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精工巧作 圓明勝景賽天宮
( 2010-10-29 )



十二生肖大水法建於圓明園海晏堂,可見當年氣派豪華,場面十分壯麗。

      北京圓明園歷經清代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經營,不僅匯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可謂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乾隆曾說它:“實夭寶地靈之區,帝王豫遊之地,無以逾此。”

v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里,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布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上建造)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
      以水為主題 因水成趣
      園內水面約佔三園總面積的4/10,在平地上人工開鑿大中小水面,由回環縈流的河道串聯為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浙江線上報道,園內又綴疊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與水系相結合,水隨山轉,山因水活,構成了山復水轉、層層疊疊的園林空間。使整個園林宛如江南水鄉般的煙水迷離,“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圓明園的園林造景也多以水為主題,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圓明園後湖景區,環繞後湖構築9個小島,是中國疆域《禹貢》“九洲”之象征。各個島上建置的小園或風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映成景。
      北岸的上下天光頗有登岳陽樓一覽洞庭湖之勝概,“垂虹駕湖,婉蜒百尺,修欄夾翼,中為廣亭。紋倒影,滉漾楣檻間,凌空俯瞰,一碧萬頃”。西岸的坦坦盪盪,酷似杭州玉泉觀魚,俗稱金魚池,“鑿池為魚樂國,池周舍下,錦鱗數千頭。”圓明園西部的萬方安和,房屋建於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涼,遙望彼岸奇花纈若綺繡。雍正皇帝喜歡在此居住。圓明園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凱撒)水法引水入室,轉動風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風群籟動,山鳥一聲鳴。”乾隆皇帝喜歡在此消暑。
      福海東西、南北各寬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約35公頃,相當於北海公園的水面。這裏水面開闊,景色秀麗,每於端午佳節,在此舉行大型龍舟競渡活動。農曆七月十五日夜,清帝於此觀賞河燈。冬日結冰後,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賞遊。福海實際上是圓明園的水上娛樂中心。
      仿建江南名園勝景
      圓明園還有個顯著特點,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國各地,特別是江南的許多名園勝景。乾隆皇帝弘歷曾經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東巡岱嶽,巡遊熱河、盛京(即瀋陽)和盤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喜歡的名山勝水、名園勝景,就讓隨行畫師摹繪成圖,回京後在園內仿建。據不完全統計,圓明園的園林風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處。杭州西湖十景,連名稱也一字不改地在園內全部仿建。正所謂: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乾隆皇帝南巡之後,在圓明園先後仿建有四處江南名園。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瀾園。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時,曾以海寧的陳氏隅園作為行館,並賜名“安瀾園”。乾隆很喜歡該園結構佳妙,回京後就在圓明園四宜書屋左右,仿其位置進行改建和增建。園成之後,也題名叫“安瀾園”。當時仿建的另外三處名園,都在長春園內。一處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齋東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園而建的小有天園;一處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寧(即南京)瞻園而建的如園;一處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蘇州著名園林而建的獅子林。如園和獅子林,都分別有16個以上風景點。圓明園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於七月初七,設七夕巧筵的地方。這裏可遠眺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組疊山,松巒峻峙,山澗之中瀑布飛流急下。在此近觀仰視有如廬山的峻峙氣勢,取名叫“小匡廬”,坐石臨流,仿自紹興會稽山陰的蘭亭,建於雍正朝,俗稱流杯亭。
      突破創造新建築形式
      凡此種種,圓明三園共有一百多處園中園和風景建築群,即通常所說的一百景。集殿堂、樓閣、亭台、軒榭、館齋、廊廡等各種園林建築,共約16萬平方米,比故宮的全部建築面積還多一萬平方米。園內建築物既吸取了歷代宮殿式建築優點,又在平面配置、外觀造形、群體組合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規範的束縛,創造出許多極罕見的建築形式,如字軒、眉月軒、田字殿、還有扇面形、弓面形、圓鏡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勝形、書捲形等。加之在園林布局上,因景隨勢,千姿百態;園中各景又環環相套,層層進深,形成了豐富多彩、自然和諧的整體美。
傳教士王致誠曾有形象的描述說:圓明園的建築,形式變化較多,而且參差不齊,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宮殿,都彷彿是按照奇特的模型製成的,像是隨意安排的,沒有一座與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饒有興趣,人們不能在一覽之下,就領略這幅景色,必須一點一點地仔細研究它。

      七代御用建築師 “樣式雷”美名留
      參與圓明園營建的六朝皇帝和畫師們只是將現實和想像中的美麗付諸紙上,而具體的建造實施者則是宮中的樣式房。這個御用建造機構的開創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樣式雷”家族。
      “樣式雷”祖籍江西永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第一代雷發達由江寧(南京)來到北京,到第七代雷廷昌在光緒末年逝世,雷家有七代為皇家進行宮殿、園囿、陵寢以及衙署、廟宇等設計和修建工程。因為雷家幾代都是清廷樣式房的掌案頭目人(即現今的首席建築設計師),它被世人尊稱為“樣式雷”。
      雍正即位後,大規模擴建圓明園,年逾六旬的雷發達的兒子雷金玉應召充任圓明園樣式房掌案,負責帶領樣式房工匠設計和製作殿台樓閣和園庭的畫樣、燙樣,指導施工。
      《國際日報》報道,雷金玉去世時,只有第六房太太張氏抱一個出生3個月的孩子留在北京。雷聲澄儘管也很早進入樣式房,但一直是普通建築師。乾隆盛世,國庫充盈,大興土木,在失去樣式房掌案頭銜多年之後,雷聲澄的兒子雷家璽又重新奪回樣式房掌案,主持了乾隆帝八旬萬壽慶典的設計工作和許多行宮別苑的修建。
      道光五年,雷家璽去世,他的兒子雷景修覺得承擔掌案還不成熟,決定把掌案交給一個叫郭九的建築師。道光二十九年,雷景修又把掌案爭了回來。
      從這代開始,雷家開始把祖上有關的建築圖紙都保存起來。自此樣式雷家族歷代工程設計文案以及所有建築的神秘手藝都得以保留。

