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經濟越動盪 金價越上升
( 2010-11-05 )



美國黃金礦區。

      國際黃金價格自2005年起從每盎司400多美元起步,一路上升,5年間升了兩倍有多。去年全年黃金價格上漲了接近25%;但從今年2月份金價最低跌至1,045美元到近期最高攀至1,387美元來算,金價已上漲了32%,使黃金成為一些國際資金的“避難所”。黃金價格之所以升勢如虹,始作俑者離不開2008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最終觸發了全球金融海嘯,國際經濟元氣迄未全面恢復。第二是今年4月,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歐元區各國成為投資者賣空的對象,導致歐元暴跌,資金紛紛轉向黃金。
      以上這兩波金融動盪,都導致全世界對貨幣走向無所適從,黃金適時作為“硬通貨”而凸顯了避險功能。《上海證券報》報道,高盛認為,美國實施新一輪量化寬鬆(QE II)措施很可能成為推動國際金價走高的強力催化劑,由此金價將大幅走高,直到美國開始收緊貨幣政策為止。
      事實上,購金抵禦通脹是由來已久的傳統智慧,過去黃金市場波動遠遠小於其他投資,少有大起大伏的行情,只要正確把握走勢,可以長期在盈利的通道中行進,頗受投資者看好,認為是穩健的長期投資。
      中國成去年第一大黃金買家
      在經濟不穩定時期,出於人們追求內心安全感,實物的黃金更能產生穩定人心作用;過去不少投資者買入實物黃金後採取囤積戰術,他們打的是金算盤:買金條既能抗通脹,積累豐厚的養老金;又能傳給後代,還可以避免遺產稅。當然,今時今日黃金價格去到這個“高位”,投資者是否打得響這“金算盤”,亟需先咨詢自己的投資顧問。
      另一導致黃金“奇貨可居”的因素是多國不斷加強購入黃金,尤其金融海嘯以來,美元匯價一路往下走,特別是新興國家設法把本國外匯儲備中的黃金比例加大。據世界黃金理事會(WGC)去年底表示,2009年是21年來各國央行第一次淨買入黃金,中國總共購入454噸黃金,成為2009年的第一大黃金買家。中國去年就宣布黃金儲備已由2003年的600噸增加幾近一倍至1,054噸,既增持美債又增購黃金,出發點是保值需要。
      另外,俄羅斯過去3年幾乎每月都購入黃金,黃金持有量佔外匯儲備百分比由2007年第三季的2.4%,上升至目前5.7%。包括菲律賓在內的其他國家也增購少量黃金。近期有孟加拉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手上購入10噸黃金。
      美國美聯儲今年11月初準備按需要推出額外刺激經濟措施,亦即推展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以期“推”起美國經濟。
      這種貨幣政策的微妙轉變引發市場憂慮美聯儲再以印鈔方式來購買更多資產,因而驅使投資者增購黃金,以減輕日後美元貶值或通脹上升所帶來引發的損失。
      日本央行9月尾拋售日圓,是近6年來首次干預匯市,加上隨後決定購入更多證券資產,更加深了市場對貨幣貶值的憂慮。由於美國及日本經濟增長前景轉差,兩國仍將維持量化寬鬆的政策一段時間;歐元區外圍國家,最少也要數年時間方可回復穩健的財政狀況。在在會促使國際資金轉而增購黃金保值。
      歐洲央行近期減少黃金供應
      自IMF於2009年9月取得成員批准出售403.3噸黃金以來,該組織現已向4個國家共出售222噸黃金,以及在公開市場出售另外88.3噸。目前,IMF只剩93噸黃金可供出售。
      另外WGC的數據顯示,由於普遍擔心美元貶值,2009年各國央行總共買入280億美元的金條,均價為每盎司978美元。正當新興國家紛紛增購黃金之際,向來售出多於購入黃金的各歐洲央行卻減少黃金供應。可是,分析師傾向認為,今年各國央行的買金總額、買金央行的數額都可能進一步增加。在供應與需求定律決定下,“貴”為國際倚重的稀缺資源黃金,價格上升空間就更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