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央行三次加息 房地產市場受關注
( 2010-09-10 )



      加拿大中央銀行周三宣布提息至1%,這已經是六月以來的第三次加息。加拿大成為在金融海嘯以後G7工業國中首個連續加息的國家。由于加拿大同整個西方世界所遭遇的困難是一樣的,而加拿大一馬當先的走出沼澤,令人欣喜之余也捏一把汗。
      鑒于經濟復蘇尚未企穩,一些分析師認為目前升息過快,可能對消費和企業運營不利。當利率上升的時候,消費者對部分產品的購買力就會下降,包括汽車、房屋等等。加拿大央行也承認,加拿大經濟正面臨不尋常的不確定性(unusual uncertainty)。不難看出,不加息對抑制通脹,控制風險資產,以及養老金等都非常不利,但是加息卻直接造成房地產市場的空頭氣氛,央行面臨兩難的抉擇。
      在此之前,加拿大的另類政策研究中心就發布預警,稱加拿大的六大城市面臨房地產泡沫,如果加息1%到1.25%,就會出現美國式的房地產崩盤。幾乎同時,賀維學會卻認為,加拿大不會出現美國式的樓市崩塌,因為加拿大的房貸市場結構並不鼓勵風險高的產品,次貸僅佔房貸的5%(美國是22%)。
      雙方的爭論雖然關係到房地產市場,但似乎各拿一把琴,各彈各的調。顯然賀維學會只涉及到房地產房貸市場,太過籠統;而另類分析中心比較全面,涉及到利息,消費者承付能力,和經濟增長等諸多方面的因素。但作為房地產的預測,雙方都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僅僅是紙上談兵而已。學者唯一可以預測正確的方法,恐怕就是經常預測了。
      因為任何一個泡沫都是到最後階段才被發現的,可惜到時已經無可挽回。近代西方社會幾百年的歷史上,著名的泡沫有1636年的鬱金香泡沫,1711年的英國南海公司泡沫,1929年的華爾街大蕭條,以及2008年的金融海嘯。所有的泡沫都是非理性投資的範例,頗具教育意義。從現實的角度看,任何一個市場的泡沫都是由人的心理作用決定的。萊茨曾經講,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會認為自己有責任。這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問題所在,任何大規模的群眾運動都會形成泡沫,維持泡沫繼續運行的秘密就在于一個法寶——正反饋機制。拋開所有的宏觀和微觀分析,我們來談談正反饋機制。
      消費者及投資者對未來價格的預期,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其中明顯的特點是,需求與價格預期的正反饋。當市場參加者預期未來的價格會上升,結果隨後的市場價格走勢證實了自己的初始預期,而這種預期也就會再次導致市場價格在該時期內上升。以此類推,市場價格會越來越高,這樣就形成了正反饋過程。而這種正反饋機制一旦停止時,無論基本面如何,利息如何,房地產必然要經歷調整。如果在調整期間,正反饋機制可以逐步恢復,則市場會繼續恢復上行趨勢。可見,如何維持正反饋機制是關鍵。
      目前人們對房地產的爭論,除了加息等外部環境的不利,更深層的其實就是對正反饋機制開始懷疑。按照牛市的正反饋理論,人們在市場中一直被事後偏見所控制,當看到價格上漲時,就會埋怨自己,早就知道會漲為什麼不買呢!一種強烈的後悔感使人們在價格鬆動時拼命搶offer,令市場可以在一次次的調整中維持正反饋。當牛市維持相當長的時間後,越來越多的人嘗到利潤的甜頭,人們會傾向于把賺來的錢再投回房地產去,心理學家把這稱為玩莊家的錢(這個名稱是從賭場借鑒來的,許多人在賭場裏都曾贏過,但他們會選擇一直下注,直到最後輸光為止)。
      當牛市最終發展成為泡沫時,雖然出現越來越多的爭論和警訊,但是人們已經習以為常,這時由于正反饋造成的泡沫則與龐氏騙局异曲同工:人們的利潤取決于先到者把資產賣給新手的能力,而不是源于資產本身的價值。所以,與傳統的龐氏賭局一樣,當缺乏足夠的新手入市時,價格開始鬆動,虧錢的人增加,正反饋就失去效應,整個牛市也就終結了。作為普通人,與其關心房地產是否有泡沫這種毫無意義的問題,倒不如仔細觀察正反饋現象,看看自己在這條生物鏈中的位置。因為一旦這個機制失效時,必然面臨調整,至于調整的力度就要看正反饋機制被破壞的程度了。

注:本文屬撰稿者的觀點,並不代表本報立場,也不構成投資建議。