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奪資源尋礦產 中企艱難前行
( 2010-10-08 )



江蘇連雲港港口30萬噸級礦石碼頭正在忙裝卸貨物。新華社

      因高速發展對金屬和礦產資源產生的強烈需求,使中國礦產投資企業在全球尋找礦業資源的大潮中成為一個重要買家。雖然在購礦“途”中,屢有挫折並遭遇阻礙,但購買速度和力度絲毫未減。同時,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尋礦路徑,是發展中的必經之路,現在也逐漸由直接購買轉向自己在海外建廠生產。
      據統計,中國企業2009年參與了總值130億美元的海外礦產收購或投資,是2005年時的一百倍。2010年中國企業海外收購速度依舊不減,山東鋼鐵集團近期宣布向非洲礦業公司在塞拉里昂的鐵礦石項目投資十五億美元,這是2010年以來中國企業第76筆海外礦產交易。
      在海外購礦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也遭遇不少阻力。澳新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9月中旬表示,澳大利亞政府新的礦業稅稅率將在30%左右,其都將由中國進口商買單,無疑增加了成本。而在進入2010年後,中國鋼企就被鐵礦石談判陷入僵局所困擾,而且至今未果。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鐵礦石巨頭,不僅力推以指數定價取代以往的長協價格,更掌握談判的話語權,並憑借壟斷定價權而不斷漲價。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鋼協)曾稱,2010年上半年中國進口鐵礦石價上漲近五成。
      雖然中國開始研究建立鐵礦石保障體系,但中國鋼鐵企業在庫存量不斷上升,又被三大鐵礦石巨頭壟斷定價“扼住喉嚨”之際,只能把減產當作暫時的“避風港”。有分析認為,大陸鋼企受制於人主要原因是:大陸鋼鐵業數量多,集中度不高,造成產能嚴重過剩,導致中國鐵礦石依存海外的程度大幅增加;大陸鐵礦石開發能力不強,成本過高,與海外鐵礦石的品質和價格相比缺少競爭力;中國雖是鋼鐵大國,但並不是強國,高端產品不多,高端技術不夠,消化成本能力差,應付成本的突然變動能力低。
      為應對當前鐵礦石面臨的尷尬問題,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認為,首先要加大大陸礦山的投資和生產,減少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其次,支持鼓勵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辦礦,增加談判砝碼。
      自2009年起,中國的鋼鐵企業、貿易企業等就加大了對海外權益礦的投資力度,主要以購買海外礦企的股權為主。2010年中國的權益礦資源量將超過一億噸。這些權益礦增強了中國鋼廠對上游資源企業的控制力和話語權。
      此外,武鋼、寶鋼、鞍鋼等鋼企,從2009年起都加強了對國際原材料市場的市場滲透和控制。 
      業內人士認為,現在中國企業雖然遇到困境,但未來在海外尋求新的礦業資源投資開礦,參與礦山的併購、新建鋼廠等國際產業鏈戰略布局將變得更加頻繁,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尋找資源的必經過程,而海外尋礦的方式也在由向他人購買,轉變為自己在海外建廠或直接獲得權益礦,鞍鋼近期完成了中國在美國參與投資建廠的首個鋼鐵項目就是在最新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