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在經過一輪“瘋狂”投遞簡歷之後仍未確定下來時,張萃的情緒變得很低落,覺得選擇英語專業並不如當年想像得好。張萃,2009屆畢業生,體育英語專業。在她看來,英語系畢業,找到工作不難,但是找到一個自己理想的工作卻相當不容易。
2005年,張萃選擇英語這個專業,他還曾夢想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能做一些與體育項目有關的翻譯工作,能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將來也好找個好工作,這個想法也一度令她和家人很興奮。夢想過去,現實便在眼前——畢業將近一年沒有工作,想考研,但沒考上。不願再靠父母來養活自己的張萃,開始四處投簡歷找工作。
為興趣三度擇業
今年5月,一個機會出現在張萃面前,她通過了一家單位的面試。工作內容是校對語法,試用期月薪2500元,轉正一個月3000元至3500元。不過,她從心裏不喜歡。同學給她建議說,反正沒有工作,讓她先去做,她就去了。不喜歡的事情,終歸不能長久,去了三天,張萃還是選擇了放棄。
經過海量投簡歷之後,6月初,張萃再次獲得兩家公司的機會:一家是礦業投資公司,一家是與建築有關的網站。前者的工作內容是,說明老闆翻譯來自海外合作伙伴的郵件,關於投資走向、金融知識等內容。後者是做網站英文編輯,翻譯一些新穎的海外建築圖片的圖說。搞金融,張萃自己覺得不是很懂,最終,她選擇了網站的工作。試用期月薪2500元,轉正後3000元。對待遇,她還算滿意,至少現在,她可以不用再靠父母獨自生活在北京。
成失業率最高專業
不管怎麼說,如今學英語,不再像當年那麼吃香。麥可思是一家專業教育資料咨詢研究公司,該公司連續四年調查了2006屆至2009屆畢業半年的大學生,並於今年6月發布了《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報告顯示,近三年來英語專業已成為失業數量最高的專業。
在研究中,麥可思將應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還沒有獲得全職或半職僱用工作的狀態,全部視為失業,包括準備考研、準備出國讀研、還在找工作和“待定族”等四種情況。儘管這裏的失業不同於日常理解的失業,但是卻凸顯了英語這個昔日曾經“高貴”的專業,盛況不再。
在1990年代中後期,出國留學幾乎成為英語專業大多數學生的夢想和追求。那時,培養英語複合型人才的呼聲也隨之升起。1990年代,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說:“我們的方向和目標是很明確的,就是培養高層次的、掌握專業和掌握外語的人才。”外語院系紛紛開設經貿、金融、新聞等專業。
2000年,新的英語專業教學大綱通過,培養複合型人才成為英語專業的發展方向。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在選擇出國時,不再只是為去學習一門語言,而是要在海外學習一門新的專業。1995年,在大學教了十一年英語的周成剛,辭了職到澳大利亞自費留學。剛到澳大利亞,他就發現了這個事實——單憑學英語專業,很難找到工作,因為在那裏人人都會說英語,英語不是一項特長,而是人與人溝通的一項基本技能。
不過在大陸,1990年代英語專業畢業生還是很吃香的。1995年,從山東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的宗志國說:“我們那時大學畢業找工作非常容易,一部分人直接留在大學任教,大多數人去中學教書。”到今天,就業環境不能與1990年代相比,早已大相徑庭。像當年的周成剛一樣,高校裏的學生在學英語的同時,主動會去選修第二專業。
只是工具 而非技術
近三年來,英語專業的失業人數在不斷增加,甚至一度高居榜首,然而學習英語的人卻絲毫並未減少,反而因連年大學擴招,整個國家學英語的人數在不斷增長。業內人士指出,學英語的熱潮在人們心中從未退去,不過水漲船高,大家對英語專業的期望值都高了。一名英語專業研究生說,在當今這個社會,技術是非常吃香的一個東西。而英語專業卻恰恰是一門文科中的文科,它是一門純知識的文科。這樣的一門專業,只能說是一個工具,而不是一門技術。“因此,在今天找工作的時候,我如當頭一棒,發現原來自己除了二十六個字母之外,其他一概不知!”
這名畢業生在她的博客(BLOG)中寫道:“英語專業研究生現在已經很難進入高校做教師了!為什麼?因為要海歸啊,因為要博士啊,因為要教授啊,因為要學科帶頭人啊!像我們這樣的小羅羅根本是沾不上邊的,甚至在招聘會的時候,根本就不需要投簡歷!因為,招聘啟事上明確表明要博士及以上,或者副教授及以上!”“我試試找找翻譯的吧!可惜,仔細一看,要機械翻譯的,要材料翻譯的,要水利翻譯的!我思前想後地發現,自己在這麼多年的學習中居然什麼都沒學到。”
她還提到了外企。“外企的一些招聘簡章,基本上沒有要招聘英語專業的。但是,每個招聘的職位裏都會補充上一句:要英語過六級或則英語四級達到426分及以上。”“還是那句話,英語專業沒有技術啊!英語專業沒有一項專攻啊!”
