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中東神話幻滅的反思
( 2010-09-17 )



迪拜的危機可作為中國經濟發展依賴房地產的借鑑。

      金融危機令我們反思許多有關金融體制的問題。前“中東神話”的迪拜世界去年差點違約事件,也對其他新興經濟體系金融機構具有深層的啟示。
      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在迪拜的投資極少,迪拜事件對它們的實質經濟影響非常輕微。當然,迪拜與其他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和印度等)的情況,無論從發展歷史、社會文化、法律制度等來看,差異都很大,不能簡單比較;然而,通過適當的分析,我們仍能得出一些讓新興經濟體系國際金融機構引以為鑑的教訓,本文以中國作為例子。

      大陸如現泡沫影響更大
      與迪拜情況一樣,中國近年來過度依賴房地產市場的所謂繁榮現象,以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不少地方政府現在甚至把房地產發展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持續上揚,國外資金大量流入,都跟迪拜泡沫爆破前的情況類似。
      現在對中國房地產的非理性需求,完全依靠高槓桿借貸引致和低資金成本所致,也許迪拜世界的倒下,是在給中國房地產泡沫一個警號,縱使中國的“內需”比較龐大,泡沫不會爆破得像迪拜般那麼快,但並不代表這樣就能一直地持續增長下去,如果中國不能處理好房地產泡沫問題,那麼迪拜的危機有可能在中國出現,屆時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經濟,而是全球的經濟。
      房地產泡沫這一敏感話題,一直都觸動中國的神經。今年中國政府連續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也意味對中國對金融機構前一段時間過度信貸投放所發出的一個警號。上述雖然只是以中國作為一個例子,但相信迪拜世界事件對全球其他發展中的新興經濟體系的金融機構,都有同樣重要的示。
      而在拯救金融機構方面,通過這次迪拜世界事件,我們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兩項重要的觀點:

      風險評估非無懈可擊
      第一,自從雷曼兄弟倒閉後,全球各地政府已經以萬億美元計來挽救金融機構,加上各國央行幾乎別無選擇地實行零利率政策,然而光靠政府的支出,其實並不足以保護金融市場。金融市場的健康,還是要靠這些金融機構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在迪拜世界事件中,如此多國際頂級的金融機構遭受損失,正好說明這些金融機構對投資項目的基本因數及風險評估並非無懈可擊。
      金融海嘯剛爆發時,全球各地政府一連串的拯救金融機構行動,亦正因如此轟轟烈烈,給所有人一個錯覺,就是認為每當這些金融業巨無霸陷入困境時,政府必定會伸手拯救它們,但假設這些金融機構現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陷入財務困境,有多少人仍會相信政府一如既往、義無反顧地對它們給予支援嗎?
      迪拜政府以及阿布扎比政府對待迪拜世界的態度,其實也可投射於現時西方政府與那些國際金融機構的關係一樣,實在沒有理由永無休止地將金融機構的高槓桿率借貸轉移至各個政府的頭上,不停加重國家經濟的負擔。
      因此,不妨大膽地假設國際金融機構們開始失去政府的庇廕,也許這才是它們的健康地長遠發展的最佳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