現了七次。此人第七次出現的時候,企業有了警惕:這個人畢竟看面生,他是從哪裏來的?企業的一位負責人先去問一起幹活的搬運工,結果十來個搬運工都說不認識他。負責人發現情況不對,趕緊去查員工名單,結果根本沒這個人。不拿薪水,免費給企業做最髒最累的活,幾乎可以肯定,這個人絕對另有企圖。
      這時,那個陌生人似乎也聽到了風聲,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搬運工事件”以後,該企業很快進行了風險整改——把辦公區與生產區域隔開來,人員必須刷卡才能進入生產車間,以防止泄密。

      泄密事件多成懸案
      這家企業遇到的疑似間諜探秘的事件並非個案,據上虞工商部門調查,近年來,僅園區內部就有近60%的企業的商業秘密,包括化工配方、核心技術、工業流程等,被無端泄露或遭他人盜用,且大多已成懸案。
      商業間諜現象在很多公司均有出現,每家公司都頗費心思地在對手公司安插眼線探聽商業機密,瞭解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儼然成為行業潛規則。另據《城市晚報》報道,從商十多年的一位李姓經理最近就遇到了一件鬧心的事情,自己的食品廠經營多年,但最近在市場上總會看到自家生產的糖出現了倣真貨,模倣相像的程度足以亂真。多次嘗試改變,對手卻始終不肯放過。細探究竟,原來市場巡查員、經銷商都成了商業間諜。
      據李經理介紹,他的新產品剛上市一個月,相同類別的產品就開始在市場上出現,“倣貨以假亂真的功夫簡直讓專業人士都難辨真偽,倣品上市必然會搶佔我們的市場份額。我又不是職業偵探,現在同行的競爭本來就很激烈,我每天挖空心思提高公司生產能力的同時,還要防範公司裏的商業機密隨時被泄露的可能,關鍵是這樣的防範根本就是防不勝防,讓我防得很頭疼”。
      一資深獵頭人士說,有關企業商業泄密的事情防不勝防,只有萬分小心。現在的用人單位很明確自己想要招聘什麼樣的人才,一般那些涉及商業細節的崗位都不會從外面招陌生人,這樣的謹慎態度本身就是對商業機密的一種防範意識,但僅僅這樣,似乎並不夠。

      莊重外表掩飾真正身份
      一男子是一家公司的高層,與那些經常出入於酒吧街的職業經理人一樣,他外表干淨整潔,穿西方化,兩眼溫和而敏銳。這樣的形象十分有助於他潛入公司盜取機密——掌握準確的財務信息,後與其秘密的合作者——VC(風險投資機構)做交易。
      “徐亨”,這個化名取自於大陸演員陳坤在風靡大陸的電視連續劇《雙響炮》中的角色,這是一個通過臥底方式坐上一家食品公司老總金椅的商界奇才。想成為“徐亨”的門檻並不低——除了必須突破道德底線外,他們往往有多年的海外求學背景、曾是投資顧問行業中的一員、商業嗅覺靈敏、厭惡自身創業的高成本投入,並對“財富速成”充滿慾望。
      “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徐亨自嘲:“我們都是?珖賭徒?玼。”看得出來,與每個幹此行的人一樣,他們與合作者的關係並非總是那麼美妙。相互獨立,相互利用,又相互傷害,是這一關係的最好詮釋。
      “並非所有VC都會採用臥底方式。”徐亨強調,“只有那些需要高資金的項目才會讓部分VC如此調動資源”。他們對這一項目很感興趣,但也許對新行業還不瞭解。“徐亨們”的優勢正在這裏,當一個新行業出現時,目光敏銳的“徐亨們”確定自己熟悉、感興趣並看好的公司後,他們找到感興趣的合作對象,達成口頭協定。
      接,“徐亨們”懷揣簡歷來到他所看中的公司,因為他們的背景不凡,通常都能順利過關進入公司。除了獨特的眼光外,收集資料的能力是VC投資牟利的根本,儘管他們也有各種渠道實現收集,但他們做的是第一線的調查。“徐亨們”的任務是:首先接近財務總監,以獲取真實的財務信息;其次,考證公司的管理團隊和商業模式;第三,用工作能力和個人魅力取得公司管理層信任;最終,把自己的合作對象不露破綻地引薦到自己真正效力的公司高管面前。
      “我們沒有協議,一切只是口頭承諾。因此,合作的基礎更多取決於以往的私人關係。”徐亨說,他已對回報充滿期待——如果順利,那麼他將獲得由VC簽單的一筆大費用。當然,他更想要的是在這個公司中佔有股份。