      稀世珍玩 盡納其中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傳教士王致誠在《傳教士書信集》中寫道:“在這裏你可以見到最精美的傢具、裝飾品、中國繪畫、木製書簡、中國和日本的漆器、古瓷花瓶、絲綢和金銀編織品。這裏的每一件藝術品和器皿,都極大地豐富了自然的魅力。有的燈籠價值上千埃居(法國古貨幣,初為金幣,後改銀製),特別是裝飾建築的花燈更華貴,形式更豐富。我真羡慕中國人富有獨創精神的想像力。我開始認為,同中國人相比,我們的思維是多麼貧乏和缺少創造性。”
      當然,圓明諸收羅的奇珍異寶不一定都披金戴銀,如蘊真齋裏面就陳列乾隆收藏的歷代名畫。文源閣是全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
      法國著名漢學家M.G.保蒂埃1862年寫的圓明園遊記中提到藏書閣說:“這個藏書閣有三個盧浮宮的大小,所有圖書自上而下排列整齊,方式科學,為防止蒙灰,書籍都用絲綢覆蓋。這裏收集各種書籍的最好版本,有的稀有書籍只有這裏才能找到。”
      1860年,英法聯軍把圓明園洗劫一空。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陳列數萬件從圓明園搶來的珍寶,秦漢文物、隋唐書畫、明清金玉,應有盡有。在法國,當時的皇帝拿破倫三世專門修建了“中國館”,來展出圓明園的上千件珍品。其中有商周青銅器、明清官窯瓷器、各種玉雕、大象牙雕、乾隆的玉璽及刻寫乾隆66歲大壽舉行百叟盛事文章的碧玉插屏。在巴黎國家圖書館內,有從圓明園搶來的絹本彩色圓明園四十景圖、乾隆皇帝題詩的圓明園景致圖等80幅珍貴文物。

      西洋樓盡現東西神韻
      圓明園的長春園北界是著名的西洋樓,這是中國首次仿建的一座歐式園林,佔地約6.7萬平方米,它的建築、環境和式樣採用了歐洲文藝復興後期巴洛克式風格,而裝飾細節上則有具有東方的神韻。
      西洋樓的設計者是傳教士郎世寧、王致誠、蔣友仁等人,始建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完成,包括6組西洋式建築、3組噴泉和無數庭院小品。西洋樓的主體其實就是人工噴泉,時稱“水法”。特點是數量多、氣勢大、構思奇恃。主要形成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頗具殊趣。
      諧奇趣主體為三層,樓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噴水池,設有銅鵝、銅羊和西洋翻尾石魚組成的噴泉。樓左右兩側,從曲廊伸出八角樓廳,是演奏中西音樂的地方。位於諧奇趣之東,建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方外觀是座三間坐北朝南的兩層西式小樓。據說此樓曾是乾隆帝愛妃容妃(俗稱香妃)作禮拜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樓最大的宮殿。主建築正門向西,階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隻獸面人身銅像(正是中國十二個屬相),每晝夜依次輟流噴水,各一時辰,正午時刻,十二生肖一齊噴水,俗稱“水力鐘”。
      大水法是西洋樓最壯觀的噴泉。據說這處噴泉若全部開放,有如山洪爆發,聲聞里許,在近處談話須打手勢,其壯觀程度可想而知。
      西洋樓全盛期,清宮製有一套銅版圖,為建築立面透視畫共20幅。圓明園罹劫時,這些西式殿閣因石材為主多有殘存,經百年風雨仍然孑立。

      極盡奢華 五帝常居
      1707年,康熙皇帝第一次來到時,圓明園只是初具規模。雍正即位後,圓明園升格為皇家禦園,雍正對它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雍正三年(1725),雍正開始在圓明園居住。從此每年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園內度過,直至去世。
      雍正興趣愛好廣泛,在圓明園怡人的環境裏享受生活情趣。所謂“宜寧神受福,少屏煩喧,而風土清佳,園居為勝”。西峰秀色、澹泊寧靜、萬方安和、蓬島瑤台等景點是他最喜歡居住之處。
      《北京日報》報道,圓明園內水木明瑟、澹泊寧靜、映水蘭香相隔不遠,地域開闊,三景均被水面環繞,稻田甚多,呈現一派田園風光。雍正常於此觀稼,以標榜重農,同時也體驗別樣的情趣。“校文於墀,觀射於圃”正是他園居生活的真實寫照。其余諸如踏青、泛舟、賞月、觀花、弄雪等也都是他雍正繁忙政務外的難得消遣。
      雍正好佛且造詣頗深,對道教也推崇備至,不僅常與道士往來,而且還讓道士在園內居住,道士煉丹則更為雍正所支持。
      他延請道士張太虛等到圓明園煉丹,以求吞服靈丹妙藥,長生不老。園內的紫碧山房、深柳讀書堂、別有洞天等處都煉過丹。
      從雍正到咸豐,清帝們盡情享受這設有幾百座殿堂和亭子的風景勝地及極奢華的生活,將圓明園作為常居之所,每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園裏度過。乾隆甚至在此度過一個耗費超114萬兩白銀的生日。曾親眼看過紫禁城和圓明園的英國人額爾金說:“清帝喜歡圓明園一點也不令人感到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