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從歷史角度理解美國復蘇情勢
( 2010-11-05 )



房屋價格如果重新下跌,可觸發經濟收縮,但恐懼情緒才是收縮的真正元兇。 iStockphoto.com/earleliason圖片

      金融市場對於美國的復蘇情況一直表示懷疑,雙底衰退的言論不時出現,負面的觀點主要源於疲弱的經濟增長,因為增長步伐未及傳統復蘇周期的一半。
      當然,這次的衰退有異於一般情況,復蘇也不可按常理推理。將目前情況與傳統的衰退和復蘇來比較並不正確。反之,要採取適合的歷史角度來分析,便得借鏡其他主要經濟體系在經歷了嚴峻廣泛的金融危機後的情況。
      在2009年,國際貨幣基金會研究多個工業國的衰退和復蘇的時段和程度,進行了非常有用的一項分析。基金會探討了四個範疇:收縮過程的時間長短、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從高位至低位的跌幅、在復蘇首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幅度,以及國內生產總值回復衰退前高位所需要時間。
      報告不單提供了傳統商業周期的詳細情況,也包括金融危機後和同步金融危機後的商業周期情況。
      基金會發現,一般的衰退只會維持三個季度,但像是我們剛經歷過的同步金融危機,一般持續達七個季度。至於深度,一般衰退從高位至低位的收縮幅度是2.6%,而同步金融危機的收縮幅度達4.8%。
      再考慮一下美國最近一次的衰退經歷。官員雖然仍未就衰退的總體時間得出結論,但美國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從2008年至2009年的高至低位下滑,維持了六個季度。
      假若要確立出現衰退的實際時段,便要從更寬的角度考慮,當中涉及更大範圍的數據。但可以說,美國衰退的時間維持了六個至八個季度。至於實質國內生產總值的高至低位跌幅,則是4.1%。從這兩方面衡量,以所出現的金融問題來看,美國的下滑情況可算得上是典型的。
      復蘇的情況又如何?同樣地,美國似乎與歷史上平均的經驗合。基金會發現,在復蘇的首年,同步金融危機後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會平均增長2.8%,低於非同步的金融危機1.5%。美國在復蘇首年正好錄得2.8%的經濟增長。
      再者,同步金融危機之後的復蘇過程會較漫長,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回復之前高位,需要七個季度的時間。美國現時只到了復蘇循環的第五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與高位比較,低1.3%。
      要與歷史的平均經驗看齊,美國經濟在未來三個季度以按年率計算須平均增長2%,或在未來四個季度增長1.5%,才能達到歷史的平均水平。
      出現這兩個情況的可能性都存在。國內生產總值很可能在2011年回復之前的高位,但美國仍須要追回正常應該在2008年出現的增長,這將需要多幾年的時間。
      研究指出,經濟體系可能經歷另外四年至五年的結構性變化。這種疲弱增長和低通脹的前景,現時竟然被視為樂觀的看法,可知目前環境之惡劣。
      儘管如此,既然美國的情況符合傳統同步金融危機後的經驗,為什麼會有人假設將出現雙底衰退或通縮的異常情況?基金會的研究中,沒有任何國家出現以上任何一個現象;有讀者可能會想到日本的例子,可是日本出現失落的十年,是因為國內金融危機而不是同步金融危機。
      明顯地,目前難以保證美國將會繼續依循歷史趨勢而發展,而基金會的研究中只涉及為數不多的同步金融危機。
      由於經濟處於脆弱狀態,經濟生產隨時可能因為微不足道的因素而出現一個以至數個季度的下滑。我認為出現這個情況的機會是一比三。假如真的出現這情況,相信會是心理因素所導致。當然出現收縮總要有一些觸發點,例如是房屋價格重新下跌,但構成收縮的一個不可或缺條件,是引致家庭和商業削減開支的恐懼。關於雙底衰退和通縮的揣測如果越演越烈,有風險發展成“自我實現的預測”。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美國經濟下滑前已存在重大不平衡現象,以及應對政策製造出一系列複雜問題。這些不平衡現象必須先處理好,可是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一個十分貼切的比喻是,美國像是剛進行過大手術的病人,現正在慢慢康復。決策者、家庭和商業滿心希望病人可早日脫離病榻,回復正常生活。但這壓根兒就不可能,病人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療程。這很自然會出現失望和憂慮的情緒,擔心病人康復有否任何進展。
      這情況會促使許多人看淡市場,認為前景暗淡。不過,從歷史角度看來,他們的觀點未免失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