      刺探式樣 倣製名牌
      “三天,就三天,我剛進的貨就有倣冒的了!”海口市一名代理某品牌服飾的鄭姓代理商憤憤難平。這名代理商說,最近一些小服裝廠或家庭小作坊盯上了一些知名品牌服飾,並派出了間諜。間諜通過刺探服裝式樣,倣製品牌服飾,並形成了一個倣製名牌的市場。這個市場讓一些品牌代理商苦不堪言。
      據《工人日報》報道,“客人到品牌店看好式樣,然後直接去倣製名牌的小店鋪,在那裏準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到倣製品。”鄭先生拿出一件米黃色的針織背心說:“這是我五天前從台灣發來的貨,定價一百七十元人民幣,但兩天前就在別的地方發現倣製品了。”在離他的店面不到五百米的一家商城,有一間鋪面門口就掛一件米黃色的針織背心——無論從顏色還是到款式,都和鄭先生的那件極為相似,但面料的手感和做工遠不如原件細緻。顧客在這些店鋪裏購買倣製品,通常不到五十元就能成交。
      一件新款衣服能這麼快就出現倣製品,是因為間諜起了作用。這些人經常光顧一些品牌服飾店,瞄準最新、式樣最好的服飾,或光看不買,或買一件回去仔細研究,隔幾天就能生產出類似的服飾。
      幾乎所有的品牌服飾代理商都表示,他們的店裏時不時會有這種間諜光顧。在海口市一家代理香港服飾的服裝店,玻璃門上貼有“同行勿訪,面斥不雅”的字條。但是更多的時候,他們只能婉言勸說這些間諜離開。一位服飾店老闆解釋說:“來的都是客,要是當那麼多的顧客趕他們出去,我們的生意也沒法做了。”
      據代理商們說,派出間諜的主要是一些小服裝廠或家庭小作坊,他們沒有專門的設計人員,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就靠倣製暢銷品牌服裝來生存。有律師指出:“中國法律對?珖商業間諜?玼還沒有明確的界定,再加上不少品牌服飾還沒有申請專利或技術保護,所以目前只能從商業道德上給予譴責,法律暫時還拿它沒辦法。”

      間諜形式多樣 抄價格壓價競爭
      間諜的形式不僅局限於盜取商業機密,還有一些抄價員,他們會在其他商場裏不停地記錄價格,然後回到自己的賣場進行比較,實施壓價競爭方式。
      在南京的各大家電賣場,如果沒有掛胸牌、也沒有家電賣場內部人士陪同,一旦舉起相機拍攝或者掏出筆記本抄價格,三十秒之內就會有工作人員上來阻止:“對不起,這裏不允許拍攝。”、“不好意思,請不要頻繁抄寫價格。”這樣的話語還算客氣,如果不配合,還有可能立即被請出賣場。
      “消費者才不管什麼管道、服務,其實他們最看重的還是價格。一台空調我們賣兩千五百元,同樣的機型如果他家調整成兩千四百五十元,我們的銷量立即就會降下來,在後台系統看得很明顯。”一家電賣場空調部負責人強調:“特別是在空調價格戰打得最厲害的時候,抄價員簡直氾濫,經常連續幾天看到同一個面孔在賣場裏轉。這裏看看,那裏轉轉,時不時停下來發個短信,這個就是典型的抄價員。不過現在他們設備也升級了,直接短信通知或者手機拍照,我們看也阻止不了。”不過他承認,別的賣場也有他們的抄價員。



由於一個地方的同類企業很多,所以竊取商業機密的事情無法避免。圖為河南鄭州一汽車產業園區的工人在流水線上作業。

衣冠楚楚的白領中不乏商業間諜。圖為北京下班時段湧動的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