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巴塞爾協定III》令銀行界壓力驟減
( 2010-09-17 )



《巴塞爾協定III》可防止出現金融怪獸。加通社

      為避免全球信貸危機的重演,全球銀行業監管者日前在瑞士就有關全球大型銀行的新規則達成了一項協定——《巴塞爾協定III》。此協定將迫使各國銀行增加資本儲備。以創建一個更具穩定的金融體系。
      這是數十年來全球銀行業監管方面發生的最大變化,根據現行規則,銀行必須持有一級資本比率Tier I Ratio只有2%,這一協定將要求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占承擔風險資產的比率從目前的2%提升至7%,提升超過兩倍。
  該項協定將在數年內分階段實行,為減輕新協定對各銀行和金融市場造成的壓力,監管者會給銀行業在實施這些新協定前一定的過渡期。核心一級資本的新規定將從2015年1月起生效,防護緩衝資本的規定將在2016年至2019年1月期間逐步實施。
  《巴塞爾協定III》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溫吞水,協定的內容非常嚴厲,監管的口號喊的山響,但是在關鍵的實施問題上向銀行和金融機構作出了重大讓步。不僅在時間上儘量拖拉,而且該協定對一個關鍵問題沒有作出任何回應,即銀行界的too- big -to-fail問題。

      淘汰資本不足銀行
  眾所周知,銀行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巴塞爾委員會建立了一套國際通用的以加權方式衡量表內與表外風險的資本充足率標準,進一步提高金融體系的安全性和穩健性。但是,2008年的一場金融海嘯,將該協定的實際操作剝得體無完膚。像雷曼兄弟這樣的公司,與其限制其資本充足率,不如限制其規模,不讓它發展成為一個龐然怪物。今後如果避免類似的金融海嘯,唯一的辦法是限制銀行的規模,不讓它們發展成為跨國和跨行業的綜合性金融企業,沒有這樣的決心,僅靠資本充足率是很難控制這些金融怪獸的。

      出現“車拉馬”怪象
  從歷史經驗上看,如果沒有硬性的限制,銀行就有一套辦法來發展,這就是“車拉馬”策略。人們不禁會笑,世上只見馬拉車,什麼時候出了個“車拉馬”的怪事呢?其實這個現象在銀行界是很普遍的,中外銀行都毫不例外。出現“車拉馬”的奇怪現象,要從根本問題說起。銀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因此生存之道可以分為兩種,正常的是從發展業務走向壯大資產,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從壯大資產來帶動業務發展,無論哪條路,都是為了把銀行做得越大越好。原因很簡單,銀行大到關係金融體系的安危,自然就有了保障,這個保障就來自政府,由於政府為了金融體系的安全,不能見死不救,必須保障system important的銀行不會破產。
  由此看來,銀行大到可以威脅整個金融體系,也就有了免死金牌。這張金牌的作用不僅是形式上的,還有很多實惠:比如拿資本充足率來講,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普遍要求比小銀行低,大銀行有國家的擔保,要那麼多資本金幹什麼?這其實引發了不公平競爭,越小的銀行資本要求越高,業務發展越難。其次,大銀行的借貸成本低,有政府的擔保,誰都願意把錢存在大銀行,大銀行有充足的渠道、便宜的價格來融資,而小銀行吸儲能力差,融資成本高,更難以壯大。由此可見,銀行家先把銀行的規模做大從而發展業務,要比發展業務來壯大銀行的規模容易得多。有了這樣的歪理,銀行的競爭都以做大資產為目的,業務發展為其次,因此就形成了本末倒置的惡性循環。

      防止房地產拖垮銀行
  銀行業的“車拉馬”現象,道出了銀行家的經營本質,正是基于這樣的經營理念,房地產市場在近15年才出現了罕見的火爆行情。美國的銀行最終被房地產拖垮,但事實證明銀行的歪理是正確的,政府在危急時刻果然挪用納稅人的資金救助銀行。而那些沒有發展成為大銀行的地方性和區域銀行,無論怎樣努力,在世道好的時候,勉強掙扎存活,而在大銀行把事情搞砸後,小銀行照樣吃瓜咯,融資難,借貸成本高,吸儲能力差,資本金要求高等問題一樣都解決不了,而且變得更糟。因此,銀行界的“車拉馬”問題,是一個道德底線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無論怎樣監管,都只是暫時緩解矛盾,治標不治本。
  當然,《巴塞爾協定III》還有很多正面的意義,逐步提高的資本金要求會讓大銀行有所收斂,有助于穩定金融體系。特別是對加拿大銀行,由于加拿大房地產沒有經歷美國式的暴跌,加拿大銀行在金融海嘯中巋然不動,資本充足率高于《巴塞爾協定》的要求,而且又面臨較長的寬限期,加拿大銀行可能會先于美國金融機構提高股票分紅,增加股票回購,這些措施對金融股權重較大的TSX應該是非常正面的。

      注:本文屬撰稿者的觀點,並不代表本報立場,也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