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耗資逾3000萬 蒐集老房舊物件 居家博物園 房子成藏品
( 2010-11-05 )



由民間收藏家翁林芳自掏腰包蓋的鄞州居家博物園。

      在浙江寧波市鄞州區有一座白墻黑瓦的庭院,這是民間收藏家翁林芳自掏腰包蓋起來的居家博物園,裏面的展品都是明、清直到民國時期普通百姓居家過日子的物件:古玩、傢具、紅妝乃至整棟老房子……目前,博物館擁有藏品三萬多件,都是由翁林芳從民間收集而來。

      踏進居家博物園大門,只見一些白墻黑瓦的老房子分布在院子不同的方位,被圍在中間的是“大同堂”。據翁林芳介紹,博物園佔地25畝,園裏的房子都是他的藏品,“園裏共收藏著從寧波、金華、安徽等地遷移過來的老房子16座,這些房子是園區一大特色。”
      居家生活物品均收藏
      翁林芳表示:“房子從其他地方運過來時,不可能整座搬遷,要先把房子拆掉,一塊一塊編號,然後租貨車運回來,再根據編號重新搭建好。”他透露,搬運一座房子的費用是10多萬元。
      除了房子,園裏還展示了系列與居家生活有關的物件,如“傢具匯”展示了寧波古代常用傢具擺飾,包括燒柴大灶、二眼灶、三眼灶、湯鍋、鑊蓋等灶間用品,桌子、凳子、搖籃、時鐘等傢具,以及石磨、水車盤、犁耙等舊農具;“雕床館”展示一些不同風格的床,如朱金木雕床、踏步床、架子床、羅漢床等;“真隱堂”布置成了舊時的私塾和書房,“小姐樓”則展示了古代大家閨秀的生活,“紅妝廳”裏都是寧波小娘出嫁時備的嫁妝,如花轎、千工床、杠箱、燈台、衣箱等。
      綜合《現代金報》、寧波日報報道,翁林芳一直從事古舊傢具貿易,他透露,他四處收羅房子的原因是,“我從小喜歡房子,喜歡去別人家看看他們的房子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他指出:“我是經營古傢具生意的,發現外國人非常喜歡中國的老傢具,認為這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但現在的年輕人卻不太瞭解古人的生活,看到古代的用具甚至不知道用來做什麼。我建這個園,希望年輕人看了能受到教育。這裏的文物折射古人的?珖家規?玼?珖道法?玼、?珖理想?玼,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歷史文化遺產。”
      翁林芳表示,隨古董收藏熱的全民化,他發現他要收藏的藏品越來越難找,於是有了收藏老房子的念頭,“老房子隨經濟的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少,肯定會越來越有收藏價值!”
      建成博物園 欠債數百萬
      由於收集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沒地方放,翁林芳萌生了造園子的想法。2006年,他開始在高橋長樂村動工了。原本他造這座園子只是小打小鬧,一來讓自己的藏品有容身之處,二來自己閒來無事時可以來這裏把玩一番。這正是博物園園址偏僻的原因,“後來政府出台政策,允許私人辦博物館,於是我就把它建成了博物園,這樣更多人能見識到老底子的東西了。”
      據瞭解,翁林芳投進博物園的資金已超過3000萬元,其中2000多萬元是積蓄,另外欠了數百萬元債務。但這並不是全部花銷,談起現狀,他的語氣裏充滿了無奈,“現在這院子一天的開銷要數千元錢,光薪資就要2000多元。”

      金融危機 害苦收藏家
      為實現建立博物園的夢想,翁林芳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說:“這是個苦中作樂的過程。”
      當4年前翁林芳在一片被廢棄的採石場上開始實現夢想時,他的算盤打得很好:他的古舊傢具廠每年出口能夠凈賺300萬元,他的存貨能夠賣900萬元,而建博物館的費用也就2000萬元,自己的財力足以支撐這座博物園的建設。誰料,博物園開工才一年多,全球金融危機頓時讓他深陷窘境,“2008年,我全年的貿易額只有15萬元!”一邊是博物館建設不能停,一邊是日益枯竭的財源,他在那段時間常常失眠到天亮,“最緊張的時候,我口袋裏只有20元錢。”去年下半年,為了緩解壓力,他不得不將兒子的一套140多平方米的婚房賣掉了。
      《寧波晚報》報道,好在政府及社會各界對翁林芳的事業給予了很大支持。鄞州區有關部門根據規定,給予了他150萬元的扶持資金;他的朋友為他的精神感動,為他集資了上百萬元。儘管如此,他仍然背上了700多萬元的債務。

      戀上老房子 取名有詩意
      翁林芳一共收藏了16棟明、清、民國時期的老房子,並給它們一一取上了很有詩意的名字。
      入園左邊第一棟老房子是寧波三間一弄的清代住宅,是翁林芳從寧波江北洪塘搬來的,他給它取名為“真隱堂”,並在裏面設了一個妙音書院紀念館,“妙音書院是被稱為四明慶曆五先生之一的楊適創辦的,原址就在離這裏100來米的地方呢!”
      “大同堂”則是一座從金華地區遷移來的明代官家大廳,採用四大金剛(中間四柱)、十八羅漢(四周十八柱)、九五至尊(每間九根桁條)建造而成,中廳大面還留有貼過報單的痕跡。雖然這座房子年代久遠,但一些有價值的木雕、磚雕仍保存完整,不減當年氣派。
      此外,一幢門上貼“林地園”的三間一弄兩廂房傳統建築,被翁林芳起名“憩竹居”;“七間樓”則是七開間的晚清建築,“品鑒軒”為明代三間一弄樓房;“千金閣”為清代女子臥室,四周設格扇和欄杆迴廊;“退思院”是明代晚期蕭山的三開間樓屋,為醫官魏氏告老還鄉後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