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耐性是投資美德
( 2010-09-17 )



中國在本年8月正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新興市場令環球經濟力量和影響力出現新秩序。

      環球債券收益不斷創出新低,令各界在年初時作出的大部分預測統統落空。我們認為收益處於極低水平,是反映未來仍然充滿不明朗因素。問題大家也耳熟能詳: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信心依然疲弱,美國房屋泡沫余波未了,各級政府的財政緊縮措施令增長受壓,主權債務違約問題可能只是推遲發生。難怪消費者感到悲觀,前景密布陰霾。
      有評論認為收益處於紀錄低位,是通縮的預兆。我們同意增長預期較一年前下調,但認為出現通縮的機會不大,除非發生政策失誤。美國聯邦儲備局已表明會用盡一切手段(即更加寬鬆的政策),我們估計出現政策失誤的機會不大,反而是通脹處於低水平(2%或以下)或通縮的可能性會較大。
      經常有人將情況與日本相比,其實兩者有重大分別。美國和歐洲的政府以及央行在金融危機剛開始時,更快採取主動和防禦性行動,銀行在壓力下快速實現虧損,但日本需時13年才清理好資產負債表。日本房屋從高位下跌75%,美國跌幅只是27%。更重要的是,薪金雖未上升,卻也沒有跌;而薪金下跌是出現通縮一個先決條件。新興市場仍具有希望,雖然中國增長從難以長久維持的雙位數放慢,但增長速度仍達較高的單位數。其他較小型的新興市場,情況大致相似,當中包括巴西及印度。
      企業狀況良好並且現金充裕,不過經濟增長前景不明朗,加上政府推出醫療改革和提高稅務,企業不願意隨便動用現金。但澳大利亞礦業巨擘BHP Biliton提出以390億美元收購Potash Corp,以及其他包括上市和非上市企業的交易,顯示市場對股市具吸引力的估值越來越有興趣。
      從某些數據來看,例如自由現金流收益相對企業債券收益,股票的估值處於50年低位。有股息增長紀錄的藍籌股份,若其經稅務調整後的收益高於其相對的10年期債券收益,我們實在難以同意增持債券。如果股市在較長一段時間維持橫向發展,投資者也值得繼續等候。
      我們認為未來一段長時間仍困難重重,情況可能維持數年。降低債務本來就是耗時的一個過程。雖然我們慣性預期快速解決問題及特效方案,但這預期並不實際。投資者應確保投資組合符合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可在主要由穩健股份組成的組合發掘投資機會,在維持均衡投資組合時應該包含固定收入以分散投資、保存資本和收入。

      新興市場增長火車頭面臨轉折點
      2010年8月15日是全球經濟力量和影響力出現新秩序的一天。中國一直被視為全球增長最快主要經濟體系(過去20年平均增長10%),根據官方數字中國終於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
      多年來新興市場經濟一直享有越來越有利的增長因素(包括人口及都市化趨勢),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特別留意新興市場?
      這樣的增長及發展會製造投資機會,正如許多先進經濟的增長預測正被高企的失業率、巨額的政府債務水平以及稅務上調/財政緊縮的前景所拖累。
      加元自2002年見底後表現強勢,投資在加元資產不單可爭取加元升值的機會,也可從強勁的商品價格中獲益。新興市場需求增加,加拿大金融業資本實力雄厚。因此,許多加國投資者滿足於讓投資組合主要集中在本國資產,鑑於過去10年國際投資在折算成加元後出現負回報,投資者對國際投資更是失去興趣。
      過去數年這取向或許奏效,但投資一如駕駛,單靠倒後鏡來指引前路可構成極大危險。

      經濟增長預測及統計
      投資者正面對歷史一個轉折點:新興市場佔全球經濟的份額預計不單在本年超越先進市場,更將在未來20年繼續擔任環球增長火車頭的角色。
      20年前先進國家佔環球經濟三分之二,但今天其份額僅及一半,至於未來20年之內,先進國家所佔份額更會降低至只有三分之一,而新興市場則會佔有環球經濟的重大部分。
      道明經濟分析部(TD Economics)就加拿大經濟進行仔細分析,估計在未來20年每年平均國內生產總值會是2%,美國則平均為2.25%。西歐和日本的人口壓力更為嚴峻,經濟增長會更為緩慢,預期將分別放慢至1.2%及0.9%。
      相反,道明經濟分析部預測新興市場每年國內生產總值平均為6.4%。從不同角度出發,這樣的增長速度只不過是過去10年的延續,在此期間美國經濟平均增長2.0%,而新興市場平均錄得6.1%增長。
      許多先進經濟的增長預測因政府債務水平高企而受拖累,我們可以參考一些新興市場債務及杠桿數據,當中會發現其債務水平遠低於已發展國家:
      * 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36%(一些最大型已發展國家為50至100%以上);
      * 政府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3.6%(美國為10%,歐洲平均10%以上);
      * 銀行杠桿16.4倍(全球為22.4倍,歐洲33.2倍,美國16.6倍)。
      中國是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 投資策略的重要部分,這種投資策略尋求在該四個國家高於平均的經濟增長中取得回報。中國對鐵礦及煤的需求達全球總數的一半,對鋼、鋅、鋁及銅的需求佔全球三分之一,石油需求達10%,而且還在上升。我們同意中國將難以延續過去20年國內生產總值10%的增長速度,相信會減慢至較接近每年7.5%的水平。儘管增長減慢,中國經濟會繼續增加對全球生產所佔比例,因為7.5%的增長率依然較全球經濟整體4.5%的預期增長高出3%。

      國際投資機會
      在這個環球經濟的轉折點,大家應花點時間檢視投資組合的增長潛力,考慮是否應在您預算的投資年期中,加入一些資產以便間接爭取新興市場增長趨勢的機會(例如是資源類企業或跨國股份),及/或更直接投資在國際和新興市場資產。投資外國證券可爭取更高潛在回報,但同時帶來更高風險或波動,令本地市場出現通脹,也會牽涉貨幣風險和各種稅務及匯報標準的問題。

      本文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