她對學弟學妹們的建議:“在學習英語專業的時候請一定務必要學習另外一門專業,或則去旁聽另外一門專業,或則去自學一門專業。因為,英語專業學到的東西根本不夠我們找工作。”
專家認為,“社會需求”和“動態調整”已經成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布局的兩個關鍵詞。教改綱要比較此前的征求意見稿新增高校可“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但同時也強調學校充分行使辦學自主權時須承擔相應責任。
曾經俄語熱 英語“進冷宮”
英語專業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香餑餑”。中共建政初期,中國僅有五十所大學開設英語專業,到1965年英語專業點也僅有七十四個。外語教育在當年還被貼上明顯的政治標籤——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因強調中蘇關係,中國曾興起一陣學俄語熱,而為劃清與美國資本主義的界線,英語教育曾被打入“冷宮”,不被重視。
據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胡文仲回憶,改革開放初期,經歷“文革”之後,英語專業教育面臨“三無”局面:一無教學大綱,二無教學計劃,三無上課用的教材。在這種“無米下鍋”或“等米下鍋”的狀態下,1978年秋,中國教委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英語專業教材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如何解決教材問題。來自高校英語專業的老師們,對英語教育提出各種辦法。這也是“文革”之後,胡文仲參加的第一個業務會議。
為了好就業 改選小語種
近年來,西班牙語、韓語、日語等小語種專業成了不少高考考生報考的熱選。給考生選擇小語種的家長不約而同地考慮到孩子的就業問題。高考考生盧琳的家長說:“給孩子報考韓語專業前,我打聽了很多人,都說這個專業就業不錯。”據瞭解,目前小語種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較高,不少著名高校小語種畢業生的就業率甚至能達100%。
按照《聯合國憲章》規定,有六種語言是聯合國目前的通用工作語,即英語、漢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除此之外,其他語言就屬非通用語。在中國大陸,由於絕大部分中學開設的外語都是英語,各高校招生的外語專業也絕大部分都是英語專業,所以,在每年的高考中,人們習慣性地把英語以外的語種統稱為小語種。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一高校本科招生辦主任胡曉莉認為,近年來,非通用語報考熱大體有三個原因。首先,可能是與人們普遍感覺,“學非通用語的人少,而社會又有需求,無論是報考還是將來就業,競爭不會那麼激烈”。
其次,非通用語報考熱跟高校這幾年的教學模式改革比較成功也有一定的關係。例如,在非通用語學生培養方面,以前是單一的非通用語語言教學,但近幾年,加強了第二外語教學,非通用語專業學生的第二外語大都是英語,這無疑增強了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第三,一些學校允許所有非通用語種學生進入主輔修——雙學歷機制,即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主科全部達到四學分以上的學生可以選擇另外一個專業進行學習,成績合格者可以拿到另一個專業的畢業證,這也會增加他們將來就業的競爭力。
不過有專家指出,與英語專業相比,小語種確實比較容易就業,但如果沒有科學規劃,招收小語種院校數量盲目增多,小語種就業的優勢會逐漸減弱。目前,中國對小語種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門、外資企業以及一些服務行業。這些行業對小語種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並非無限大,而且在短時間內,其需求量上升的速度也是有限的,當小語種專業人才供給量的增長速度超過需求量的增長速度時,就會產生供大於需的矛盾。
當年出國潮湧 培訓班“瘋狂”
“千萬里,我追尋你……”1990年代初,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熱播螢屏,恰當地表達了當時的時代特征——中國大陸湧動一股出國潮。與此同時,民間的英語培訓班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1991年,在北京大學英語系執教六年的俞敏洪,發現在校外英語培訓班裏代課要比北大老師掙得多,他和同事在校外大張旗鼓地辦起英語輔導班,被學校發現後,廣播站公開點名批評了他三天……事後,俞敏洪從北大辭職,專門做培訓班。兩年後,俞敏洪創辦了後來著名的英語培訓學校——新東方。很快,新東方的生源超過了同行,結果,當俞敏洪有一天拿漿糊和廣告單張貼培訓廣告時,被嫉妒的同行捅了三刀。在那時,英語培訓市場競爭很混亂,是一個為搶奪生源會動刀子的年代。
西班牙語升溫快 法語學習有尷尬
目前,中國各類高校開設的小語種專業主要包括: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俄語、日語、韓語、阿拉伯語等。但從近兩年的培訓市場情況來看,西班牙語是升溫最快的,一方面是由於美洲國家留學的開放,另一方面也是市場對西班牙語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
而法語作為除英語之外,使用國家最多、涉及範圍最廣的語種,近年來在就業方面,狀況卻很尷尬:學法語的去歐洲就業的極少,更多的是去了非洲——去非洲會有不錯的薪水待遇,起薪在1000美元至1500美元左右。
據調查顯示,小語種中葡萄牙語最受青睞,他們如果去非洲,起薪會達到2000美元至2500美元。因為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目前的葡語畢業生數量,都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日企則吸收了大量的日語專業畢業生。
日語專業的畢業生想找份工作不難,但想找份好工作不簡單;韓企在中國大陸有很強的地域性,而且多盤踞在一些二線三線城市,因此工資水準也就較低。業內人士認為,韓語專業的含金量偏低,是最不注重學歷而看重實際韓語水準的專業。
總體來說,雖然小語種人才稀缺,供不應求,但是並非學一門語言就能一勞永逸,用人單位對小語種專業人才的要求同樣是複合型、綜合素質全面。
近年來,由於英語專業越來越不吃香,不少學生選擇畢業後繼續讀書,逃避就業壓力。圖為一名打算考研的英語專業女生在北京一書店內選購英語書籍。 新華社
學習內容廣而不精,是如今英語專業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圖為在福建莆田舉行的大型招聘會上,一些職位對英語的專業性要求,讓許多畢業生望而卻步。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