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華中軍區狀告陳毅“不會打仗”
( 2010-10-10 )



陳毅與粟裕

      1946年夏天,淮北地區連降暴雨。山東野戰軍司令陳毅率部於7月25日到達淮北。當時,華中野戰軍代司令粟裕率部在蘇中連戰連捷,陳毅決心在淮北打兩場勝仗,以改變淮北的局勢。當時,隴海線兩側的國軍主力共l5個團,而陳毅手頭有21個團的兵力,他打算“以主力向靈(壁)、泗(縣)找桂系敵軍求戰,擬先消滅其兩個團”。
      華中分局的負責人張鼎丞、鄧子恢根據以往的經驗,感覺桂系部隊由白崇禧經營多年,是有相當戰鬥力的。7月30日致電陳毅,勸他改變主意去打蔣軍。
      8月2日,陳毅和山東野戰軍參謀長宋時輪致電華中分局:
      張鄧30日電,要我們打蔣軍不打桂系。我們事前經過慎重考慮,蔣軍計八個整旅,緊靠在一起,離徐州不到四十里,彼此隔十里、二十里不等,增援多而快,只能擊潰不能殲滅。此次打92師,我9個團打兩天兩夜始結束戰鬥,故無法下決心去打北線蔣軍。現桂系四個團分布在靈壁、五河、泗縣三處,其增援均在七八十里以外,打定可能全殲。歷來打桂系均用相等兵力,故奏效不大,此次改變是可能奏效的,已決定5日夜攻泗城不再變。
      8月3日,毛澤東看到陳毅要求打泗縣的電報,感到雨季作戰條件不好,指示陳、宋:“凡只能擊潰不能殲滅之仗不要打,只要主力在手總有機會殲敵,過於急躁之意見並不恰當。”次日再次電告陳、宋:“你們手裏有五萬機動兵力,只要有耐心不性急,總可找到各個殲敵之機會。”
      但是,陳毅、宋時輪已在8月2日下達攻打泗縣的命令:八師與第九縱隊3個團主攻,二縱與七師負責打援、切斷泗縣與靈壁之敵的聯繫。顯然,毛澤東的電報和張鼎丞、鄧子恢的規勸,並未能使陳毅改變決心。
      負責攻打泗縣的八師師長何以祥、政委丁秋生和九縱負責人接到命令後,立即來到泗縣城外,眼前的景象令他們擔心。
      泗縣有石樑河等五道大小河流環繞,縣城周圍原為湖泊沼澤地,平坦開闊,利於守而不利於攻。這些天連降暴雨,河水暴漲,城外壕溝水深兩丈,寬達五丈,形成天然障礙。泗縣城門已經修築了炮樓,城牆上每百米有一火力點,四角上也有碉堡,城外設有鹿砦。大家看過地形後,向上級建議等大炮運到再動手。但是遍地大水,不知還要等幾天,這個建議被陳毅拒絕了。
      8月7日午夜時分,八師以5個營兵力發起攻城,連續爆破勇猛衝擊,突破北大門和西北門攻入城內。但守軍組織頑強反撲,以猛烈炮火切斷城內共軍與城外的聯繫,接以連、排規模依託房屋向共軍衝鋒。八師的火炮因為洪水運不上來,火力上沒有優勢。敵軍佔了上風,奪回了西門,八師二十二團的3個營在城裏苦戰,傷亡很大,血流滿地,河水為之染紅。
      8月8日,第九縱隊的七十七團在東門與敵軍血戰,死傷慘重。城內3個營的共軍與敵拚殺,幾乎全軍覆沒。為避免繼續消耗,陳毅決定停止攻擊,全軍撤往睢寧地區休整。八師付出2000多人的傷亡代價,而且城未攻下,士氣受挫。
      陳毅向上級承擔了失敗的責任。不久,中共軍委決定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併,組成華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譚震林任副政委。於是,華中軍區領導人張鼎丞、鄧子恢、曾山發電報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要內容是揭發陳毅不會打仗,建議不讓其指揮戰役:
      “……我們曾兩電建議不應攻泗,陳決心不變,結果八師、九縱損失甚重,情緒降低。”
      這封電報起到了作用,促使毛澤東電告陳毅:“具體作戰由粟裕同志負責。”粟裕因而獲得了華東野戰軍的戰役指揮權。於是,“陳毅不會打仗”之說便傳開了。文:俞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