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關注骨質疏鬆症 -(上)
( 2010-10-15 )



      骨質疏鬆症是以全身性的骨量減少、骨組織的微細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骨強度減低、容易發生骨折為特點的骨代謝疾病。隨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全球骨質疏鬆人數2億多,中國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患病率女性為90%,男性為?61%。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嚴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流行病,在常見多發病中居第6位,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目前醫學界將防治骨質疏鬆症預防骨折、治療高血脂預防心肌梗塞和治療高血壓預防中風三項工作放在了同樣重要的位置。
      人體的骨量在30歲左右達到峰值,40-50歲開始減少。許多因素可以對其產生影響,如遺傳、環境、營養、運動、生活方式、激素水平等。進入老年期以後,性腺機能減退,性激素分泌減少;食量變小,鈣攝取少;室外活動少,日照時間縮短,維生素D合成不足;平時缺乏鍛煉,骨胳內血循環減少,骨胳的鈣容易被移出骨外導致骨質疏鬆。
(一)中、西醫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
目前對于骨質疏鬆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比較公認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內分泌紊亂:性激素對骨質的代謝有直接關係。當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時可引起骨質疏鬆,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藥亦可引起同樣後果。所以,老年人性激素分泌減少,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女性,則更易出現骨質疏鬆。
(2)鈣代謝失調:鈣缺乏是成年人骨質疏鬆症的原因之一。正常人每日攝入鈣量約為10mg/kg體重,其中少量為人體所利用,大部分隨尿及大便排出以維持鈣的代謝平衡。
如果攝入的鈣量減少,或是腸吸收功能障礙,或是從尿及大便中排泄量增加,則易引起由于缺鈣所造成的骨質疏鬆。此時,如果再加上內分泌紊亂因素的影響,則更易引起骨質疏鬆。
(3)廢用因素:正常情況下,由于肌肉的舒張收縮及各種應力而刺激骨胳組織保持正常的鈣代謝平衡。但當肢體一旦失去生理性活動及體力勞動或鍛煉,則容易引起骨組織內的一系列改變而引發脫鈣及尿鈣排出量增加,導致骨質疏鬆。長期臥床者表現為全身性骨質疏鬆,而肢體石膏夾板固定則表現為局部骨質疏鬆。
中醫認為,導致骨質疏鬆的根本原因是腎精虧虛。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虛精血不足則髓之生化乏源,不能滋養骨胳,骨之失養會導致骨胳脆弱無力。
其次,脾失健運是骨質疏鬆的重要病機,脾虛運化失司會影響胃腸對鈣、磷微量元素、蛋白質及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的吸收,筋骨一旦失于濡養便易疏鬆脆弱。
(二)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骨質疏鬆症患者早期可無任何症狀,醫學界稱之為靜悄悄的流行病。隨骨質疏鬆程度的加重,可出現下列症狀:
1.骨痛,以腰背部較多見,疼痛為持續性,疼痛程度與骨質疏鬆程度呈正比,活動或體位改變疼痛加重。
2.身高變矮。
3.易出汗,有肌肉抽筋現象。
4.全身乏力,不能久立和持重,行動遲緩。
5.易發生骨折以腕部、脊椎和髖部最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